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2-20 10:56 PM 编辑
看客:被扔河道的共享单车,逝去的自行车大国
网易图片 2016-12-20
2016年12月13日下午,一辆共享单车被扔进成都锦江,工作人员冒着寒冬下水将其打捞上岸。据了解,该共享单车公司于11月在成都投放了首批共享单车,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运营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出现了三次被扔下河的情况。以人口基数计算,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中国理所应当是自行车大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因其他路面交通方式的发达对自行车的依赖在渐渐减弱,骑自行车人口所占比例已经退居荷兰之后,不知道这次互联网融合自行车的变局是否可以改变现状。封面图片/中新网张浪 编辑/刘书琪
1868年,自行车传入中国,从永久、凤凰、飞鸽,到近代的捷安特,美利达,自行车在中国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图为1976年,电报大楼下的骑车的人们。刘英毅/视觉中国
作为曾经的自行车大国,民众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游玩等成为了街头最常见的景象。图为1983年,山东冠县,集市上骑车来赶集。 李云鸿/视觉中国
自行车的相关行业也逐渐兴起。图为1986年,北京隆福寺后街,自行车存车收费2分钱,存车人给5分正在等着找钱。张兆增/视觉中国
中国进入1990年,为自行车最为鼎盛时期。俯拍街面,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骑车者。图为1989年5月,北京,长安街等红灯的自行车。 豁然贯通/视觉中国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家庭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此为富裕生活的标志。过去姑娘谈婚论嫁的要求都是以“三大件”作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物质生活的提高,这个基础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图为1997年,重庆大昌古镇,屋前摆着一辆自行车。视觉中国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2005年,北京有30.3%的人骑车上班,比起2000年下降了8.2%。”天津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的数字显示,2005年之后,天津自行车的产销量便一直为全国第一,而在产量上,2006-2008年高达4000万辆以上,而到了2009年则降至3474万辆,直到两年后的2011年,依旧没有回到4000万辆这个数字上来。图为2013年5月27日,在重庆大剧院展出的80年代家庭,组合家具、自行车、缝纫机等“三转一响”开始普及。人长江/视觉中国
随着机动车的普及等原因,自行车在中国的使用人数逐步下降。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希望用自行车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2015年5月,超过2000辆共享单车出现在北大校园。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图为12月15日,北京,天通苑地区OFO共享单车。番茄CHENS/视觉中国
最初共享单车为许多上班族和出行者提供了便利,但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单车的数量远远不足,于是为了自身的出行便利,一些民众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将它“据为己有”。比如将车上锁、在地上留“禁止扫码”字条等。图为2016年11月28日,上海,黄浦区市中心街头,三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摩拜、OFO和小鸣单车纷纷加大投放量,争夺共享单车市场份额。王冈/视觉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进,截至到2016年11月,已经有包括摩拜单车、优拜单车、OFO、小鸣单车、小蓝单车、骑呗等在内的多家共享单车诞生并且都获得了大量的风险投资。打响资本争夺的第一个冬天这场战役。图为2016年11月28日,上海,黄浦区市中心街头,三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有市民说:“手机里已经装了摩拜和OFO的APP,而小鸣单车宣传0.1元用车,要不要在手机里装第三个共享单车APP?有点选择困难。”王冈/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