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0|回复: 2

[史地人物] 《活着》No.589:面子婚礼的乡村里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4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谢慧  编辑/邹怡  2016-07-04

乡村婚礼
撰稿/谢慧

接亲完婚是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一带婚俗的最高礼节,也是青年男女结亲成婚最热闹、最隆重的礼节。这一礼节分两个部分,一是女方家发女,二是男方圆成儿,先后隔日举办酒宴。发女就是新娘子的父母为女儿置办好嫁妆,并于女儿晚婚的前一天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及男方迎亲人员,第二天良辰举行出闺仪式后派人抬嫁妆送女儿去婆家完婚。发女一般分哭嫁、吃姊妹鱼、姊妹鱼与家人分别,梳头上脑,发槁出闺、上轿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都有“礼” 。

除哭嫁环节的“礼”由女方亲友负责外,其他环节的“礼”都由男方接亲队伍中专项职务“押礼”负责。“押礼”一般由新郎的至亲长辈担任,女方家婚宴所要烟酒肉各类红包都由“押礼”带着接亲队伍送达。

圆成儿即是男方家父母为儿子新婚,组织迎亲队伍去女方家接亲、举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布置堂屋和洞房让儿子媳妇拜堂成亲、圆房完婚。圆成儿分为接亲、回神、拖新娘、拜堂、圆房五个环节。其中,接亲是最关键的环节,圆房是实质性环节。

农村的青年们如潮水般,一波接一波涌入城市,也开始学着过城里人的生活,尤其是在婚姻感情上,可谓有什么学什么,最后把这些“见识”带回了农村,给农村的婚礼习俗带来颠覆式的改变。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镇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多数人靠外出打工为生,结婚地点则必选农村老家,近年来,这些返乡结婚的年轻人在筹办婚礼时,婚车队必不可少,把这看成了婚礼的一大金字招牌,传统的抬嫁妆风俗,就被这一股从城里带来的风给吹走了。然而在农村,仍有一大风俗根深蒂固,那就是订婚金和彩礼,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结构的变化,礼金的数额节节攀升,年轻人若要在当地娶亲,要花费10多万元,婚后男方背负着数万元债务,如果女方提出要新建楼房或进城买房,负债会更重。

归根结底,结婚这一人生头等大事,无论是婚礼形式还是礼金,支撑起来的不过是人的面子,却是以物质的形式来体现,婚礼过程也没有像传统婚礼那样显得严肃、井井有条,一场狂欢后,新郎新娘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揉揉惺忪的睡眼,再次开启进城务工生活,那场曾经让他们很有面子的婚礼,很快会在记忆中淡忘。

(注:本文在婚俗习语上参考地方纪实文学《亲吻瑶乡》作者谢志德)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2013年9月17日傍晚,一群去新娘家接亲的小伙子,在新娘家的村口的沅江里洗澡。按照湘西的习俗,接亲的第一天晚上他们要住在新娘家,第二天早上再接着新娘及嫁妆回到男方家里。




2.jpg
2013年9月18日,湖南省辰溪县龙头庵乡,接亲的小伙子把嫁妆抬上船,准备回到新郎家。




3.jpg
接亲大队抬着嫁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如今像这样的场面已经很难在湘西的乡间看见。近年来,这些返乡结婚的年轻人在筹办婚礼时,婚车队必不可少,把这看成了婚礼的一大金字招牌,传统的抬嫁妆风俗,就被这一股从城里带来的风给吹走了。




4.jpg
由于新娘进门的时辰未到,接到新娘的小伙子们,放下嫁妆在村子附近等候。




5.jpg
2014年10月1日,坐在主婚车上的新娘子廖明英心里美滋滋的,为了举办这场婚礼,她和老公米欢利用国庆长假专程从上海回到老家湖南怀化的一个乡村。




6.jpg
把新娘接到家后,夫妻双方在婚房里喝交杯酒,拖新媳妇的大嫂也在一旁说着各种吉言。随着越来越多农村人去到城市打工,他们把在城市的“见识”带回了家乡,穿着西式礼服喝交杯酒这样的场景也越来越常见。




