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4|回复: 0

[影乐之声] 廖伟棠:冈仁波齐,一个汉族导演能否讲好一个朝圣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07: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廖伟棠:冈仁波齐,一个汉族导演能否讲好一个朝圣故事 

 2016-09-30 廖伟棠 大家



文 | 廖伟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族讲述少数民族故事的时候,仿佛背负一种原罪。公众舆论上,“消费”二字动辄施加在触碰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上,可能因为我们的汉族主流艺术家们往绩不佳,他们的确创作过不少猎奇的、消费的、甚至是影像剥削式的作品,前些年在西藏长枪短炮“围猎”藏族人像的那些所谓摄影发烧友,就是其中最极端的例子。

同时又有另一种创作极端,就是过度神圣化少数民族文化。这在1980年代有之,第一批进藏的现代主义艺术工作者,无论作家还是画家、纪录片导演,都被深沉瑰丽的藏传佛教文化震慑了,从而创作出表面是现代主义实质是神秘主义加浪漫主义的大量颂歌,稍有例外如马建的《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则受到两面的批判。而到如今,继续神圣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家,则多少有慑于前述那种“原罪”压力,力求用矫枉过正的臣服来赎罪的意思。


《冈仁波齐》海外版海报


不卑不亢,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的汉族艺术家,很罕见。尤其在电影界,当一代藏族导演如万玛才旦、松太加等以成熟浑厚的艺术语言交出一部部屡获好评的作品,无疑给想涉猎民族题材的汉族艺术家更大压力。因此,当张扬的新片《冈仁波齐》在国外电影节受到赞誉的时候,果然就有不少国内声音对他发出“消费”藏民文化的质疑。

没看该片之前,我也先入为主地怀疑过惯于拍摄城市生活小品的张扬导演,是否能驾驭“朝圣”这么一个艰重的题材。然而看完《冈仁波齐》,我对他一如对片中的藏人一样,欣然起敬。

如何对所谓“落后的”、我们不理解的风俗与信仰表示尊重?张扬并没有一下子反弹、以高大上的影像来对偏狭者进行灌顶教育。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他把自己的身段还原到一个纯记录者的视角,让藏人生活最现实主义的一面赤裸呈现。半纪录片的风格有别于现在流行的伪纪录片,他一半是记录原定会发生的一次藏区边民向拉萨与冈仁波齐的朝圣事件,一半是在其中加入根据自己对藏文化学习而至的对生老病死的理解,让朝圣路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人生舞台——这舞台根植于灰尘滚滚的地面,磨砺了观众期待看到的“戏剧冲突”和“角色营造”,让其尽归无言。

生老病死、吃喝作息之外,是在沉闷的朝圣路上寂静不动的时间风云。跪拜所用的木板如击铎不绝于耳,继而是拉车行路人的号子——大致的意思如汉族也有的民歌——“过了五道梁,想我爹和娘”,行路人的哀愁不分民族的。一次次五体投地之上,山河漠然壮丽,跪拜赎罪的屠夫刚刚给蚂蚁让路,身后载重拖拉机就被撞了,这是无常还是考验?藏人们不问,电影也不偏不倚没有去引导观众“思绪激荡”。


《冈仁波齐》剧照


除了不断经过的卡车,朝圣者所经历的坎坷一切如旧,朝圣就是日常生活的另一种延续而已,遇雨水就当沐浴,与驴子分享祈祷,与同道人分享糣粑,这一切的漫漫叙述衍生出一种迥然不同于神圣化、神秘化西藏的诗意。行路越是沉闷,你越是明白修行二字的尘俗在地。忠实于生活的人并不局限于“文化”的姿态,因此当朝圣的孕妇临盆,他们停下来脚步,驱车前往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现代的医护人员帮助接生,也会在到达拉萨时找喇嘛为婴儿祈福,两者的功德是同等的。

贯穿全片的一句话是“让我们祈祷”,无论一天经历什么,都在牦牛帐篷里围绕如豆灯火的祈祷中结束。这时你自然明了,他们需要的、依靠的是比国道和药店更多、更深远的东西,但电影点到即止,没有去弘扬什么也不批判什么。

唯一的批判出现在住在湖边的老人说:“现在犁地的小伙子太心急,氂牛都累坏了。”而即便是承载了太多现代隐喻的苹果手机出现在朝圣小女孩手上的时候,电影也没有丝毫批判的意思,小女孩挨个问候远方的家人,寒暄的话都是一样,却听得我眼湿湿。面对本应充满冲突的意象,导演选择了泰然任之,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不偏不倚的,让它发生下去便是——这符合藏人质朴的人生观,既然苹果手机有藏文输入法,我们就用苹果手机,哪怕外来人觉得“画风不对”。

这些在尘土中默默微笑,坚持自身文化又从容面对变化的人,让我想起德国电影大师赫佐格晚期纪录片里的人,电影也让我想起赫佐格的片子。赫佐格作品中的宏大、坚忍、神奇,从来不用刻意拔高和奇观化自己,常常是在沉闷现实当中突然脱颖而出,豁然开朗。《冈仁波齐》里的朝圣,朝的不是布达拉宫和冈仁波齐,而是这些卑微地忠于生活的人本身,包括一辈子在家乡牧羊、为了养育侄孙们选择独身的老叔叔;走进产房首先问候产妇,心疼地攥着产妇的手的婆婆。他们都让我想起我所知道的一个道理:转山朝圣时心中只能为他人祈祷幸福。


《冈仁波齐》剧照


于是有了我最感动的一幕,当众人拉着坏掉的车子,艰辛不堪地翻上一座山的隘口的时候,他们默契地分发了风马旗,随即欢呼把风马旗撒上高空。一刹那,卑微的人与山同高,冈仁波齐虽然在远方,但它早已在朝圣者的生命中了。

冈仁波齐圣山,传说是胜乐金刚居地,代表着无量幸福。仁波齐,也即是这些年最为汉人误读的“仁波切”的另一音译,仁波切,就是“人中之宝”的意思。珍惜、学习人中之宝,感知无量幸福。对这样一种道理的认受,我想是不分藏汉的,与其说张扬讲好了这一个朝圣故事,毋宁说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质朴的人间道理。

原标题:冈仁波齐:一个汉人导演能否讲好一个朝圣故事


【作者简介】

廖伟棠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媒体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1:23 AM , Processed in 0.0664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