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6.07.24
糖画师傅学艺十年 每天收入一百元
本期作者:韩振
他学会糖画技术的10年间,到处卖艺谋生。虽然吃过苦,受过委屈,但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有一天把自己的糖画手艺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这技术还是和我妻子学的。”说话间,只见司师傅用勺子在特制的锅里舀了一点糖液,往大理石的案子上快速地抖动几下,一只栩栩如生的糖画蝴蝶就呈现在了眼前。司师傅名叫司清,今年47岁,老家是离安徽阜城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利辛县农村。司清说,在他和他妻子的娘家人中,会糖画手艺的就有6人。(图/文 韩振)
司清说,在他家四口人中,除了11岁的女儿在上学外,他妻子张甫娟和他,还有20多岁的儿子三人都会糖画。“在我家中,最先会糖画的是我妻子。她是和她的娘家叔叔学的,学会后就把技术教给了我和儿子。”司清笑着说,他和儿子都是一个老师教的。
司清学会糖画技术的10年间,先后到了全国的多个省、市卖艺谋生。“虽然吃过苦,受过委屈,但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有一天把自己的糖画手艺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清说。
每一天,司清都会在租住的房子里融化糖液。为了不让晚上耽误生意,他每天都会融化四锅糖液,做出四个糖饼来。
司清将融化的糖液放在大理石的板面上进行冷却,然后用刀在冷却后的糖饼上压出印痕,以方便晚上做生意时使用。
每次出摊前,司清都要准备好零钱。他说,因为天热,现在他只能在晚上出摊,每天收入一般都在100多元。
每天晚上,司清都会来到阜阳市城区文峰公园,从事他的糖画生意,在公园散步的市民常将他的糖画摊团团围住,争相购买,他每天要在公园里做到晚上九点左右才能收摊。
在炎热的日子,司清要不时将做好的糖画进行调整,以免粘在一起。
遇到卖不完时,司清会在收摊时将这些做成的糖画放回锅里融化成糖液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