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1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2390期:木偶演员10年磨砺首登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7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6.07.17
木偶演员10年磨砺首登台
本期作者:马路遥


Screen Shot 2016-07-17 at 2.58.26 PM.png
胡涛说:“做艺术这行的,如果能做一辈子,应该是一种幸福。”为了这幸福的事,木偶演员在台下需要磨练十年甚至更久的基本功,才可以登台表演。




1.jpeg
6月11日,首届全国传统木偶皮影艺术节在武汉开幕,武汉人艺木偶中心作为东道主,以《罗汉传奇》剧目作为此次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或许这仅仅是一场木偶演出,一次“亲子”观戏的良机,但当业内人士惊呼“原来武汉还有这样一支专业的木偶团队”时你才能体会到,这次木偶节、这台节目,对于武汉这群还坚守在舞台上的木偶演员,意味着什么。(图/文 大楚网 马路遥)





2.jpeg
胡涛,36岁,是《罗汉传奇》的主演,国家二级木偶演员。从他手里舞动的“长袖”中,还隐约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木偶团队曾经的辉煌。1992年,武汉市儿童艺术剧院(武汉人艺木偶中心前身)以《木偶神韵》参加全国皮影调演木偶大赛,一举拿回了7项大奖。2011年,胡涛一举拿下木偶界最高奖--金狮奖中的优秀表演奖,就是操作的手中这支长袖。




3.jpeg
全国的木偶种类繁多,很多都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木偶节让武汉有机会将全国木偶的各大门派齐聚江城。武汉的木偶属于仗头木偶,是大流派。然而武汉的仗头是其中非遗等级最低的。木偶节期间,多支全国的精英木偶团队来到学校演出。对于木偶艺术来说,走学校路线是非常有市场的,也是传承的一大方向。但也因为如此,木偶在很长一段时间变成了“哄小孩子的玩意”,这也让很多木偶演员苦恼不已。




4.jpeg
胡涛和他的团队在为孩子们表演木偶戏。他说,原先还有挺多学校邀请木偶团去演出,但这几年反而越来越少。在武汉,木偶团主要是周末在剧场演出,场次非常有限。




5.jpeg
但在幼儿园、小学进行木偶戏的演出绝不会遇到冷场。剧团在上面演,孩子们在下面瞪大了眼睛看,气氛热烈。没有人可以否认木偶与孩子们之间的契合度,所以武汉以及全国其他一些木偶剧团开始为了适应市场,排演了很多“偶型剧”,就是大人们穿着木偶头套进行童话剧的演出。久而久之,木偶演员手里的功夫丢了,木偶本身的精髓在逐渐消失。




6.jpeg
胡涛说,1997年毕业后,武汉木偶正赶上尴尬期。1995年,武汉木偶大师郭小川去世,和他同一批的老艺术家们也在此后几年先后到了退休年龄,离开了剧团。他们这届学生进入剧团时没人带,那个时候录像资料也不全。后来北京的剧团演出多,他就跟着师兄一起去了,一边学艺,一边打杂,收入也比武汉多一些。但作为本地人,胡涛还是想回来。回到武汉后,看着惨淡的木偶市场,胡涛干脆跟着舅舅学起了美发烫染,这一学就是七年。




7.jpeg
但胡涛一直没有真正离开木偶剧团。在他的家里,仍然可以找到一支当年他在学校练功时的木偶,算下来这支木偶也有22年的历史了,操作起来里面的机关,木头嘎吱作响。胡涛说他身边很多人都把当年的练功木偶丢了,自己却没有丢掉,即便做美发师的时候也偶尔拿出来练一练,周末有演出就跟着一起去演。学美发是为了生计,木偶才是心里真正热爱的东西。




8.jpeg
武汉木偶剧团在1983、1993年曾经招收过两届木偶学员,胡涛是1993届的补招生,1994年进入艺校。自那之后,直到2015年,武汉人艺木偶中心才在武汉市艺术学校又一次定向招收18名木偶专业学生,这中间断档了22年。早晨6点半,在艺术学校木偶班的练功房里,孩子们在做早功。他们在进入木偶班之前对于木偶几乎一无所知,22年的空白让武汉木偶教育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9.jpeg
庄源是木偶中心在艺校的总负责人,他和胡涛一样都是93届学员。木偶行情最糟糕的那段日子,庄源主动考取了文凭,渐渐走上了行政岗位。木偶班重新招生,他就来到学校,带着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一步步成长。在学校,他负责教授学生木偶操、基本功等等。对于木偶的修理和改造,庄源也是一把好手。




