
本文转载自好基友公众号:奇遇电影(ID:cinematik)
乌鸦有较大幅度调整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io_unread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idth: 18px; height: 25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webkit-background-size: 18px; background-size: 18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4:01轻轻的放下来自乌鸦电影
2012年的一天,艺术家岳敏君指着宁浩脖子上的粗大金项链问:你为什么戴那个?宁浩回答: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个粗俗的人。
导演 [宁浩]
那一年的宁浩,已凭《疯狂的石头》打响名头,后续的《疯狂的赛车》,让他成为中国大陆第四个加入“亿元俱乐部”的导演。
此时,《无人区》三审五审通不过,屡次撤档,上映仿佛是遥遥无期…
电影《无人区》海报
宁浩,一个出生于山西的小镇青年,当过自行车装配工,干过舞台美术设计,搞过广告设计、上了两个大学、当过摄影师,拍过广告片,混过乐队,拍过独立电影,办过培训班,还给无数歌手拍过MV...不敢说他的人生就算是成功了,能肯定的是,他的人生至少是有趣的。
与如今的北漂青年动不动就谈“梦想”不同,当年的宁浩拿着父亲给的2000块闯荡北京时,他想的第一件事是:生存。
多年后,功成名就的宁浩在一次演讲中说:先别谈梦想,先说现实,先说生存。

他凭着天分和努力,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大专,导演专业)。同学们怼他:你应该做导演啊,有天分!他真就去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结果考上了摄影专业。
那些年,他的老乡兼校友贾樟柯,在中国影坛如彗星般崛起,接连拍出了:《小武》、《站台》和《世界》。迅速引起了国际影坛的关注。此时的宁浩还在乖乖上学,赚钱养家。

导演 [贾樟柯]

电影《小武》海报
2003年毕业前,他回了趟山西老家,自导自演拍了一部短片《香火》,无意中受邀参加了诺加诺电影节。
就这样,误打误撞的,这个愣头愣脑的小镇青年,敲开了电影世界的大门。
现在看起来画风感人的《香火》海报
接到东京银座电影节的电话邀请时,他正在北京出租屋里,忙着给朴树剪辑MV。然后,稀里胡涂就去了东京。
一到东京,他就跟着朋友在东京喝酒,每天喝得烂醉。宁浩如是回忆:有一次找不着宾馆,进了楼,拍手,灯也不亮,按电梯按钮,按半天。然后,整个楼都响了,按的是火警按钮。我连忙往外跑,跑老远了楼还在响…
一觉睡到第二天下午,直到有人推我才醒。几个日本人在那儿说,找了你很久了都没有找到你,我说怎么回事,他说你去受赏。我就赶紧起来,浑身酒气。那天给我发奖的是金基德。

第二部电影《绿草地》,是因为有个老师邀请他拍部儿童电影,讲一群小孩在南方某镇打乒乓球。他拒绝了。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草原的画儿,一拍脑门,这个故事应该放在内蒙古啊!就这样写了一个月剧本,《绿草地》就准备在内蒙开拍了。
电影《绿草地》海报
没想到,开机前三天,投资方撤资了。在中蒙边境的锡林格勒盟一个宾馆里,他当机立断:没钱,大家凑。
他和制片一人出了10万,加上前期20万,一共40万。他执行力惊人,立马改拍磁带,然后跟所有人谈,能留下的留下,想走的走,缩减编制,原计划一个半月,实际20天把它干完了。

电影《绿草地》剧照
这部《绿草地》收获颇丰,入选柏林电影节、香港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独立电影导演,他成功了,两部作品就已经蜚声国际。
又过了几年,到了2006年,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发掘了宁浩,让他有机会启动《疯狂的石头》这个项目。在与两个编剧打磨了三个月剧本之后,宁浩踏上了他那不可思议的旅程。

