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0|回复: 3

[好摄之徒] 【在线影展】第90期:Alec Soth:狗日子,波哥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0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9-19 05:03 PM 编辑

腾讯网  2016-09-19
2016年 第74期 | 总90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Alec Soth:狗日子,波哥大

Alec Soth大约是马格南摄影师中除了那批在枪林弹雨里穿行的勇士猛人外最能被形容为拼尽全力的人:每一个故事,每一帧照片,观者都能看到他在竭力去挖掘出寻常生活里的深度,但这深度又是如此隐晦,就像轻轻伸出小爪子在心上抓挠,偏是无迹可寻。他能感觉到的疼痛与震撼,在他的镜头前却都变成清茶一盏,滋味到喉,也就到喉回甘。本文由谷雨计划支持。谷雨计划致力于耕耘中国故事,支持中国非虚构作品创作与传播,由腾讯网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发起。谷雨计划微信公众号:GuyuStory。


1.jpg
Dog Days,暑热天,狗懒懒地趴在崖畔。万丈之下是一座城市,高楼林立,这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繁华与污垢同在。而悲伤的故事被生活中那过于庞大的无奈榨得只有简单叙述,简单得不动声色,就像Alec Soth这段哥伦比亚行记。一对夫妇遗弃了自己的孩子,而摄影师造访这座城市,寻找隐匿在苦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纵然它们在这暑热之中同样无力,却始终如鲠在喉。




2.jpg
Alec Soth和妻子在哥伦比亚的波哥大收养了一个女婴,她的名字叫卡门·劳拉。为了等待法院的领养手续,他们在波哥大足足待了两个月才将她带走。卡门的亲生母亲留给她一本全是书信、图画和诗歌的书。“希望这个残酷的世界不要让你失去感性,”她写道:“当我想到你的时候,我希望你的生活中充满美好的事物。”  




3.jpg
这些话犹如一个使命,促使Alec Soth为卡门制作一本书,一本关于她出生的城市的摄影集——《狗日子,波哥大》(Dog Days, Bogota),通过拍摄这个她出生的城市,他希望为她讲述这个艰难世界里的美好。




4.jpg
他并没有打算把镜头朝向自己——Soth不想让作品看起来有某种程度的武断和权威,仅仅想轻轻地感觉到自己身在故事之中。




5.jpg
他用了一种本土性的语言和直观的描述方式进行记录。




6.jpg
在选择取景的时候,Soth故意越过了那个城市中美好、令人欢快的景色,转而从一些流浪狗、痛苦艰难的内心和带有盼望性的标识来切入到创作主题中,但最终呈现的仍旧是一组充满生活希望的照片。




7.jpg
他拍摄了那些街头小狗,Soth觉得它们与波哥大的孩子有着某种类似的东西。作品中出现的边缘人并不是Soth的有意拍摄,他们构成路上所见的一部分。




8.jpg
他用镜头捕捉着他们常人的一面,走进他们的生活,甚至进入他们的房子。于是,房子和房子内部的细节都袒露在摄影师的镜头中。




9.jpg
摄影无法记录人的感情与思想,而只能记录一些物体以及人的外表与风景。不过,人的思想及性格是可以通过家里的装饰品与外部的某种表象表现出来的。Alec Soth就是一个攫取生活中的微妙细节、并将其编织成故事的摄影家。




10.jpg
我们看到一些状态粗劣和无人的内部空间,照片中空无一人,只有一些痕迹在向我们讲述故事。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是物品和细节在近距离的镜头下展现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通过这次实践,Alec Soth想得到一些弱饱和的色彩,波哥大有一点那样的特质,而记忆也有一点如此印象。




12.jpg
这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就像存放了很多年的家庭幻灯片似的,有一种褪色的感觉。




13.jpg
Alec Soth的作品根植于美国传统的“公路摄影”,发展于Walker Evans,Robert Frank和 Stephen Shore。




14.jpg
在《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出版之前,Alec Soth从未走出过明尼苏达,性格内向且害羞。一台上世纪80年代的大画幅相机,为他建筑了通向陌生人世界的道路。




