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4.05.04
福州喜娘
本期作者:东南快报 刘兴 孔丽
福州闽侯上街镇石门街社区,陈氏三姐妹是家喻户晓的喜娘,三姐妹口齿伶俐,对传统婚礼流程烂熟于胸。
福州闽侯上街镇石门街社区,提起喜娘陈氏三姐妹,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夏玉,就是三姐妹中的大姐,她的二妹陈秀珍、三妹陈秀兰也都是喜娘。图为3月8日,三姐妹出发前各自在工作室镜子前化妆。
大姐陈夏玉最早入行,做了20多年的喜娘,口齿伶俐,对福州传统喜娘的“工作流程”烂熟于胸:新郎家整理喜台——到新娘家接亲——新人拜堂——入洞房滚床(找一个男宝宝在床上滚,然后在床铺里洒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暗寓“早生贵子”)。
3月8日,在福州白湖亭附近,有一户任姓人家结婚,记者在旁边掐着表算,陈夏玉在两个小时内说了两百多句押韵的顺口溜,不少宾客说这个份子钱花得值,跟听相声似的。图为婚礼当天,陈夏玉带领男方亲友团在女方家楼下“呼叫”新娘。
3月8日,陈夏玉在女方家招呼亲朋好友为新人送上祝福。从业二十多年,从起初喜娘的工钱三十三块到现在的大几千元,陈夏玉见证了福州喜娘文化的进步。
3月8日,陈夏玉引导新郞新娘行传统婚礼仪式。“以前宾客会与喜娘开各种玩笑,没点‘心理承受能力’,真干不了这行。”陈夏玉说,喜娘偶尔也会说一些“不正经的笑话”,但更多的还是现编顺口溜,调节婚宴现场气氛。
喜娘在婚宴现场向新郎的新朋好友“讨要”见面礼,这是福州婚宴现场的特色风俗。
喜娘带着新人向亲戚们讨见面礼时高声喊出:“舅舅长得比较帅,一拿就是五百块”,这是福州婚宴现场的特色风俗。
喜娘帮新婚床上铺摆花生、莲子、红枣、桂圆等,祝福早生贵子。
如今陈氏三姐妹旗下的喜娘队伍日益壮大。
如今的喜娘也需要执证上岗。
没有任务的喜娘都会在工作室里休息。
工作室墙上挂满荣誉和喜娘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