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第614期:大地失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3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薄高鹏  编辑/邹怡  2015-09-23  腾讯图片

乡邻——没有田地的农民
撰稿/薄高鹏

我家住在黄河岸边一座县城,属城乡接合部,街坊邻居大部分都是种田的农民。

在家的北边几百米处有一个农贸市场,很多勤劳的街坊一大早都会来这里去卖菜,或依靠着农贸市场做些小买卖,也有其他乡镇的菜商来这里做批发瓜果蔬菜的生意。

市场的旁边有一处街景公园,紧挨着十字路口,那里经常会有很多等着接体力活儿的农民,雇主们雇佣的这些农民短工被称为“站转盘的”,这种情况也已存在有20多年了。在以前,等活儿的这些农民工大部分来自偏远的乡下,随着城镇的发展,城乡接合部的田地大部分变成了居民小区或工厂,一些年轻人到外面打工,或者考入大学留在了大城市,也有一些进入了当地的工厂做了技术工。

大家都住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像大城市一样的楼房。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但十字路口等活儿的农民却越来越多,很多街坊也都加入了这个群体。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河南省长垣县农贸市场旁边有一处街景公园,这里有很多等着接体力活的农民,他们主要以接散活为主,雇佣者称这些农民短工被称为“站转盘的”。这种情况也已存在有20多年了,站在街口的农民工人群就像超市里的商品一样,等待着顾客前来挑选。




2.jpg
两位农民工正在帮一家广告公司做楼盘广告展示,农民在城里打零工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开三轮车做搬运工、靠体力做扛包工、帮房地产公司做一些散活等。




3.jpg
一位年纪大的农民工总是得不到雇主的青睐,这天,年轻的农民工都去干活了,剩他自己暗自伤神。在以前,等活儿的农民工大部分来自偏远的乡下,如今城市扩张,城乡接合部的田地大部分变成了居民小区或工厂,一些附近的街坊也都加入了这个群体,十字路口等活儿的农民越来越多。




4.jpg
一位农民工望着需要卸载的货物。这车货物有40吨,货主雇佣了4位工人,每人平均搬运10吨货物。为了接到下一个活,他们会在四个小时内完成搬运。




5.jpg
一位农民工望着需要卸载的货物。这车货物有40吨,货主雇佣了4位工人,每人平均搬运10吨货物。为了接到下一个活,他们会在四个小时内完成搬运。




6.jpg
正在搬运货物的工友,连续搬运几十吨的货物后,有的工友已经体力不支了。




7.jpg
在搬运货物时,扛包工经常会扭伤腰部,但李趁义经常简单地贴上一个缓解疼痛的胶布了事。他的四个孩子一直强烈反对他再做这样透支体力的扛包工,但怎么无奈也阻拦不住。




8.jpg
李趁义不喜欢玩牌——这是工地的工友们最常见的消遣方式。一天的劳累后,他也没有力气去逛街了,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从不属于他的世界。相比起来,李趁义更喜欢看看手机上的电子书,然后一觉醒来接着干活。虽然身居城市中,他明白他不属于这里。




9.jpg
黄河兰考段,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铜瓦厢决口处。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兰考县北部决口,酿成著名的铜瓦厢改道,又经过一百三十年演变发展,形成今天的黄河下游。黄河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铜头铁尾豆腐腰”,而黄河兰考段又是豆腐腰中最薄弱的地段。这里距离李趁义的家里只有十公里左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近三年,兰考县黄河段的水位一直下降,虽不至于断流,但干枯的河床越来越多。李趁义说:“好几年了,河水没有再从滩区漫过田地,庄稼涨势越来越不好,相比以前欠收得越来越厉害。前些年,黄河水会在麦收以后漫到滩区的田地,水退却后,种上的大豆和玉米长势非常好,到了来年小麦也会大丰收。”




11.jpg
一位动物保护志愿者抱着一只因食用打过药的麦苗致死的灰鹤。每年冬天,很多大型珍稀候鸟不远万里来黄河滩区过冬,盗猎分子在此看到了商机。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前些年村民也经常会捕捉一些候鸟改善伙食。近年来,很多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参与了滩区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盗猎现象明显下降,但是又出现了野生动物与人争食的现象。




12.jpg
滩区的一些村民在黄河岸边做了一些娱乐设施,每到节假日,附近县城的人会到黄河岸边休闲玩乐,村民们靠这些简陋的设施赚些小钱补贴家用。




13.jpg
清晨,一位老人在树林旁放羊,放牧也许是农村老人最喜欢的活,不但可以有些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弥补一些留守的孤独与空虚。




14.jpg
冬天里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坐在路边剥花生。花生可以用来制成食用油,很多外迁的年轻人每年春节回到滩区老家看望完老人以后,都会带走些如花生油和柴鸡蛋这样的“绿色食品”,这些来自农村的天然食品在城里价格很是高昂。




15.jpg
农闲时,村里的老人经常围在一个院子里打打纸牌,或者唠些家常,他们的精神生活极为匮乏。




16.jpg
放学以后,两个孩子家里看电视。村子有两百多户人,但是平时就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




17.jpg
为了丰富农村留守老人与孩子的业余生活,当地政府会经常组织送电影下乡的活动。




18.jpg
李趁义的媳妇也留守在家,她每年都会养十来头猪、几十只鸡。到了春节期间,猪就可以出栏了,卖掉以后收入也不少。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妇女们都会养一些猪牛羊之类的家畜,这些养殖项目也是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19.jpg
每年到了农忙的时候,李趁义便会从打工的长垣县回到兰考,与媳妇一起在田地里上忙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冷清的黄河滩区,只有在夏收秋收的时候才会少有的热闹。小城周围的田地不是开发成了楼盘,就是变成了厂矿企业,或者承包给了农业公司。住在县城周围的农民因此获得了一些商机,但是很多中老年人就没有了事情,所以一个农业公司承包的农场谷子熟了,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拾谷子。




21.jpg
成群的沙燕在黄河岸边的沙墙上忙着筑巢,土地上的庄稼成熟了,人们忙着收获劳动的果实。




22.jpg
收了小麦以后就是播种玉米,农村农忙时,有很多人做起了专业的收割播种行业,播种一亩玉米15元钱,收割一亩小麦50-60元。




23.jpg
李趁义开着拖拉机,带着灌溉设备渡过黄河去灌溉田地。他的大女儿已经落户在杭州,二女儿在广州工作,三女儿在河南焦作上大学还没有毕业,儿子在郑州开一家小公司,都已经离开了土地。




24.jpg
李趁义的小女儿考试完以后,请了几天假回家与父母一起收割小麦干农活。其实李趁义夫妇一直不舍得让孩子下地干农活,趁义说他儿子有一年回家帮忙收割小麦和搬运粮食,很有信心地干了一天后就累倒了,儿子说:“我这一辈子都不想当农民,都不想再种田了,爸你也别种了,我和姐姐们能把你们二老养活好。”




25.jpg
每年,李趁义就这样重复着回到家里忙忙农活,灌溉、施肥,然后再回到县城里打工的生活,一来二去,庄稼成熟了,一年也过去了。




26.jpg
李趁义家的“自留地”坟冢里埋葬着他的爷爷。李趁义的爷爷与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去世以后被埋葬在了家里最好的一块田地里。父母年事已高,李趁义接下了这块田地继续着爷爷的事业。爷爷会一直守望着他曾经热爱的土地,守护着这片庄稼。然而望向这片土地,李趁义说,“等我老了以后也许这块田地就再也没人种了。”




27.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9:17 PM , Processed in 0.0734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