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1

[人世间] 《看客》联合发布:崎岖山路上多一克温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0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客》联合发布:崎岖山路上多一克温暖
网易图片 2016-11-22


1.JPG
没有哪一种温暖,比别人传递过来的温暖,更让人觉得温暖。乃妥觉莫,属于“最后一公里”的地区之一。通往那里的路并不好走。到达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城后,还得花半小时驶过一路密布的大坑、趟过无数处积水、遇过背着竹背篓的彝人,你才能到达这里。




2.JPG
没有哪一种温暖,比别人传递过来的温暖,更让人觉得温暖。乃妥觉莫第一书记高大川对此感同身受。这也是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如此执着,坚持把对山区师生的关爱,化作一件件御寒冬衣送入“最后一公里”的缘由。尽管道路崎岖,也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海澜之家还是坚持将“多一克温暖”继续,至今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年。乃妥觉莫,属于“最后一公里”的地区之一。通往那里的路并不好走。到达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城后,还得花半小时驶过一路密布的大坑、趟过无数处积水、遇过背着竹背篓的彝人,你才能到达这里。




3.JPG
村民生活就像村口修路的那台搅拌机,倾倒完这一罐混凝土,沙、水、泥、石又被源源不断地倒进——解决完这个问题,下一桩事情又来了。11月,村民集中起来挖沙、填土、铺地,让曾经满是泥泞的土路变成一条水泥路。但寒冬将至,孩子们身上被生活磨得日渐单薄的衣服又成为他们应该操心的事情。乃妥觉莫是中国许多贫困山区的缩影。任何个体的力量,对这些山村都显薄弱。在过去两年里,“海澜之家”将分散而微小的力量集合,以一种朴素平实的姿态,翻越大山大河走村串巷,蔓延到19个省份的300多所学校,为那里的孩子和老师们送去御寒冬衣。图为海澜之家工厂为“多一克温暖”特意开辟生产线。




4.JPG
他们走到了最后一公里。在这里,有大人们的集体劳作,也有孩子们自建的小书房,这些事物和人们让人心酸,也让人欢欣,同样让人充满力量。石头、细沙、水泥和水,在搅拌机里被上下翻滚,逐渐变得黏稠混沌。可是,高大川的脑子得一直保持清醒。每天,吃饭400元。一台拖拉机工钱300元,两台600元。一台拖拉机烧油200元,两台拖拉机400元。搅拌机一天350元......算起来,每天固定花费1750元。眼前这条路470米,如果以3-3.5米宽、0.2米厚来装填混凝土,需要混凝土约300m?,以商品价格500元/m?计算,这条路修下来至少需要15万。但手头只有8万元,那就只交浇0.1米厚的混凝土吧!预算还差数千至一万元,那就先用工资垫着吧!图为女人们将无人看管的娃娃背在背上来修路。




5.JPG
钱只有那么多,路的造价却那么高,11月4日那天,一吨水泥涨了50元。高大川“晚上睡瞌睡都睡不着”,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好几份来用。高大川是凉山州昭觉县谷曲乡乃妥觉莫村的第一书记,也是昭觉县法院的法官。他那双写判决书的手,现在在村子里抬水泥。甚至来昭觉县之前,他有一份让许多人羡慕(至少收入不错)的工作——他在双流机场特警大队当警察,年工资虽然3万元不到,但是年底奖金却能拿到11万。算起来,也是年薪十万以上的人士。有人问:“那现在呢?”“年薪3万。”他回答得一点也不犹豫。他当年的同事,开着20来万的车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高大川拍着面包车的方向盘:“你猜,我这辆面包车多少钱?”2500元。图为正在忙碌的高大川(左一)。




6.JPG
他的朋友原想把面包车卖到二手市场,一估价,还不如给高大川,让他在昭觉县到乃妥觉莫乡的烂路上折腾。高大川跟这台车已经相处了4个月,他慢慢习惯了,至少这些天,它没有跑一趟半小时的路熄火5次。开着2500元面包车的他,很有“存在感”。今年国庆节,乃妥觉莫村村民给他送了5只大公鸡和一大袋核桃。在那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城市里,楼房挤着楼房,人群挨着人群,手脚放哪都觉得很多余,更不用说大方施展。“大城市的高楼、人群一下子就把你给淹没了。”在乃妥觉莫村,高大川觉得自己独一无二。图为高大川忙碌的背影。




