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 | 都在心疼宝宝账户被掏空,我却想谈谈千金散尽的杜月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30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在心疼宝宝账户被掏空,我却想谈谈千金散尽的杜月笙 

2016-08-16 易方兴 每日签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之一。
 
这不仅在于他是一个来自乡下的15岁孤儿,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由一个三餐无继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震上海滩的大亨;还在于他发迹之后的所作所为,俨然已由流氓,变成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甚至是政坛风云人物。
 
他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或是“中国第一帮主”。
 
1902年,杜月笙只有15岁,他闯进上海滩的时候,高楼大厦刚刚开始兴建,外滩的外白渡桥还是一座平桥,跑马厅但见一片芦蒿,泥城桥北荒烟漫漫。
 
那会儿他不过是个小瘪三,靠在赌场卖梨为生,被人叫做“水果月笙”,后来机缘巧合来到当时贩卖烟土的“黄公馆”,可谓是迈出了第一步。
 
从这时起,杜月笙就开始了收买人心之路。
 
他依然是穷困潦倒,但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人际交往上。黄公馆的内管事桂生姐带他去赌场赌钱,他赢了2400银元,本来可以私吞,但一分不少的上交,结果获得了桂生姐的欣赏,反倒给了他2000银元。
 
而这2000银元,他自己也一分不剩,全部分给了自己以前的兄弟们。这些人也成了他日后组建自己势力的原班人马。
 
当时黄公馆上下个个身穿绫罗绸缎,唯有杜月笙,每日一身青布裤袜,每日换洗,都是那一身。
 
其实,黄公馆的下人们并非没钱,很多人找黄公馆办事,都要通过下人来说话,少不了给下人好处,但杜月笙帮人办事,就从不收钱。
 
这是杜月笙能走到日后地位的最核心的思想:你为人家解了燃眉之急,不收礼金,人家一定从心里对你感恩戴德,这人心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他通过一切有可能的手段来收买人心。北洋军阀派禁烟专员来上海禁烟,但遭遇地方保护,一筹莫展。这时别人送的都是金银,唯独杜月笙送的是一份鸦片商名单。这样一下子就解了这位禁烟专员的燃眉之急。
 

这样,自己本来就贩烟的杜月笙,不仅得到了禁烟专员的人心,还除掉了竞争对手。



杜月笙和五太太孟小冬。

 
而在这之后,包括援助抗日的十九路军、呼吁抵制日货,也是为了包装自己的形象,获得民众的支持。为此,杜月笙挥金如土,承诺供应十九路军在物质方面的所有需要,还让十九路军全军欠发9个月的军饷,一次性发清。
 
这就是杜月笙的晋升哲学。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社会名流、金融工商巨子,都倾力结交,甚至结拜为把兄弟。这样一来,他才能在上海滩左右逢源,纵横捭阖。
 
直到1951年8月16日去世那天,杜月笙治丧处共收到唁电、挽联多达700件。而曾经家财万贯的他,遗产只有10万美金。


文/易方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1:24 AM , Processed in 0.0640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