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io_unread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idth: 18px; height: 25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webkit-background-size: 18px; background-size: 18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3:40傀儡謡来自乌鸦电影
公元2029年,新港c13地区,一座大厦的顶层,来自公安九课的素子正在等待着上头的命令,她的任务是射杀某楼层内的一位政治官员。
素子生存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未来世界,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科技犯罪, 而公安九课,就是国家专门用来镇压高科技犯罪的特立部门,素子则是这个部门的少佐。
此时的素子坐在屋顶边缘,安静地等待着命令的下达,她就像是一头观察猎物的猎豹,沉着而凛冽。
待收到行动的命令之后,素子拔掉了颈后用来接收信息的接受线,一跃跳下大楼,将目标成功射杀。

素子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她是义体人,可借由身上的接收线获得任何信息,就像我们通过一根网线而获得无限的信息一样。


在2029年的世界中,人类已经脱离了躯壳的束缚, 记忆可以在一具又一具的电子义体中转移,以此来实现永生。
而此时素子却开始质疑,被高科技生产出的自己到底是强大的还是虚幻的?

1990年,日本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让这个国家看起来欣欣向荣但又岌岌可危,持续的高房价更是压得日本民众喘不过气来。
到了1990年秋,日本房价开始跌落,这个国家的泡沫经济开始大面积崩塌,日本的经济危机开始拉开序幕。
经济崩塌带来的结果是触目惊心的。经济的停滞使得大量企业开始裁员,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大量日本人被迫流浪街头,朝不保夕。
那时候的日本整体陷入了一种迷茫,紧张和压迫的感觉。

很多日本导演开始对日本过快的经济进行反思,其中就有导演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
通过这部作品,导演押井守意在探讨一个话题: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日本更加强大还是更加虚幻?

就像是以素子为首的义体人,他们如果辞去了公安九课的职务,则必须交出自己的义体和记忆。此时的他们,连自身的完整性都保证不了,还强大吗?
在《攻壳机动队》里,即便人类已经处在高科技的世界中,仍然存在大量破败的楼房,肮脏的沟渠,以及繁华都市里的贫民窟。
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连百姓的生存都无法保证,还强大吗?


《攻壳机动队》95剧场版是押井守的封神之作。这之后押井守被称为日本三大动画导演之一。
这部典型的赛博朋克式动画片,故事晦涩,基调压抑而荒凉。死忠粉们把它奉为神作,黑粉则认为整部影片只是在装逼。


在看完这部动画片之后,我度过了一段很长的魔幻时期,我开始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
我时常会思考,我所用的这台电脑里是不是也有个叫“傀儡师”的家伙?面前的电脑背后连接着怎样的世界?看似平静的屏幕,每天又有多少信息在内里翻滚?又有多少木马程序像潮水一样涌向我的电脑。
地铁里来来往往的人是真实的吗?如果真实,那么为何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为何他们眼盯着手机,脚步还能飞快地移动?他们与外界的联系是不是只靠手机进行?
朋友听完我的陈述,面带微笑,语气中肯地告诉我:要不,帮你联系一个精神科的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享誉全球的《黑客帝国》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现在应该是沃卓斯基姐妹了),也是《攻壳机动队》的死忠粉。
据说,当时的沃卓斯基兄弟提出《黑客帝国》的制作请求时,他们直接给制片人放映了《攻壳机动队》,直言这就是他们想要拍摄的影片基调。而在之后的《黑客帝国》系列中,我们也能看见《攻壳机动队》的影子。

《黑客帝国》
如今这部享誉全球的动画片也将拍成真人版。素子由好莱坞影星斯嘉丽出演,日本殿堂级演员北野武也将一同参演。
真人版预告片刚在youtube放出,就收获了400多万的点击量。而对于斯嘉丽是否合适出演素子也有很多争议。但是从目前看到的预告片来说,质感和还原度都属上乘,但好莱坞式的制作模式,让我对影片的思想深度表示担忧。
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预告片
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每个城市像在竞赛一般,不断地开发着城市新区,那里繁华时尚,霓虹闪耀。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说不尽的流光溢彩。
这样的中国,就像是《攻壳机动队》里的素子,强大却让人感到不真实。


知乎曾经发起过一个话题:你曾经看过凌晨2点的北京吗?
幸运的是,我曾经还真的被一个脑子有毛病的朋友抓着夜游上海。
凌晨的淮海西路,已经看不到太多行人的影子,平时拥堵喧嚣的街道此刻也难得清静了下来。
此刻,清洁工们正在清扫着大街,一些写字楼里仍然亮着灯光,加班结束的两个年轻人正走出写字楼,与他们擦身而过时,偶然听到他们的对话。
“xx还不走吗?”,
“他今天睡公司了,因为他住郊区,打车太贵了”
“我今天完成了公司的项目,月底应该有奖金吧”
“啊,应该吧”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上海的房子啊?”
另外一个年轻人没再说话了。
迷茫,焦虑,压抑。我想,这才是更多人眼中的中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