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行程表里,我打算在10日禅修课程结束后去南部的Hikkaduwa海滩寻找香料。下了山,我便决定取消这个计划。有个声音告诉我,比起外在的风景,内在的风景更值得我花时间精力去探寻。
我继续去Nillabe冥想中心禅修。
比起内观禅修的“军事化”课程,Nillabe冥想中心简直是天堂。时间表特别自由,除了早上下晚4次1.5小时的集体冥想,其他时间都自由安排,还有个小型图书馆供借阅冥想与心灵类书籍。老师几乎不跟你说话,除非你主动问问题。学员之间的关系很简单轻松,见面点头微笑,仅此而已。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没有废话也用不着虚伪的世界里。

禅修中心的朋友们(图/阿饼)
我在这里的5天过得特别禅意。早上6点打坐完喝茶,去树林散步或者就坐着看泉滴一小时,早餐,然后洗衣服或扫落叶即工作禅一小时,接着集体打坐,午餐、图书馆、午休、打坐、看书、散步、下午点心、晚禅、9点休息。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走路、吃饭、扫地。
当家主持葛荣居士主张把禅修融入生活,集中注意力做每一件事,而不是单纯地打坐,更适合都市人修行。他的流派叫做“Choiceless Awareness”(没有抉择的觉知),提倡放下个人意见、放下自我形象、放下预设期望。
葛荣居士已经去世,现任老师住的地方挂着一副骷髅骨,绝大部分人看了害怕。而其寓意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人真的很可笑,你每天看外面的世界,有没好好看过自己?骷髅恐怖吗?可是它就在你身体里,每天陪你吃饭睡觉呢。

现任老师住的地方挂着一副骷髅骨(图/阿饼)
禅修结束那天,跟几位禅友道别,背着背包,我满心欢喜地走出了禅修中心的大门,步行下山。在那一时刻,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每走一步,都轻得要弹起来,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与自在。
看见蓝天白云,看见满山的茶田与胡椒藤,看见咖啡灌木丛,看见爬上椰子树上摘椰子的孩子,我都用力地向他们挥手,说你好,说再见,说感谢。
我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贴紧额头。简单的动作,却有着强大的情绪力量。忽然间,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声音呜咽,全身颤抖,一种光芒像电流一样从那合十的双掌,通过额头,传递遍我全身的每一寸皮肤。我想我的心是打开了。

禅修中心的狗(图/阿饼)
在《天空之境》一书中,香港资深时装评论家黎坚慧经过二十二天的南美灵修之旅后,记录了回归文明的变化,写到这趟旅行的“有效期起码三个月”。每天12个小时的冥想,不会令你拥有凌空飞步的特异功能,而是让所有的浮躁与喧嚣都褪去,让你看到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与物,明白生命里最初的使命。
只是那种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昙花一现。如何让冥想里获得的那种宁静与喜悦,真正在现实生活里也盛开,是最难的事情。跳出旧有的习惯,寻找全新的生活方式,犹如脱胎换骨般,过程极其痛苦。
而找到了自己,就是找到了动力、支持和答案。
告诉你一件事:
The Beatles曾去印度古鲁马赫西的修道院禅修
后来林格·斯塔十天后就返回家中
保罗·麦卡特尼待了一个月
而列侬和乔治·哈里森六周后也离开了
有传闻说这次突然的分离是因为他们和马赫西成长的环境不同
但是禅修时期,正是Beatles最多产的时期,写了差不多48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