7.JPG
高大川来乃妥觉莫村已经整整一年又一个月了。他习惯了用“我的”来描述乃妥觉莫村的一切。“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我的社长”......每当他这样称呼时,语气里都会带着点小得意。乃妥觉莫村有4个农牧社,358户人家、1191口人居住于2400米海拔的大山。生活的种种艰难不言而喻。高大川最先关注到“我的学生”。每到雨天,学校门口那条土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个头小小、衣着单薄的孩子们在路上一步一滑,带着一屁股或者两腿的泥巴来上课,然后带着更多的泥巴回家。家长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没想改变,或者无力改变。图为乃妥觉莫小学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路上。




8.JPG
高大川决定修路。没有钱,他跑去成都筹钱。大学生去公园里卖画、演唱,一家理发店的员工也跑到大街上帮忙募捐。最后,高大川带回了8万元,还带回了一大堆衣服和书包——孩子们单薄的衣裳和破旧的书包,时不时让他心酸。11月1日,修路第一天,来了近200个村民,挤满了工地。高大川只得让一、二、三、四社每天轮流出工20、30人。既然出工,就得解决中午的伙食问题。煮饭,太费时间;盒饭,15元一份,太费钱;最后,变成了馒头和凉菜。高大川心有愧疚。不过,对乃妥觉莫村村民来说,集体劳作是他们生活里的重要部分。在彝族村庄,生、老、病、死、建房是一个村庄的事情,更不用说修条通往学校的路。图为馒头和凉菜,是修路时的午餐。




9.JPG
乃妥觉莫小学里有90个学生。因为隔年招生的缘故,仅有一、三、六年级学生。上学期,二十多个学生、4个老师挤在10平米的地方上课、办公。这个学期,他们搬进了新修的教室,敞亮、崭新的校舍里才装着十来个学生,显得很空旷。高大川拿着3万元工作经费,粉刷墙壁、加盖新瓦,建了农民书屋,办了农民夜校。还弄来桌椅、书包、电视,让40来个幼儿园的孩子有处可去。只是,他还有点遗憾,学校没有食堂,每到中午时分,装有牛奶、饼干、火腿肠的箱子就被抱进教室,在孩子们的满眼期待中分发下去。图为乃妥觉莫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




10.JPG
而桌子没有抽屉,孩子们都把书包背在背上,一副随时要回家的模样。他们除了看电视、学习和唱歌,没有更多消遣。孩子们唱得最多的歌是《好妈妈》,“我滴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并不标准,把“回”读成“fi(一声)”,把“动”读成了“度”。他们抬着头,扯着嗓子大喊,唱得很用力。生活在乃妥觉莫村,需要力气。文古拉则很早就明白了这一点。放学时分,他沉默地打开了家里那扇吱呀作响的门。光线闯了进去,里面仍是昏暗一片。门口右边的大锅里熬着一锅猪食,里边立着一排木柜,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房顶木板也被柴火和岁月熏得黑乎乎的,时不时有老鼠“嘣嘣嘣”地跑过,发出吱吱的响声。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文古拉则穿着那件腰上破了两个洞的紫色棉袄,站在昏暗中,看向老鼠躲藏的角落。他不太会说汉话,虽然他今年已经14岁,上六年级。他想上学,但他的成绩不算好,这让他的爷爷文古拉尔有点叹气。文古拉尔比孙子晚回来一小会。他去山上砍回了两捆大大的柴枝。很难想象,这位坐在柴堆上的老人,是高大川口中那个“他的调解相当于法院的判决”的老人。他是乃妥觉莫村的老书记,在这里,文古拉尔就像一座山,具有无形的影响力。10月底,470米的路折腾了两天还没弄平整。第三天,文古拉尔没喊任何人,一个人走到路上,默默地抱着去填平路上的坑坑洼洼。半小时不到,他身边就围了30个人一起干活。图为11月4日,文古拉尔去山上砍回了两捆柴,冬天快来了。




