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6-09-20
2016年 第44期 | 总111期
摄影:刘江 编辑:陈若冰
朝鲜游记之二:衣食住行看民生
在朝鲜的五天时间,从首都平壤到滨海景点,再到边境小城,虽然行程完全是朝方预先设定好的,但还是能在刻意安排之外,感受到其中的异样。在平壤,街道整洁高楼林立,但市民似乎都生活在条框之下,他们制服规整、着装相似、表情整齐划一。而出了首都,你能看到城乡之间的巨大落差,远离政治中心的人们,脸色虽差神情却比较自然。
在飞机上就已领略到朝鲜空姐的美艳,而一出安顺机场,就看到朝鲜另一道风景线——平壤女交警。白衣蓝裙、丝袜外套着白袜、手拿指挥棒,俨然已成为夏季标准装束。据了解,平壤女交警身高要求不低于1米63,体貌端正,每年从年满16岁的中学毕业生中精挑细选,使用政府免费提供最好的“春香牌”化妆品,26岁就必须退役。
作为首都,平壤向外界展示朝鲜最好的一面。市区内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干净整洁,处处悬挂着政治宣传画和领导人画像,没有任何的商业广告牌。位于大同江畔的仓田街是2012年才建成的高档社区,此处建有高达45层的住宅楼和配套商业设施。在福利分房的朝鲜,能住进来的也都是各界精英人士。
在平壤,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政治集会,女孩子们身穿民族服饰,相比韩服,朝服设计上更偏传统,色彩亮丽,上面有不少绣花图案,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领袖像章。
朝鲜半岛有句俗话叫“南男北女”,意思是朝鲜出美女,韩国出俊男。与整容技术发达的韩国相比,朝鲜姑娘自然天成,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平壤人口约285万,居民都属于政治可靠,来自“核心阶级”的人。在与导游沟通中得知,虽然朝鲜并不限制人口在国内流动,但进入平壤还需要持有专门的证件或进行登记,来到平壤是很多朝鲜人心中的梦想。
街心公园里,两对新人在拍摄结婚照。朝鲜人的婚礼,新娘几乎没有穿西式婚纱的,大都身穿传统朝服,新郎大部分穿西装,如果是军人则穿军装。
另一个让朝鲜引以为傲的是平壤地铁,被当作建设成就展示。乘坐地铁的市民衣着朴素,在朝鲜所有与资本主义相关的生活方式都是被禁止的,连发型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选择,仅女士可以烫发,但不允许染成怪异颜色。
平壤地铁建于上世纪60年代,出于战备考虑,平均深度地下100米,最深处可达地下200米。地铁早期使用的车厢为中国生产,后来采用柏林地铁使用的旧车。因为是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时常有外国游客到访,地铁工作人员会不时来往巡视。
平壤地铁并不是所有车站都对外国人开放,游客只能参观部分车站。站台空间非常宽阔,战时可以作为防空洞使用。在平壤火车站附近的荣光车站,水晶吊灯极具艺术气息,大理石雕花立柱和高高的拱顶显示出地铁站的气派。朝鲜无法上网,媒体也不多,阅报栏上仅有的《劳动新闻》,供等车的乘客们精读党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不过平壤的地面交通并不像地铁所展示的那样好,在马路上除了样子老旧的公交车和有轨电车,机动车少之又少,因此也很难看到堵车情况。据导游介绍,由于朝鲜石油匮乏,除了极个别国家功勋拥有私家车外,老百姓是不允许买车的。街上的机动车基本上都是机关单位的公车,主要以中国的比亚迪、长城、金杯、金龙等品牌为主,偶尔能看到奔驰、丰田等品牌的车辆,但都很老旧。
百姓日常出行主要依靠公交系统,破旧的公交车上往往要挤很多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