15.jpg
有人评价,Alec Soth的作品虽从风景入手,但“人之孤独”这一主题依然随处可见。




16.jpg
这种疏离感也成为Alec Soth的图像语言特色。Alec Soth则说:“对我而言,拍照的过程像是一种表演,照片则是对表演的一种记录。”




17.jpg
“我认为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比得上讲述一个故事,然而战争故事又会让我陷入到强烈的痛苦中,我更愿意把目光放在稀松平常不引人注目的日常生活中,摄影恰恰能够帮助我去实现这些想法”,他说到,“我确信自己只适合拍摄有主题的作品,而摄影是能够把日常生活中被忽略却又十分有价值的故事讲述出来。”




18.jpg
明尼阿波利斯城的另一位摄影师Karolina Karlic为soth做过很多次助理,认为soth成功的原因是他的个性使然。“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他是谁,他不会到处亮自己的身份,他的被摄对象往往浑然不觉进入了他的圈套——他们总是认为这个穿着网球鞋,满脸大胡子的人是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伙,手里玩弄一台老旧的相机。” 而对于soth,他自己有着一个更加简单的想法:“过分的关注只会让人变得浮华。”




19.jpg
世界变得如此之快,摄影也变得如此之快,Alec Soth说,摄影和诗歌很接近,是限制的艺术,取和舍同样重要。




20.jpg
他不太像一位标准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忧郁的气息,用镜头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和场景,这正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似的风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Soth拍的不是挂在墙上的照片,他拍摄的是一本书。他的照片是基于现实世界、环环相扣的句子。




22.jpg
摄影是关于感觉到的艺术,你偏爱的是,“我把这个音符放在那里,因为我需要在这里放下另外一个音符与之抗衡。”




23.jpg
“很多故事都会被遗忘在时间里,我的作品也只会被人群当中极小一部分观众看到,这种情况就像,阅读文学作品的人数和翻看通俗小报的相比,要少的可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作品就没有价值。”




24.jpg
“我一直试图让自己睁着眼睛入睡,当我如此睡觉时,我的视线从正常的思维世界里断开,直接与另一片全新的、非理性的世界联结上,这片全然由不断增长的印象堆积而成的世界。”——Alec Soth




A.jpg    
艾克·索斯(Alec Soth),1969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畔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

2004年,35岁的他出版了第一部作品集《眠于密西西比》(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这部作品让他在纽约惠特尼双年展(Whitney Biennial)上大获成功。

他一举成名,同年6月获得马格南图片社的准会员提名,从此登上世界知名摄影师的舞台,也成为重要的当代摄影艺术家。
艾克·索斯经常使用大画幅胶片相机(8x10)进行创作,拍摄过很多不同系列的风景和人物肖像,他的作品也被各个国家的众多知名美术馆收藏和展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直观的叙述——再论艾克·索斯(Alec Soth)影像创作
文/魏紫琪

艾克·索斯(Alec Soth),1969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是一位美国摄影师,他经常使用大画幅胶片相机(8x10)进行创作,拍摄过很多不同系列的风景和人物肖像,他的作品也被各个国家的众多知名美术馆收藏和展览。

对于索斯的艺术创作历程来说,是在他离开美国纽约州布朗克斯维尔的莎拉劳伦斯学院之后开始的。起初,索斯和其他刚毕业的艺术家一样,经历过一段波折的过渡期,曾从事过商业摄影师助理、暗房工作等,后来为了不被枯燥的工作束缚而放弃艺术,自己开设了一间小工作室并开始了创作生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让索斯对于自己之后的创作发展变得更加独特和坚定,并逐渐成为以探索美国社会的个性特征、自由和独立性为价值的图像创始人,创作主题也因涉及疾病,宗教,救赎,政治,性欲及音乐等题材而有所不同。同时,他还关注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心理肖像,并融合了文献的形式和诗意的内涵。   

