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31 09:00 AM 编辑
腾讯网 Oct 20, 2015
第八十一期——85后活佛的希望小学
本期编辑:王倩 韦卓辉
摄影报道/车怡岑
曲尼多吉,1985年出生,12岁时被阿秋法王认证为转世活佛,13岁时转到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师从法王如意宝,现在佛学院担任行政管理等工作。为回馈故土,他于2004年开始收养藏区失养、残障以及贫困的儿童,创办格萨希望小学,2015年10月他在腾讯公益乐捐平台发起“建所藏文化技艺园”项目,希望为贫困孩子建一所格萨尔王藏文化技艺园,让他们学习受益,自食其力。
“我1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带着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很多时候要向别人讨青稞,我觉得没有尊严。长大后,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贫困孩子活得更有尊严。”曲尼多吉怀着这样的信念,在自己的家乡德格玉隆拉措草原,创办了格萨希望小学。这所小学建在山腰斜坡上。
格萨希望小学课室内部。2004年在仅有的一间破的教室,他收留下十三个衣衫褴褛的孩子,从此之后,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格萨希望小学一砖一瓦的建成了,藏区贫困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享受免费的教育,衣食和住宿。
孩子们进入教室前,把鞋子脱在门外。他们的一双鞋子要穿好长时间,即便有些破旧了也没有钱买新的。
格萨希望小学的老师贡布在耐心教学生读课文。贡布家就在村子里,他在格萨小学教了五年多了,他觉得能和孩子一起,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其实所谓学校,也就两个教室,一个给低年级,另一个给高年级。学校一共有117名学生,三名全职老师,这三位老师是当地的村民,只能教授藏语。也有汉族志愿者老师来这里支教,但经常换,没有固定的。
支教的汉语老师回去了,学生们在轮流领读汉语拼音表。因为地处偏远,曲尼活佛一直请不到全职的汉语老师来这里教学。
学生们在读书。对于这个村的孩子而言,如果没有格萨小学,他们现在应该在和父母放牛羊。马达村没有小学,如果他们要上学的话,意味着他们每天就要走上三四个小时的山路。
学生在朗读课文。在这里原本不能上学的孩子,现在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们一样,在校园里沐浴知识的阳光;孩子们能吃饱饭,能欢快的奔跑,放声的歌唱,身心得到健康发育。
曲尼多吉和男生们一起玩球。曲尼多吉平时在五明佛学院工作,一有时间就回到格萨小学看望这里的学生。学校建在山腰斜坡上,没有操场,也没有像正常学校的体育设施。跳绳是女孩们的主要活动项目,而男生们喜欢玩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