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听到的几乎所有音乐,都有着层次感极其丰富的混音剪辑,先进的电子设备将音乐做得越发炫酷,可我越来越怀念有生命力的音乐,那种用乐器配奏和人声结合表现出来的情感与灵魂。
周华健是谈及那些有生命力的歌曲时,绕不开的一个名字。他是华语乐坛个人演唱会记录的最高保持者,在巅峰时代加入歌坛殿堂滚石唱片,几乎与同时代的所有最优秀的唱片制作人合作过。
甚至直到近年,1960年生人的他在演唱会中依然能保持体力与唱功,变了的,是他逐渐沧桑的容貌,不变的,是那股站到舞台上就提起所有气力的台风和神情。

当曾经红透香港的四大天王悉数投身电影圈,台湾同时代的音乐殿堂级人物仍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着,罗大佑是一个,李宗盛是一个,周华健也是一个。
这三个1960年前生的大叔连同一个70后“晚辈”张震岳一起,在2008年7月组成了一个“纵贯线”乐团,在短时间内获得爆破式的反响后,又迅速在2010年1月解散。
解散的原因很简单,最初四人组成乐团,希望通过合作彼此激励,良性竞争。而这支汇集台湾乐坛顶尖人物的乐团一经出世就已被歌迷奉为天团,在短短一年中,四人忙不迭地飞往各地演出,这违背了各自的初衷,这群天王级的乐坛大佬更畏惧人们“捞钱”的风评,于是迅速回到了各自的轨道上。
四人中,周华健与李宗盛的情谊贯穿了二十余年。1986年,还在台大上学的周华健在一家餐厅内当驻唱歌手,结识了常来光顾的李宗盛,那时的周华健还是个只懂模仿费玉清的普通驻唱歌手,而后者当时已是台湾乐坛举足轻重的人物。经李宗盛的引荐,周华健得以进入滚石唱片公司工作,尽管只是个打杂的角色,但至少终结了他的非职业生涯。一年后,周华健的首张正式发行的专辑《心的方向》,和此后的另外三十多首单曲,皆是出自李宗盛之手。
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一直被封为台湾歌坛的佳话。2002年,李宗盛与林忆莲分手陷入低谷,周华健特意邀请他参与自己的演唱会,他知道,只有音乐才能让李宗盛彻底走出来,于是人们看到了一场淋漓畅快的“周李二人转”。

周华健的好性格与好人缘是圈内皆知的,他是记者最爱的采访对象,是主持人最爱的嘉宾,因为极富综艺精神,有他在的场合不会冷场,标志性的夸张笑声几乎是他的符号,能够瞬间暖场。
这可能与他从零开始的演艺经历有关,他经历过没钱打车的日子,最早曾自己骑着车冒雨四处送专辑给音乐制作人,希望对方指教提携,尽管他出道不久后就迅速大红,他从没有忘记最初的低姿态,在名利与成功前始终保持谦卑。
不同于今天的偶像造星时代,90年代走红的歌星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一代音乐人,尤其以台湾音乐人为代表。
和同时期香港乐坛所走的偶像包袱、大肆宣传的路线不同,台湾乐坛追求的是纯粹的音乐本身,其繁荣的不仅仅是歌手,而是整个音乐产业,包括原创、制作、发行。90年代的台湾乐坛曾迎来空前的繁荣,可随后又戏剧化地在下一个十年中急转直下。
2000年前后,歌坛流行风向急剧变更,唱片业在数字时代滑向没落。人们不爱听华语情歌了,R&B,hiphop成为新的流行趋势。周华健在那时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期,他突然发现自己写不出歌了,他也不再受欢迎。那段日子里,他每天掰着手指斤斤计较自己唱片的销量,有一阵子他甚至动了念头,想要为了销量更改自己的风格。

创作过《摆渡人之歌》的词人张德茂曾给他撰写一封长信,提醒他保留创作解释权的重要性:“华健在唱片市场上,代表着某一个真挚情歌的路子,在这条路子上,随便周华健怎么对情歌解释,当你在呕心沥血,努力创新的时候,很抱歉,只要你一离开,消费者就会敏感地发现华健不见了,他们就会离开华健,消费者接受解释是感性的、情绪化的,给予解释却是理性的、严苛的,一旦沦为被解释,就只有待宰割的命运。”
周华健最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他在冷板凳中坚持了下来。低潮期时,他看相声,从相声中学习模仿幽默的语调,他的笑声很大,希望能够感染到周边人,好友周正隆曾说:“身边的人都学他,但是没有那个魅力,他的笑声和肢体是能带给人家温暖的。”
在接下来唱片行业继续式微的十年中,曾经创造辉煌的一班大佬们沉寂了,他们不是没有作品,只是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传奇,他们像老牛一样在音乐之路上匍匐,终于在一张张专辑发行数字,和一场场商演排位中读懂,时代已经更替。
周华健没有松懈,他陆续出了几张专辑,不断与别的音乐人合作。2013年,他与台湾文学大师合作了专辑《江湖》,主题以水浒展开,由传奇演变到侠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音乐江湖。他称“这是一张没有野心的唱片,纯属和张大春的友情合作”。他一早知道专辑出街一定会惹来许多争议,会有许多人不喜欢,但此时的周华健已不会再被这些虚无的东西围困,“现在没有市场压力,才是我痛快做唱片的时候。”
和今天的小鲜肉、新生代实力派歌手相比,老一代音乐人拥有对传统工艺与精神更为虔诚的信仰。现在看来,在周华健的歌坛生涯中,他几乎与唱片时代的衰荣共生。
他时常回忆起自己在滚石打杂时,每天用酒精擦拭清理录音机和唱盘的唱头。“我喜欢唱片,那是一个生命体,从封页设计,到主题概念,从内容到包装,有很多可以去实现的想法。”他对唱片的执迷来自于滚石唱片坚持的精神:相信一张好的唱片可以卖十年甚至更久,这也是周华健的追求,他认真地做每一张唱片,希望“别人买回去可以听一辈子”。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年近六十的周华健在台上依然会双手合十,习惯向别人鞠躬作揖,仿佛一个新人一样。
最后再说个秘密,他常常忘词的原因之一,是他喜欢在台上观察每一位观众的表情,享受那个时刻,有时候就忘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