10.jpeg
早功主要是形体、基本功,持续两个小时。每天从早功开始一直到晚功结束,孩子们要学习、练习13个小时左右,这中间加起来有2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其余时间都是进行各种课程。木偶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一些舞蹈的底子,但庄源说,这远远不够:“木偶可能是最杂的一门艺术,身、台、形、表都要学,学完了再将所有的知识和技巧传递到手里的木偶上,让木偶有神态、有灵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eg
作为曲艺类的一种,木偶学员也得练习戏曲的基本功。




12.jpeg
声乐课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是最头疼的专业课了,他们绝大多数会舞蹈,但声乐方面却普遍缺乏。庄源说,这并不奇怪,嗓音如果条件很好,都去学声乐了,学声乐比学木偶轻松很多。如今,随着舞台逐渐增大,木偶剧基本都以录音的方式呈现,对于演员的声乐、台词功底反而要求下降。可庄源希望孩子们在这方面不松懈,可以未来进行配音或者干脆能够在舞台上自己发声。




13.jpeg
和声乐课不同的是,表演课最受孩子们青睐。十五六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应有的活泼和激情在这个时候才逐渐显现出来。




14.jpeg
真正能让孩子们拿起木偶,必须等到晚功时间。晚饭后,庄源在带着孩子们进行木偶操的练习,并跟他们扣细节动作。




15.jpeg
一个学年下来,孩子们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木偶操作,但距离真正操作木偶还远远不够。胡涛和庄源都提到,一个木偶演员想要上台表演,起码是8-1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3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这群孩子还得到剧团进行实习、磨练,5年之后才可能真正成为木偶演员。而在这5年期间,这18个人当中将会淘汰一部分人。胡涛回忆,和他同一届的学生还站在舞台上的大概只剩下6、7人。




16.jpeg
木偶艺术节期间,让这些木偶班的孩子们参与了开幕式的演出,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拥有这样的舞台进行锻炼,进入状态,是一件好事,让胡涛有些羡慕,因此,胡涛几乎每场都看,他很珍惜这次机会,可以在家门口就欣赏到全国几乎所有木偶门类的高水平表演。不过庄源却有些头疼,他说下半学期的演出、活动比较多,一些课程反而落下了,他必须想办法在9月份重新开学之后把进度提上来。




17.jpeg
为了排演这次的《罗汉传奇》,武汉人艺特别请回了丁春娥(左)、沈应春这对木偶界的伉俪回归,进行指导。丁老当年和老伴儿一起都在木偶剧团,丁老是木偶演员,老伴儿是木偶制作大师。他们一同见证了武汉木偶从1992年的鼎盛到随后跌下神坛的过程。在老人家里,表面看不出任何和木偶有关的东西,来了客人,他们才拿出了一些珍藏的宝贝。丁春娥说,自己和老伴一辈子只做了跟木偶相关的,但却黯然收场。




18.jpeg
丁老如今腿脚不好,拿起木偶仍然忍不住要舞一段。




19.jpeg
2000年,丁老夫妻俩相继退休,武汉木偶专业的学生也在那一年断层,没有继续招收。沈应春的退休,则意味着团里不再有人会制作木偶了。与他同辈的曹继忠、袁先樵相继退休,曾经招收的几位学徒都因耐不住清贫离去,木偶剧团最后干脆撤销了制作小组,连同舞美、乐队和编创一并取消,只剩下干巴巴的二十几位演员。




20.jpeg
如今武汉人艺木偶中心再出大戏,剧团的高层都极力请二老出山。丁春娥忽然感到一阵酸楚,但仍坚持每日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剧团给孩子们扣戏。看着剧团如今的状况,丁春娥有些激动,她觉得如今的孩子距离当年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木偶这朵小花似乎在“非遗之风”下,又有生长之势了。木偶节后,胡涛主动找到二老,一方面希望丁春娥帮他指点技术动作,另一方面想把一些残旧木偶带给沈应春,让他重新修正一下,为自己的新戏做准备。




21.jpeg
丁老和沈老一直鼓励胡涛要有他们当年的钉子精神,勤练苦练,才能真正找回“木偶神韵”,做到人偶合一。武汉木偶也曾断过,但好在没有断了根,还有一些线藏在仗头木偶的服装之下,连着这门艺术。有“非遗”的鼓励、中坚力量的演员、新一批木偶班的孩子,丁春娥和沈应春觉得有点宽心。但他们仍然怕,怕他们经历过的那些事情重演:“这得靠人,靠上面、靠下面一起使劲,才能真的重回正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3:43 PM , Processed in 0.0800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