12.JPG
高大川的会计孙子解日,见过文古拉尔早些年的样子:一表人才。他记性极好,对方说过的一大段话,他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时间和遭遇让这位老人老了很多。6年前,他儿子媳妇——文古拉则的爸爸妈妈病逝了;5年前,他的老伴过世了;2年前,他一个21岁的孙子跳楼自杀了。带着孙子度日,其中的艰难不难想象。虽然,文古拉则每年有7200元的孤儿补贴。但养猪、种地、砍柴,生活的种种琐碎和重担,都压在这位68岁老人的肩上。他无暇去建造更好的生活。6年时间,那栋儿子、媳妇在世时花5万元建的新房,没有变得更好,甚至可能更糟。图为文古拉则和爷爷文古拉尔同住在这一张床上。




13.JPG
文古拉则和爷爷文古拉尔的生活起居都在这间房子里。红砖墙面,大理石墙基,铝合金窗户,以及厚实的防盗门,让你对门里面的世界抱有期待。被水泥刷过的墙面,墙面张着大嘴等待着门框,半个房间被轮胎、竹筐、纤维袋堆满。另外半个房间堆着一堆青草,青草之下还隐藏着能容下一个篮球的土坑。在打开门的那一瞬间,这个世界向你敞开它魔幻现实主义的那一面。事实上,在乃妥觉莫村,魔幻现实无处不在。




14.JPG
孙子解日,这位曾经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现在是高大川的会计,兼任幼儿园老师,他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曾经考过几个单位,却总是在面试环节被刷下来——在很多地方,公务员被认为是成功人士,许多人满腔热情投身其中,却被其中盘根错节碰得灰头土脸。他决定不再与现实挣扎,他去了处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的广西北部湾。两年后,他带着对那里的疏离感回到了故乡。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这么多失落,仅有对这个世界的一腔热忱。一个星期前,13岁的文古尔合搬来了几十块空心砖,还有一张老旧的篷布,在自家院子里给自己围了个小空间,不大,一平米左右。他把小书架和被当做书桌的红色箱子搬进了小空间。这里成为了他的书房。




15.JPG
傍晚放学回家,他走进这个小空间里,看书、写作业。他在乃妥觉莫小学上六年级,明年就上初中了。老师们很看好他,不出意外,他应该能上昭觉中学——这是四川省的重点中学,也是昭觉县最好的中学。这也是他所期待的明天,做一个优秀生,然后成为一名老师。他具有做老师的潜质。在他那小书架上摆着《古文观止》这本书。一位好心人把这本书送给了他,还给他读韩愈的《师说》。文古尔合只记得那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过,他总是会把“惑”读成“混”。在乃妥觉莫村,或者说在绝大多数和乃妥觉莫一样的村子里,老师们需要承担比“传道授业解惑”更多,学生们也要承担更多。




16.JPG
11月5日,星期六,文古尔合去了村口。这个14岁的六年级学生,作为家中的劳动力去修路了。他身上那件绿色抓绒服,对他单薄的身体来说,大了些。这是高大川从成都募集回来的。修路的孩子里,好几个穿着一样的衣服,只是它们已经不复往日鲜亮,呈现出一种灰沉沉的绿。11月7日,星期一,乃妥觉莫村下雪了。高大川站在学校门口,看着那些孩子踏过稀稀薄薄的白雪,踩在前一天修好的水泥路上,感觉很好。但在这里,在克服种种险阻之后,还有更多艰难在等待。第一场雪的降落,意味着乃妥觉莫的冬天也要来了。2400米海拔高寒山区的冬天不会温和,风雪如利刃,钻入房屋、脖颈和袖口。图为文古拉合周六在村口参与修路。




17.JPG
不过,他现在似乎不用担心孩子们该用什么来抵御更寒冷的冬天的到来了。暖流来了——海澜之家携手网易与“暖流计划”,共同发起了“多一克温暖”公益行动。海澜之家特意为孩子们开辟了儿童羽绒服生产线,生产出高品质羽绒服,为贫困山区的师生们送去御寒冬衣。这对乃妥觉莫的孩子们——需要修路、放牛、砍柴、煮猪食的孩子,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山路的孩子,衣服被灰尘、油烟、泥水染得油亮又沉闷同时渐渐磨损的孩子,这是这个冬天最好、最温暖的礼物。这份温暖,来自身体,更来自心灵。图为乃妥觉莫小学学生放学路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5:55 PM , Processed in 0.040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