7.jpg
唢呐手和“打八仙”的男孩敲着传统喜庆的乐器迎接新娘到来。“打八仙”是湖南省辰溪县黄溪镇一带结婚时的一种传统乐器,如今在婚礼上也已不多见,面临失传。




8.jpg
新郎新娘在堂屋摆上茶果,请到来的亲戚朋友吃,父母坐在最里头,其他亲朋则可以随便坐。来吃茶果的亲朋都会送上大礼,多则几万少则几百,新郎新娘收到礼金时,都给对方送上一双新鞋,并点上一根香烟。在农村,无论婚礼的形式如何西化,彩礼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习俗。




9.jpg
2016年1月1日凌晨5点半,年轻的小伙子抬着猪腿准备向新娘家出发,一场接亲又将开始。按照习俗,男方的接亲队伍将挑着酒、肉、大米到女方家送送“迎亲酒”。




10.jpg
2016年1月1日,湖南省辰溪县仙人湾乡团坡村,在屋顶上都是吃酒席的人,等吉时一到,新娘及女方家的送亲队伍便会“发亲”,离开娘家。接亲完婚是湖南省辰溪县黄溪口一带婚俗的最高礼节,这一礼节分两个部分,一是女方家发女,二是男方圆成儿,先后隔日举办酒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4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端盘的师傅把美味佳肴端向亲朋好友的桌子,婚俗的菜品有酒有肉,菜色也以湘西当地的特色菜和时令菜为主。




12.jpg
2016年1月2日早上7点,湖南省辰溪县仙人湾乡团坡村,新娘的母亲把一件新被子递给新郎的亲戚。这床由女方准备的被褥在婚礼中也大有讲究,结婚前会有专门的亲戚过来数,俗话叫"点被子",据说可以看出是生男还是女。




13.jpg
前来接亲的“押礼人”带来一个箩筐,新娘的父亲在里面装了很多稻谷,象征着两位新人未来的生活将衣食无忧。“押礼”一般由新郎的至亲长辈担任,女方家婚宴所要烟酒肉各类红包都由“押礼”带着接亲队伍送达。




14.jpg
当新娘准备出发去新郎家时,新娘的父亲点燃槁火交给来“押礼人”,此时“押礼人”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交给新娘的父亲。




15.jpg
出发时,送新娘的亲戚给新娘打上黑伞并换上鞋子,当地有一种说法,黑伞是用来避邪的。




16.jpg
村口,新郎被村里的兄弟乔装打扮后,把汽车换成了板车让新郎拉回家。在乡间,结婚作为人生头等大事之一,气氛越热闹,形式越隆重,则会越彰显新郎家的财力,让人更有“面子”。




17.jpg
接着新娘回到村口的新郎被村里的兄弟恶搞成了这样。在这天,新郎新娘可以任人娱乐,把新郎整成这样,一旁看热闹的人却感觉很过瘾。




18.jpg
村里的“先生”在进行“回神仪式”,按照当地的习俗,此举是用以驱赶新娘在路上跟过来的鬼神。必须等仪式结束,新娘才能进入男方家的门。




19.jpg
新娘到男方家里后,在男方家酒席上帮忙的服务人员给新娘的娘家人到上一盆洗脸水,而这时接过洗脸水的人要给服务人员红包。像这样的礼仪,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忘却,一位机灵的老人急忙送上一盆热水。




20.jpg
乡村婚礼上鞭炮放的越多代表越喜庆热闹,一般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都要带上几挂鞭炮。鞭炮声中,一场狂欢开始,直到第二天,新郎新娘在晨光之中揉揉惺忪的睡眼,再次开启进城务工生活,那场曾经让他们很有“面子”的婚礼,也随之烟消云散。




21.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9:15 AM , Processed in 0.0846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