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518期:"泽国"漂流记
网易图片 2016-06-23
每逢雨季或台风过境,中国的南方地区就变成了“泽国”。在那些内涝成灾或洪涝泛滥的城镇乡村里,市民和村民们每年都经历着奇幻又现实的“泽国”漂流记。编辑/骆雯雯
南方地区是中国暴雨天气的重灾区。每年5月至10月,受梅雨季节和台风的影响,南方地区都会遭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冲击。图为2013年10月11日,浙江余姚,受台风“菲特”影响,余姚城区在暴雨后积水,积水淹过了房屋和汽车。梁臻/视觉中国
在暴雨袭击下,由于城市和乡村的排涝系统难以应对,内涝和溃坝常常出现,暴雨成灾成为南方地区雨季的常态。而与暴雨洪涝抗争,在积水成灾的“泽国”正常出行,也成了受灾地区民众必备的生存技能。图为2009年7月3日,广西桂林,暴雨造成漓江水位暴涨,桂林城区严重内涝,市民乘竹筏出行。李凯/视觉中国
自制“小船”漂流是受灾地区民众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在洪涝积水中漂流不受工具限制,只要“驾驶”技能过关,任何一样漂浮物都可以成为洪涝时期的交通工具。图为2009年8月10日,浙江苍南县,受台风影响,整个苍南县城被洪水围困,一位市民划动一块泡沫板出行。胡元勇/视觉中国
2010年5月22日,江西樟树市义城镇太和村宋家组,当地被洪水围困,村民们划着轮胎、木桶进出“孤岛”。邹海斌/视觉中国
2014年9月20日,广西南宁市邕宁县,受暴雨影响,当地街道内涝,一名男子坐在汽车内胎上“行船”回家。唐辉吉/视觉中国
2009年8月10日,浙江苍南,台风过境,苍南县城被洪水围困,一位市民用木棍划着沙发在水中前行。胡元勇/视觉中国
为了应对洪灾,方便出行,灾民们无时无刻不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图为2015年7月23日,湖北武汉,汉口解放大道单洞门路段因暴雨严重积水,一名男子在积水中骑水上自行车出行。黑风/视觉中国
2015年5月15日,安徽安庆,由于暴雨的持续袭击,市区多处发生内涝。在集贤北路过黄土坑段,一名市民将店中的铝合金水池拿出做船,以铁锹做浆,在水面划行。楚接舆/视觉中国
2013年10月8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市区积水严重,一只小狗坐“伞船”出行。胡元勇/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