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城市都有著名的体育场,比如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上海的虹口体育场、广州的天河体育场。在北京,人们心中不可取代的,则是工人体育场。“国安的狂,酒吧的洋,三里屯的热闹与繁华。”位于三里屯旁的工体,被称作“北京最后的四合院”,在没有“鸟巢”之前,一直承担着国家体育场的角色。1959年8月31日,偌大的工体一建成,就步入了建国初十大建筑之列。后来的五十多载岁月里,它见证历史的风云变幻,历经建国后一场场大事件。1961年在工体举办的世乒赛上,21岁的庄则栋拿下了人生第一个冠军。在饥荒年代里,体育场里凝聚着无限热情。1977年长征杯足球决赛,邓小平出席,那是他在文革后第一次公开露面,工体的名字伴随着大事件出现在了全世界各大通讯社的稿件里。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举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地仪式正是在工人体育场。

早期的工体北门
其余的建筑也辉煌了几十年。民族饭店在50年代末就已经能算上五星级饭店。八十年代农业展览馆里的全国服装展,每天挤满10万观众。在汽车最初普及的九十年代初期,农展馆的汽车自选市场空前火爆,现货严重不足,轰动全国。它们与工人体育场一起,看这个国度从灰突突的色调,一点一点地填涂上彩色,听那个时代的声音,从永久自行车的铃铛声,变换成一声声汽笛鸣。

工体的青春气息由来已久,一场雨、一场球、一把雨伞、一对恋人。
如今,十大建筑更新到了第四代,农业展览馆、军事博物馆已渐渐被“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取代,只有工体历经更迭,仍在人们心里占下一席之地。1996年以后,工人体育场成了北京国安队的主场。北京球市火爆,工体成为他们的圣地。

今年5月,国安队迎来第600场顶级联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许多球迷风雨无阻,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呐喊。有的球迷,甚至打着石膏、坐着轮椅、带着一家老小来看球。在那里,他们有着无数共同的回忆。
仿佛在工体随处可见的“爱北京,爱工体”的标语下,无论到了人生的哪个岁数,这里环绕的欢呼和呐喊,都能让球迷找回当年青春的自己。
还有那些年举办过的演唱会,歌迷成队地从10号线的团结湖地铁站出来,挥动着荧光棒,举着荧光板,闪亮亮地簇拥到工体前。1986年,摇滚开始流行的年代里,在工人体育场旁的工人体育馆,崔健站在台上,唱出了《一无所有》。今年9月30日,时隔30年后,这个中国摇滚乐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声音将从工体馆唱到工体场。“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工人体育场即将见证摇滚穿越30年的声音。那个声音里,观众走了,来了,时代变了,世界也变了。

也许只有工人体育场前的雕塑没有变过,两个青年工人依旧高擎旗帜,手指蓝天。在工体57岁的今天,他们俩依旧青春,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