以当时的眼光来看,《疯狂的石头》简直就是一次赌博:导演是新人,也没有明星。当时的黄渤、郭涛都还默默无闻。几乎没人看好这个项目。
上映的那个夏天,还碰上世界杯。其实,被安排到这个档期,有关部门也有随便塞档期的意思:反正是个小制作,亏不到哪里去。
但《疯狂的石头》凭着影片过硬的品质,硬是创出了惊人口碑,再加上媒体助力,活生生的在一个冷档期砸出了热票房。这块儿不起眼的石头,彻底疯狂了。

电影《疯狂的石头》海报
此后,他以一年一部商业片的速度,横扫各种票房纪录,在他手中,从来没拍过赔钱的电影,也没差的口碑。

在《疯狂的石头》之后,原班人马趁热打铁,在较为宽松的预算下,用更考究的制作,推出了《疯狂的赛车》。宁浩成为中国第一个未满30岁,票房就过亿的导演。接下来,他遭遇了人生中最尴尬的一段经历。
电影《疯狂的赛车》剧照
宁浩偏爱黑色主题的电影,无论是《疯狂的石头》还是《疯狂的赛车》都是“黑色幽默”风格的作品。
但这一次,宁浩玩儿大了。他写出了《无人区》的剧本, 2009年3月开机,6月杀青,11月完成后期。然后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过审拉锯战”。
电影《无人区》
由于主题过于“黑暗”,用电影局的话说:电影里没一个好人。这部《无人区》经历了“三年之后又三年”的反复折腾。在这传奇般的四年“调整期”里,不断捕风捉影的传出公映消息,却又一次次无疾而终…
四年时间,六次撤档,最终在经过无数删改后,《无人区》于2013年得见天日。四年过去了,演员徐峥、黄渤都已经成了超级大腕,影片最终取得2.6亿票房,创下宁浩作为导演的新纪录。

即便经过这么多删改,《无人区》仍然是一部非常黑色的电影。对于宁浩来说,他的电影里没有小天使,他坚信:从来都是妖魔鬼怪。我不相信天使,我相信《西游记》。
就像孙猴子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一样。宁浩接着拍出颇具争议的《黄金大劫案》,以及大获成功的三俗喜剧《心花路放》之后。宁浩有意的放慢了脚步,一年一部电影的速度,再没出现过。
电影《心花路放》
宁浩无疑是中国电影圈的异类,和大多数文艺导演相比,他很俗气。与大多数商业电影导演相比,他的商业动机似乎又不够强烈。
同样来自北京电影学院,宁浩既不像第五代那么“阳春白雪”,亦不像第六代那么“苦大仇深”,更没有追随当下热潮大搞IP电影,亦没有趁有名多圈点钱,炒炒冷饭。

他给我们的印象总是:坏坏的,笑起来肉都堆在一起,没个正经。与其说他是个导演,看上去却跟他电影里讽刺的那些屌丝、小混混一个样。
但是,这个看似不靠谱的家伙,却深彻的影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一部《疯狂的石头》让更多投资人意识到:原来把故事讲好,人物接地气,小刀是有可能砍倒大树的。
从《英雄》开始的中国大片风潮,从此转折。现在,中国银幕上出现越来越多这样的电影:人物不再高大上,他可以是我们身边最朴实的人,干着最土气的事儿。

宁浩混过音乐圈、艺术圈和电影圈,横跨独立和商业两道门。即便这样,好像也没听说过他闹什么绯闻,有什么负面新闻。他的人生充满了随意和潦草,就像他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经历离奇但随遇而安。
宁浩长得不帅,却喜欢在自己的电影里客串一把,通常都是流里流气的角色,看上去更像是他的本色演出。
宁浩在《疯狂的赛车》中客串一位癫狂的出租司机
宁浩很市侩,他说:我比较少计划我的人生,遇到啥情况,就按照啥方式就来呗。我是现实主义者,能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就混口饭。反正我的电影能养活我自己就行了。
从某种角度看,宁浩有点像周星驰,从底层小人物混成了大陆的“喜剧之王”。也有点像昆汀·塔伦蒂诺,草根出身,生活离奇,荒诞不经。
无论怎样,在中国电影的这十年里,有宁浩这样的导演,是中国观众的幸运。我们有理由期待,宁浩导演的下一个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