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1-15 12:28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11.15
在“雕塑村”里穿越时空
本期作者:陈团结
西杨万村有大大小小十几家雕塑厂,这里被称为“雕塑村”。从这里加工的作品被安置在全国各地,这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的农民,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加工雕塑。
西安市长安区的西杨万村有大大小小十几家雕塑厂,从这里加工的作品被安置在全国很多城市,这里被称为“雕塑村”。(图/文 陈团结)
侯社祥雕塑厂便是这村里的典型代表之一,院子由两扇浮雕样式的铁门把守,推开院门里面摆着各式雕塑,几个工人正在忙着为尚未成型的雕塑打磨。
这家雕塑厂占地10亩,有三个六七米高的厂房,厂房里正制作着几乎与墙一样高的山水泥塑。
雕塑厂的老板侯社祥今年47岁,1985年开始给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老师做帮工,他用3年时间学会了所有的工序,“从图纸到泥塑再到石膏,再从刷隔离剂到浇玻璃钢料,最后学习打磨” 。
侯社祥租用了当年生产队的饲养室,开了这家雕塑厂,生意一直不错。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四个人都加入进来从事这一行业。
1988年,侯氏兄弟干了大半年完成了“丝绸之路”大型群雕,他们拿到的工费只有70元,而现在,他们的代工费增长了很多。尤其是从2000年以来,侯氏兄弟工厂承接的订单越来越多,雕塑的尺寸越来越大,由于他们近年在业界的声望,根本不用为没有活做而担忧。
侯社祥的哥哥侯武祥说,近些年来生意非常好,比如做过内蒙古一个城市的长8米、宽23米、高12米的大型雕塑,做过青海玉树广场的10米高大佛,做过西藏林芝的26米民族大团结花等。
雕塑厂的院子里被半成品和模具占去很多空间,其中有一些历史典故和神话,比如竹林七贤、天兵天将,还有近代革命人物的形象,甚至还有很所动漫科幻形象,仿佛置身于一座文化殿堂,在不同次元的时空里穿梭,看着有几分诙谐幽默。
近年,订单越来越多,而工人只有40多个,许多找上门的生意只得推掉。厂里的工人都有农田,农忙时大家如果要回家种地必须得错开请假,这样才不会耽误工期。
这些工人都是周边村子的农民,与侯氏兄弟一样,他们的手艺都由有经验的前辈手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