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11-12 09:53 AM 编辑
腾讯新闻 2014年03月25日
中国人的一天:三沙渔民
每一个来到三沙的人,都会被她的魅力所折服。然而只有真正生活在此处,才知海岛艰难。当地人会用“四高”来描述三沙的特点:高温、高湿、高盐分、高辐射。然而早期的渔民四海为家,无固定住所。由于近海鱼虾少,一些渔民就只好将船停在西沙一些岛屿附近。不少人就是这样来到了永兴岛上,成为了三沙渔民。图为:永兴岛渔民村距码头有1公里路程,渔民郑有柏回到码头后立即给家人报平安,告知家人来码头搬运海鲜。图/文 华商报 胡国庆
西沙渔民一般是早上四五点出海捕鱼,下午四五点返回码头,不是遇到特殊情况,渔民很少在外过夜,怕家人担心。
59岁的郑有柏世世代代捕鱼为生,每次出海捕鱼郑有柏都会点上几支香保佑平安。
渔民出海捕鱼有多种方式,有用鱼钩钓鱼,也有潜入深海捕鱼。渔民们患关节病比较多,长期从事水下作业是主要原因。
2月25日,渔民郑有柏捕捞到12条马鲛鱼,共计200多斤。郑有柏说,捕鱼也靠运气,有时一条鱼也捕不到。
渔民每天早出晚归,海水浸湿了衣服,再加上浑身鱼腥味,回到家里首先用井水冲个凉。
郑有柏每次出海归来,洗过澡后都要对着镜子照看一下。
白天男人下海捕鱼,渔村全部是留守妇女和孩子,渔妇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哪家捕捞的鱼虾多。
42岁的郑亲三每天下午都会早早赶到码头,等待出海的丈夫平安归来。
渔船靠岸后,媳妇会驾驶摩托车来到码头帮助丈夫搬运鱼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