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给人的神秘印象,多多少少与阿拉伯人深邃乌浓的眉眼脱不了关系。阿拉伯人,尤其是阿拉伯女人的眼睛深浅晕染,层层叠叠,恨不得要雕梁画栋。
真正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眼睛,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体五官的概念范畴。
从前有个中国女孩,少不更事,忠厚老实,她的世界是简单的三维空间,于是在她的阿拉伯男友甜蜜地问她,“为什么你这么漂亮?”,并且用真诚的眼神期待一个实质性答案的时候,女孩的思维开始如藤蔓植物一般,蜷曲着向四面八方延伸,试图从生物学、哲学、人类学等各领域找到理性的回答。
然而这个问题太难了。你想想,哲学连“我是谁”都搞不清,这个进阶提问岂不是要引起脑炸裂?
最靠谱的应该是遗传学吧。
“呃,因为我妈妈挺漂亮的。”
“哈哈哈哈哈哈”,男友笑岔气,“你应该说,因为你的眼睛漂亮呀。”
非理性,无逻辑,哪跟哪。
然而,在阿拉伯人的语言中,眼睛这个词,就是这样一个无法理解的蜜汁存在。
俩人结婚以后,眼睛这个词一直频频出现在日常对话中,在中国人理性的思维空间掀起波澜。
“你下班买点土豆回来。”
“我可以给你我的眼睛。”
“……”
或者
“我想买那个XXX。”
“买吧买吧,从我的眼睛送给你,你是我的眼睛。”
没错,在阿拉伯语中,眼睛这个词,有两个基本用法:
表示乐意为别人效劳,有点眼睛挖出来给你都无怨无悔的殷勤之感。
表示某人在自己心目中如眼睛一般珍贵。
“我的眼睛”,连同“我的爱”“我的生活”“我的灵魂”这些阿拉伯语昵称一起,被广泛应用于情侣之间,父母长辈与孩子之间,制造浪漫,表情达意。
然而并不一定靠谱。
من عيوني这个词组在约旦经常听到,其字面意思是“从我的眼睛”。当你对一个人提出某种请求或者命令的时候,对方都可以用这个词组作答,表达一种心甘情愿满足你的要求的情感。但是,它却并不能为实际结果打包票。更多的时候只是说话人表达的一种主观意愿,或者让你认为他有这样的主观意愿。
我有个叫拉玛的女性朋友,公司刚刚成立,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老公在沙特工作,一个人常常连轴转。和她一起出去办事,听到十来个客户打电话来催单,拉玛无一例外地用“从我的眼睛”这个词组来回答。而清楚她实际状况的我,瞬间透彻理解了من عيوني婉约微甜的搪塞之意。
在阿拉伯人心目中,眼睛并不只单纯美好的象征,它还有种亦正亦邪的神秘意味。
“邪眼”这个标志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流行首饰和服饰设计中,成为潮人眼中带有异域风情的别致元素。在阿拉伯传统首饰店内,也可以看到大量以“邪眼”为主题的项链吊坠,手链,钥匙坠等饰物。在约旦,婴儿出生之后,亲朋好友会去金店买来纯金的小巧“邪眼”胸针,作为护身符为新生儿提供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