我们不难发现,在索斯的照片中,他吸取了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以及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的传统痕迹,因为他们都拍摄过很多相同的地方,某些类似的取景和颜色,也同样叙述着强大而独特的过去人道主义色彩。但对于索斯自己的创作而言,在他拍摄的那些日常展现中,却显示出关于在自由理想化,自由化,精神化和个体化状态下构建社会的复杂性,那些照片既像一份清晰的世界地域(地点)和针对于社会学行为表现的文献资料,也是一种诗歌和美学的意外结合。

在最为著名的《密西西比之眠》(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之后,为了领养一个小女孩,索斯来到了哥伦比亚的波哥大(Bogota)这座城市,与此同时,他拍摄了一系列照片,就是后来的《狗日子,波哥大》(Dog Day,Bogota)。在选择取景的时候,索斯故意越过了那个城市中美好,令人欢快的景色,转而从一些流浪狗,痛苦艰难的内心和带有盼望性的标识来切入到创作主题中,但最终呈现的仍旧是一组充满生活希望的照片,他自己本人说:“在这个女孩出生的城市,我希望描述出这个困难之地美好向往的那一面。”是的,他做到了,这种美好是通过颓败的建筑,动物的陪同和人性灵魂中的毅力来反观给我们的。

艾克·索斯用了一种本土性的语言和直观的描述方式进行记录。在波哥大拍摄的那些照片就像是一种摄影报道,面对面的向我们展现着那里的日常生活,在《狗日子,波哥大》中,我们看到一些状态粗劣和无人的内部空间,它们通过一种范围性的关注,利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并破碎的物品细节,及个别,私密的小故事来叙述,这些空间空无一人,较少的物品和黯淡不洁的墙面,正是在这样的视觉状态下,观看距离突出并丰富了主题物和背景,主动直接支配观看者的视觉思维,让人立刻理解这些困难生活并呈现这些空间的直观思想波动,表达出那些接近人性直觉的单一情感。

就像索斯所说:“我不是那种为了深入了解和拍摄他们的生活就去跟他们共同住在一起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我不仅把他们当作一个个体来描述,也是作为一个由客观和主题相构成的空间来做的,我希望这个图片随后能够给予一种明了的梦幻般的感受,它不能让人完全理解,但又像是包含了它所有含义的梦。”

在《狗日子,波哥大》,多亏了这些象征性的符号和细节,那些连接着生活状态的的痕迹有着一种直观的意愿;而在另一个范围里,展现的因素却一直围绕在社会文献的维度中。照片中依然是空无一人,只有一些痕迹在向我们讲述故事,构图总是正方形和靠近最前端,索斯选择了一个正面而且直接的方式来展现现实,而且他的照片可以引起和置入一种可以区分拍摄对象和摄影师的距离性疑问,也正是这种疑问和缺席,突出和加强了主题物的自我展现,让其在时间和颜色当中循环流动。

的确, 除了这组照片,艾克·索斯还拍摄了大量的针对脱离社会边缘人群的照片,最后也会去拍摄那些人,进入他们的家和生活,家庭生活和细节就会充分暴露在摄影师的客观镜头之下,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是物品和细节在近距离的镜头下展现主题。在这里面,有一种敏感性穿梭在感知、国家和风景当中,而艾克·索斯本人也热衷于拍摄这种因主题和因素循序渐进并最终发展为计划的直观照片。

作者简介

魏紫琪,1984年生于山东省,200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2010年获得法国格勒诺布尔公立美院(DNAP文凭),2012年获得法国布尔日国立美院影像硕士(DNSEP文凭)。期间,曾在 LE MAGASIN-CNAC法国国家当代艺术中心及LES FRERES CHAPUISANT巴黎艺术工作室等美术馆工作,现居北京,自由艺术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7:34 PM , Processed in 0.0496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