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6.07.17
木偶演员10年磨砺首登台
本期作者:马路遥
胡涛说:“做艺术这行的,如果能做一辈子,应该是一种幸福。”为了这幸福的事,木偶演员在台下需要磨练十年甚至更久的基本功,才可以登台表演。
6月11日,首届全国传统木偶皮影艺术节在武汉开幕,武汉人艺木偶中心作为东道主,以《罗汉传奇》剧目作为此次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或许这仅仅是一场木偶演出,一次“亲子”观戏的良机,但当业内人士惊呼“原来武汉还有这样一支专业的木偶团队”时你才能体会到,这次木偶节、这台节目,对于武汉这群还坚守在舞台上的木偶演员,意味着什么。(图/文 大楚网 马路遥)
胡涛,36岁,是《罗汉传奇》的主演,国家二级木偶演员。从他手里舞动的“长袖”中,还隐约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木偶团队曾经的辉煌。1992年,武汉市儿童艺术剧院(武汉人艺木偶中心前身)以《木偶神韵》参加全国皮影调演木偶大赛,一举拿回了7项大奖。2011年,胡涛一举拿下木偶界最高奖--金狮奖中的优秀表演奖,就是操作的手中这支长袖。
全国的木偶种类繁多,很多都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木偶节让武汉有机会将全国木偶的各大门派齐聚江城。武汉的木偶属于仗头木偶,是大流派。然而武汉的仗头是其中非遗等级最低的。木偶节期间,多支全国的精英木偶团队来到学校演出。对于木偶艺术来说,走学校路线是非常有市场的,也是传承的一大方向。但也因为如此,木偶在很长一段时间变成了“哄小孩子的玩意”,这也让很多木偶演员苦恼不已。
胡涛和他的团队在为孩子们表演木偶戏。他说,原先还有挺多学校邀请木偶团去演出,但这几年反而越来越少。在武汉,木偶团主要是周末在剧场演出,场次非常有限。
但在幼儿园、小学进行木偶戏的演出绝不会遇到冷场。剧团在上面演,孩子们在下面瞪大了眼睛看,气氛热烈。没有人可以否认木偶与孩子们之间的契合度,所以武汉以及全国其他一些木偶剧团开始为了适应市场,排演了很多“偶型剧”,就是大人们穿着木偶头套进行童话剧的演出。久而久之,木偶演员手里的功夫丢了,木偶本身的精髓在逐渐消失。
胡涛说,1997年毕业后,武汉木偶正赶上尴尬期。1995年,武汉木偶大师郭小川去世,和他同一批的老艺术家们也在此后几年先后到了退休年龄,离开了剧团。他们这届学生进入剧团时没人带,那个时候录像资料也不全。后来北京的剧团演出多,他就跟着师兄一起去了,一边学艺,一边打杂,收入也比武汉多一些。但作为本地人,胡涛还是想回来。回到武汉后,看着惨淡的木偶市场,胡涛干脆跟着舅舅学起了美发烫染,这一学就是七年。
但胡涛一直没有真正离开木偶剧团。在他的家里,仍然可以找到一支当年他在学校练功时的木偶,算下来这支木偶也有22年的历史了,操作起来里面的机关,木头嘎吱作响。胡涛说他身边很多人都把当年的练功木偶丢了,自己却没有丢掉,即便做美发师的时候也偶尔拿出来练一练,周末有演出就跟着一起去演。学美发是为了生计,木偶才是心里真正热爱的东西。
武汉木偶剧团在1983、1993年曾经招收过两届木偶学员,胡涛是1993届的补招生,1994年进入艺校。自那之后,直到2015年,武汉人艺木偶中心才在武汉市艺术学校又一次定向招收18名木偶专业学生,这中间断档了22年。早晨6点半,在艺术学校木偶班的练功房里,孩子们在做早功。他们在进入木偶班之前对于木偶几乎一无所知,22年的空白让武汉木偶教育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庄源是木偶中心在艺校的总负责人,他和胡涛一样都是93届学员。木偶行情最糟糕的那段日子,庄源主动考取了文凭,渐渐走上了行政岗位。木偶班重新招生,他就来到学校,带着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一步步成长。在学校,他负责教授学生木偶操、基本功等等。对于木偶的修理和改造,庄源也是一把好手。
早功主要是形体、基本功,持续两个小时。每天从早功开始一直到晚功结束,孩子们要学习、练习13个小时左右,这中间加起来有2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其余时间都是进行各种课程。木偶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一些舞蹈的底子,但庄源说,这远远不够:“木偶可能是最杂的一门艺术,身、台、形、表都要学,学完了再将所有的知识和技巧传递到手里的木偶上,让木偶有神态、有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