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6-07-10
2016年 第54期 | 总70期
本期编辑:迦沐梓
抄表工刘涛的六年街拍
近六年来,抄水表工刘涛围绕合肥同一条街道,每天步行拍摄4-6个小时。天赋和时间,凝结为一份“平凡之燃”。他的作品和人生,透着今天极度匮乏的品质和态度,诠释了街头摄影的迷人之处:那种自由、开放和无限的好奇心。对于所有面临人生抉择的年轻人来说,刘涛的人生轨迹带来了丰富的启示,而他的作品,也从生活的真实和逼仄中,扒开一道缝隙,带来一丝诙谐。本组图片由腾讯图片和Lens联合推出。
刘涛曾经这样写到:“那些宝贵的人情味,戏剧性的场景和瞬间的黑色幽默,似乎和我的内心发生了强烈的碰撞……我找回了内心久违的兴奋和喜悦。”
2010年底在朋友的推荐下,刘涛拿着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机算是正式走上了他的街拍之路。也就是从换到抄表工和催收水费的工作开始,刘涛每天挨家挨户、走街串巷,让他对摄影有了不一样的思路。
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半上班前,下午5点半到8点,是他拍照的主要时段。最长的一次街拍大约持续了5,6个小时,他挂着相机在路边就睡着,那种着了魔的劲也曾一度让家人不解。
街头摄影,你要长时间在街道逗留。有时很热的天,走了一天,一张都没拍到,一摸头上,都是盐粒子,感觉很沮丧。但你一想,这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有朋友跟刘涛讲,这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我只是一个工人,但因为摄影,能参加一些展览,到别的地方走走,我觉得它改变了我的价值观。”曾经心心念念的办公室职位,现在在他看来简直不值一提,“我不想像其他同事一样想着20,30年以后还在这坐着,反正领导说只要不影响工作,我还真不愿意换岗位。”
刘涛曾羡慕国外摄影师能在“一流的大城市”“漂亮”地创作,但也已慢慢认同“摄影应该是不受限制”的。就像合肥,它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发展和保守的思想意识地巨大碰撞,精彩的画面就必定蕴藏在这充满生命力的人间烟火里。
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能看到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追求,每个人的空间。
路过这个门面,刘涛知道那个地方会有什么人,有几口人。经常走的六安路上,有个楼的上下楼的窗口临街,那个窗口有时候楼上的老奶奶在,有时候是楼下老爷爷在。有一次看到二楼窗户上有一个花圈,是楼上老奶奶的老伴走了,楼下的老爷爷当时在抽烟。旁边还有一个宣传栏,今天贴这个,明天宣传那个,天天变。卖鸡蛋的天天在那儿卖鸡蛋,但在马路上写作业的小孩,很快就长大了。
刘涛的摄影风格中有荒诞、有隐喻,全都来自他作为一个80后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同身受——成家立业、工作的无奈、现实的压力,似乎就必须为了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再看着他们走着一条几乎同样的路。
一种来自城市人的普遍的焦虑让他觉得,生活里一定是有更好的、更重要的东西被忽略,所以他试着去挖掘这种不平凡、小惊喜,传达一种更丰富、乐观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