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6-06-21
2016年 第32期 | 总99期
摄影:宗合 编辑:陈若冰
沈阳“鬼城”——地产泡沫的样本
在2015年全国31省市GDP增速排名中,辽宁以3%的增速位列倒数第一。而在2016年一季度,辽宁更是出现负增长,以-1.3%的增速再次垫底。与经济下滑呼应的是,沈阳的楼市也面临严峻寒冬。据一位沈阳地产界权威人士透露,沈阳4月商品住宅库存量约30万套,即使现在一套新住宅都不建,去化周期也要25个月,而在沈阳浑南新区、沈北新区和沈抚新城,存在大量停建或未开工的“鬼城”无法消化。
2016年4月,东北乍暖还寒,在沈阳沈北新城,一幢幢造型怪异的未完工建筑矗立在旷野之中,与周围的土黄色相映显得更加肃杀。2009年末,东北总部基地项目落户沈阳,当时曾有“集结2000栋企业总部楼,大举进军东北沈阳,用6至8年打造东北总部经济生态区”的豪言壮语,如今6年过去,楼盘停工,一片烂尾景象。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沈阳春季房交会上,尽管台上衣衫单薄的演员卖力表演拉拢人气,但台下依然是观众寥寥。
2000年初,沈阳与全国房地产市场一样高歌猛进,基本是卖方市场,有房不愁卖。图为2004年9月,在沈阳秋季房交会现场,前来选房的市民人山人海。
当时出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房地产热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同时因需要大量的地皮盖楼,也变相促进了棚户区的改造。可以说,2005年前后沈阳房地产热拆迁是重要的推手。当时铁西区拆迁改造,大批工厂或破产,或搬迁,腾出的土地用于做房地产开发。图为2005年夏天,当时沈阳最大的棚户区——向工棚户区的拆迁改造工作全面启动。
沈阳是个老工业城市,拥有大批的产业工人,受下岗大潮的冲击严重,购买商品房对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动迁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图为2005年8月,在沈阳下岗工人最多的铁西区,一个社区的3000户居民听说将按交钱和签协议顺序选回迁房,便纷纷到银行前用板凳、瓦罐、坐垫、车胎等物品占位排队交款。
在沈阳房地产快速发展时期,出现过许多因拆迁引起的冲突。2005年7月,为保护自家合法房产不被拆除,沈阳皇姑区市民李栋在自家的房顶上,与执法人员对峙10余个小时。期间,他共向执法人员扔自制汽油弹40余枚、汽油4桶、点燃液化气灌2个、烧毁铲车2辆,致使一名执法人员和一名铲车司机重度烧伤。
2008年,中国股市由高峰时的6124点暴跌70%至1664点。股市的暴跌,重创了沈阳房地产市场,政府和房地产商频频出台政策救房市,但收效甚微。当时一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房子,想出了各种促销手段和方法,但收效并不显著。2009年春节刚过,沈阳北部的一家房地产商便包了几辆客车到处拉人看房,凡是参与活动的市民,不仅能吃到免费的午餐,临走时还能得到不少礼品。
沈阳房地产市场低迷,更深层的原因是整个东北地区经济下滑。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民营经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东北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却在破产,产业技术工人失业,原有的工业基础因落后被淘汰,新的经济发展又没找到出口,整个东北都陷入经济转型的迷茫中,这里面受冲击最大就是昔日的“辽老大”。沈阳铁西区是当年下岗大潮的“重灾区”,而铁西工人村又是重中之重。2013年,在铁西工人村附近的绿化带,挤满了玩儿麻将的市民,这些无所事事的人中有许多是下岗工人。
经济下滑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人口流动的“虹吸”效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东北三省总人口为1亿995万人,对比之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10年间东北人口净流出180万人。2009年4月,在沈阳市就业服务局“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洽谈会”上,一位找工作的老者走下楼梯。本地缺少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造成了大批东北人背井离乡。
在缺少实体经济支撑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开发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位于沈阳【浑南新区】的全运村动工,占地面积逾120公顷,总投资达258亿元,当初规划包括商业地产、写字楼和住宅楼。2013年全运会结束后,“全运概念”利好出尽,大批未完工的房产项目停工或烂尾,许多街道人烟稀少,被圈起的未建地块比比皆是。图为2016年5月,浑南新区全运路附近,大片被圈占的地块荒芜,看不出有动工的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