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0

[史地人物] 唯一在葬礼上鸣枪的民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唯一在葬礼上鸣枪的民族 

 2016-12-17 世界遗产地理 世界遗产地理


丧葬习俗是所属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一种折射,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于此,世界上不同民族拥有各异的丧葬仪礼和丧葬方式。

 

丧葬是人生最后必不可少的程序,是人生最后一项仪式,也体现着生者对死亡的理解和对死者的哀悼。


|鸣枪分食|




丧葬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鸣枪”则是彝族的特色。办丧时呜枪意为向前来蛮缠死者灵魂的魔鬼开火,为祖灵除去祖界途程上的邪魔;同时这也是为了显示家族的势力,谁家的枪鸣得多,谁家就显得体面,因此枪声为彝族葬礼中独特的“背景音乐”,现场往往震耳欲聋。

 

在葬礼上,聚集在一起饮食是彝族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特色。伴随着枪声,主方抬起砣砣肉和荞饼,让客人自由组合成团,不分男女老幼,不管相识与否,按人头分给一份砣砣肉、荞饼或米饭。待在场的人都得到一份时,主人鸣枪,大声宣布丧事结束。整个丧葬仪式才最终完成。

 

如今政府多次禁止丧葬鸣枪,各地以鞭炮代替枪支子弹,有人去世后每天都放一点鞭炮,在“撮热”(出殡前一天,意为集中所有的人)和出殡这天放得最多,因此鞭炮也成为如今的彝族葬礼一个新的特色元素。


|临时葬处|




洞葬是中国南方苗、瑶等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即将殓尸棺木放入崖洞中的一种葬法,葬地大多数选在山腰或山脚的天然崖洞,不少洞葬地点就在村寨附近。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的贵州,苗族洞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见,尤以黔南州较为密集,境内神秘洞葬遗址达20多处。


苗族洞葬历史悠久,传说苗族最早居住富饶发达的黄河流域,因祖先神农氏与黄帝战争失败被迫迁居贵州大山迷林中,然而苗人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故土,所以洞葬其实只是一种对先人灵柩的暂时存放。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叶落归根,入土为安。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据说“把”是“洞”的意思,“洞杜”则是苗语的“尸体”。夜幕降临后,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按照古规,他们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也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几十个人抬着棺木前拉后推,将沉重的棺木送进半山上的亡灵洞中,然后一齐转身离开,任何人都不能回头再看一眼亡灵,而且从此任何人也不再走进这个亡灵安息地。


|回归自然|



▲蒙古勒勒车


野葬亦称“荒葬”,旧时多见于偏远牧区,野葬与藏族的天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

 

蒙古人认为死亡是不祥之事, 死者会给生者带来厄运,这与藏传佛教中将死亡视为神圣之事很不一样。

 

蒙古族人去世后,人们会把尸体放在他住过的蒙古包里,让他人远离,然后连同蒙古包一起烧掉,以避免对生者造成影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尸体拉到勒勒车上,用鞭抽打牲畜,把车赶向固定的野葬地,不用人驾驭,让车任意颠簸,死尸掉在哪里也无人管。尸体落地的地方,则被认为是永存之地,《心史》中记载 : “糙鞋有鞭尸”, 咒尸的习俗也是出于这种心态。

 

这种习俗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蒙古风俗鉴》记载 : “ 北蒙地方的蒙古人 , 还用古老的方法把尸体扔到野外 , 也不加以掩盖,至今也还是那样。”


|肉身祭天|

 


对于藏族人来说,人从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启了一条神圣之旅。

 

西藏的丧葬习俗有天葬、水葬、火葬、塔葬和土葬,其中天葬最为著名,也最具神秘色彩,已经成为一种人类的最特殊而保存最完整的民俗文化。藏语称天葬为“恰多”,也称为鸟葬或空葬,在藏人的眼里,鹫鹰是神鸟,是空行母的化身,而空行母在藏传佛教中是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女神,尸体被鹰鹫吃了以后,死者灵魂可以升往天界。

 

天葬寄托着人死后灵魂升上“天堂”的愿望。

 

人去世后,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会将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摆出最初的胎儿姿势,然后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藏族忌讳在丧葬过程中大声喧闹,大声哭泣,认为这样会使灵魂在走向另一个世界时不开心或走得不顺,从而导致死者留在阴间成为鬼。

 

天葬习俗的形成,同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及佛教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天”在藏族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作为自然界的天,也是人格化了的“天层”。佛教传入西藏之后,藏人受到“尸毗王以身施鸽”一类佛教故事的影响,认为死者灵魂脱离躯壳后,徘徊 49 天便可升天,尸体已成为无用皮囊,何不赐给土地上的生灵,也算是人生最后的一桩善行。

 

你还知道什么特别的丧葬习俗吗?


新媒体编辑 / 李佳璇(实习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5:56 PM , Processed in 0.0522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