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4-05-20
【图话】新疆大漠深处克里雅人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有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古村落,方圆近300平方公里,分散地居住着近200户人家约2000人,他们就是克里雅人。这个部落至今仍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杨木建造而成,以馕和羊肉为主要食品,生活简单,通常几世同堂地居住在一起,以传递字条的方式交换信息。他们曾与世隔绝地生活了400多年,这里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陈亚强图文(编辑:王爽)
在这个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孤寂的地方”,克里雅人以荒漠、胡杨、羊群为伴,物质的匮乏并没有消磨掉他们顽强生存的意志,他们淳朴、豪爽、散淡,又与世无争,对身外之物淡漠。他们讲究礼仪、虔诚而执着。图为在校的学生,晚上随母亲回家,看到有陌生人来时回眸观望。(拍摄于2009年)
6年前,自由摄影师陈亚强跟随一个集体采风活动的团队第一次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深为这里独特的人文地貌所震撼。在随后的6年里,他先后5次长途跋涉来到这里,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克里雅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的张力。他以人类学的视角,捕捉到克里雅人独特的精神家园。图为母女俩去给离家较远的孩子的父亲送饭。(拍摄于2009年)
克里雅人暂时划分成维吾尔族,最早将克里雅人记载于文字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图为村民们到了做礼拜的时间,手里没有水来净身,只有用黄沙代“水”在做着礼拜前的净身。(拍摄于2009年)
关于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图为古尔邦节的早晨,穆斯林民众做完礼拜后的景象。大家依次站在门口,相互握手问候祝福。(拍摄于2009年)
克里雅人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牧民居住得非常分散,交通靠马和骆驼。住房是用沙生胡杨木与红柳枝编搭建成的,弯曲的胡杨木并排竖插在地里做支柱,红柳编织成墙体,房顶铺以较厚的芦苇。在略高起地面约一尺的土沙垒成的台地上,铺着羊毛毡或者地毯,这就是他们的床了。每户人家都在地上挖一个几十厘米见方的火坑,用来取暖和烧烤美食。图为克里雅人在古老的胡杨树下捡拾那些枯枝来取火。(拍摄于2009年)
克里雅妇女在发高烧,因医疗条件差只能在家休养。(拍摄于2009年)
在喜庆日子用饼(馕)招待宾朋好友,有的用它来当礼物赠送。(拍摄于2010年)
在喜庆节日迎接宾朋好友的一种礼仪。(拍摄于2010年)
婚礼上男方的小伙们抬上要嫁的新娘,围着这个家的外围转一圈再又回到家里,举行仪式,念“民卡”(拍摄于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