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2|回复: 4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101期:京城胡同,那些逝去的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0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10-28
2016年 第85期 | 总101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京城胡同,那些逝去的岁月

沈延太(1939-2001),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摄影学会执行委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学会副主席等职务。其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艺术展中屡获大奖。他曾只身完成长江全程的摄影报道,拍摄长江源头的首批珍贵照片并出版专著《大江影踪》,得名“长江全程摄影第一人”。为“抢救”即将逝去的北京胡同文化,出版的大型画册《京城胡同留真》成为了留给北京的一份珍贵记忆。本组图片由腾讯图片与映画廊联合推出。

1.jpg
京城的胡同格局于十三世纪初步形成。从十三世纪至本世纪初,胡同曾是除帝王之家以外各阶层的居住地:时至今日,北京的部分市民仍居于其中。人们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劳作、抗争,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也以此为依托而发展、演化。这是1993年一场小巷婚礼。胡同里一家有喜事,左邻右里都来帮忙。西风东渐,白色的婚纱取代了传统的嫁衣,胡同里的婚礼已演化成中西合璧式的了。




2.jpg
东棉花胡同15号宅的内宅门为中西合璧式的拱形券门,门上雕有花卉、走兽、吉祥图案,砖雕精细。该宅原为清末一刘姓将军的住宅,现为多户居民合居。




3.jpg
雨夜中的小雅宝胡同。大、小雅宝胡同是朝阳门内大街南侧相邻的两条胡同,原名大、小喇叭胡同,后来利用汉语字词典谐音异义的特点雅化为现名。京城胡同定名常采用这种手法化俗为雅。




4.jpg
北池子,1994年。紫禁城东西两侧护城河的对岸,分别是南、北池子和南、北长街,住在这里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到宫城里的景物。




5.jpg
新鲜胡同里的新鲜小学放学了,京城每隔几条胡同便设有一所学校,学童们就近入学。




6.jpg
“扮新娘”,尽管现代化的玩具和游戏方式层出不穷,胡同里的女童却对古老的游戏情有独钟。




7.jpg
夏秋之交,京郊以及外省农民挑着整担的蝈蝈沿胡同叫卖,引得孩子们争相购买,一时间,家家户户都传出秋虫的鸣叫声。据记载,京城人养蝈蝈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8.jpg
胡同人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1994年。




9.jpg
筒子河边,1994年。




10.jpg
角楼下,1994年。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一座即将消失的四合院,东单三条,1994年。




12.jpg
胡同里的煤厂。




13.jpg
用户所需的蜂窝煤可以到附近的煤厂订购,由煤厂派送煤工送到家中,1994年。




14.jpg
后海,糖葫芦是多少北京人的回忆。1995年。




15.jpg
雪夜胡同,1997年。




16.jpg
宣武,1997年。




17.jpg
栖息在屋檐上和庭树枝头的鸽群,1997年。飞翔于蓝天的鸽影,是京城胡同内自古至今从未消逝过的景色。




18.jpg
夏日的胡同,1998年。自行车、各类脚踏三轮车是胡同里居民出行、载物的工具,这类车体积小,无污染、灵便自如,男女老少都能掌握。




19.jpg
后海,1998年。




20.jpg
依城而居的人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北新桥头条60号院。




22.jpg
崇文,1998年。





23.jpg
钟鼓楼,1998年。



a.jpg    
沈延太,1939年9月生于上海宝山罗店,17岁赴陕西铜川干部学校学习,20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师从古元、李桦、黄永玉等先生。

沈延太1980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任常务理事、理事,世界华人摄影学会执行委员、会员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杂志和《摄影艺术论文选集》编委,他擅长风光、民族风情及人物摄影,作品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多次在国内外摄影艺术展中获奖并受到好评,作为中国著名摄影家、新闻工作者,沈延太曾多次出访世界各国,他的作品也在日本、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意大利、前苏联、新加坡、奥地利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展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铁哥们沈延太
文/翁乃强

2016年,春花开放的时节,我突然接到我的铁哥们沈延太的儿子——沈佶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刚从冰岛回到北京,准备为父亲办影展,已得到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和杨绍明、李元、吕小中等前辈的关心和帮助。听到这消息我非常高兴。

沈延太,1939年9月出生于上海长江入海口的罗店水乡小镇,从小在农村长大,干过农活,十七岁时在建筑工地当过统计员。他熟悉农民和建筑工人的生活。他喜欢美术,1959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受到李桦、古元、王琦、黄永玉、伍必端等名师的亲教。他常对我说古元先生“做人要老实,艺术要巧”的教导对他起到了人生及艺术的重要影响。他勤奋、谦虚、好学,曾在《人民中国》日文版从事摄影工作,后调英文《中国妇女》杂志社任副总编辑、编审。

他拍摄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摄影画刊,如“长江万里行”,在《人民中国》长期连载。他是从长江源头起到长江入海口全程拍摄的第一人。他还拍摄了《京城胡同留真》并出版了画册,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收藏......

沈延太还是一位活跃的摄影家,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当代摄影学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执行委员,会员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沈延太是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毕业生,因工作需要,他没有从事版画创作,而是转行从事摄影报道工作,让我们看到他是怎么看待和理解摄影的。

他说:“有人把摄影创作看得很容易,以为只要有了一套高档的器材就会万事大吉,面对客观世界不求甚解即可信手拈来,岂不知艺无止境,即使一辈子认认真真,也是不易出个大师的,何况心不在焉地拍摄、轻松愉快游戏,是不可能深入艺术殿堂的。困难重重的才是事业,万不可以游戏者的姿态来从事艺术事业。众多优秀之作值得研究、吸取,但不可以久久地踩在上边,不再往前走,否则就如久久地站在泥沼里,愈陷愈深难以自拔,以至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覆没。”他对摄影的理解和追求,让我深深感到,他是迎阳光、接地气的大摄影家。

让我们欣赏他的摄影作品吧。

2016年10月29日下午3点,“逝去的岁月”——沈延太摄影艺术纪念展开幕式将在映画廊举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31 07: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糖葫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04:11 AM , Processed in 0.0723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