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3

[史地人物] 《活着》No.582:火线战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5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程雪力  编辑/王崴  2016-06-13  腾讯网

摄影手记:这段情,一辈子
撰文/程雪力

我是一名武警森林战士,我喜欢用影像讲故事。

做完“火线战友情”的图片故事,我沉默了许久。我用镜头呈现了战友无畏的身影,果敢的前行,艰苦的生活,永恒的情谊,但是我却无法用影像讲述他们内心的记忆和我自身的印记。

今天,我决定把那些没有拍下的火线印记写出来,和大家聊聊火场上或刻骨铭心,或惊险求生的点滴。希望能够传递出战友的体温,血液的温度,和我与他们曾经患难的与共。

2007年,我入伍了。成为了一名扑火的兵。那时,我只知道战斗,还不知道数字于我到底会是何种意义。当我忽然发现我至今已经参与扑救了115起森林火灾之后,我才猛然意识到,我的军旅生涯是在战斗中走过来的,是无比厚重和不可忘却的。我很庆幸用相机记录我的战友们的苦与累,忧与愁,泪与血,青春与梦想。

当兵第一年,我便参加了扑救森林火灾任务。那是2008年4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黄联关的森林火灾。

当红色的火苗在突然刮起的7级风的作用下,瞬间以超过百米高的火舌吞噬眼前的森林时,我吓的不知所措,感觉大脑有点短路,满脑子都是熊熊烈火。不知用何种方法扑救,更不知怎样紧急避险。作为新兵“蛋子”,我开始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一直往下跑,下面有空旷地带!”中队长杨参边拉我、边怒吼。

我们迅速撤至500米外,另一座大山的森林不到一分钟就烧没了,散发出的热浪还是那么灼人。可当我回过头来的时候,却发现中队长杨参和指导员张勇军不在身边了。回过神来,才想起,刚才在拉我的时候,他俩坠入了深沟。幸亏沟底是水潭。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战友。战友不仅是我背后的眼睛,还是我的依靠,无论遇到何等困境身边总会有兄弟的身影和战友的真情。

还有一次,我在西昌火场集中精力扑打火线。正当我与火魔搏斗时,我的灭火搭档王磊大喊:“雪力,快闪开!快!滚石下来啦!”

我刚转身,山上的石头就“稀里哗啦”地砸了下来,一块大石头与我擦身而过,“哐当”砸断了身旁的松树,几块小石头砸到了我腿上,虽只是几块小石头,但从高山而下的那种力量,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

被石头砸伤的细节虽然已经模糊,但我一直记得当时我的战友黄勇、王磊、郑奇柱、张建、郑明义轮流背着我翻越了一座海拔2300米的大山,将我送到救护车上……

对于没有拍下的火线印记,许多森林战士难以释怀。

姚攀就是其中一个,他说:“一次扑灭四川盐源火线后,山上下雪了,我们班找到了一个很小的废弃马棚,我们七个人盖两床鸭绒被,班长郑建华却睡在外面。第二天早上才发现,他没有盖任何东西。尽管班长已经退伍好多年了,但每次在火场一线时,我都能想起那一晚他给我们的温暖。”

侯正超当兵10年来,记忆最深的是发生在2015年3月16日的冕宁县健美乡火场的情景。“我和王力已连续3昼夜在海拔4000多米高山灭火了,由于太疲惫,我出现了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眼前一片漆黑,倒在地上了。当我醒来后,部队已经到宿营地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要不是他们,就没有我今后的故事了。”

……

对于没有拍下的火线记忆,退伍多年的老兵仍然历历在目。

4月7日清早,我拨通了杜鹏飞的电话。他是退伍多年的老兵。

“老杜,还在睡觉?”

“阿力,咋个今天会想起给我打电话,休假了吗?我在上班的路上。”

“还没有呢。今天在采访火场故事,想听你讲讲你的经历。”

“每一次都刻骨铭心啊!我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冕宁火场,如果不是后方的战友打开突破口,我们就把命搭上了!”
“具体我讲讲。”

“当时,我和白章亚在半山腰灭火时,风力突然增大了好几倍,好多倒木往下滚,瞬间便增加了两个新火线,迅速形成了上山火,浓烟四起。那时,我几乎绝望了。可万万没想到,负责火场东线的二排,冒着危险帮我们打开了突破口。我们才得以紧急避险……”

去年退伍的老兵赵国涛是我同学,我们一起参军入伍又在同一个部队,我前段时间探亲时,他说的最多的依然是新兵时那个持续、反复聊的火场记忆。

那年连续奋战了几个昼夜扑灭西昌火灾,深夜轮换看守火场,我和赵国涛、肖兵、杨坤云的身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丁点水了,给养也吃完了,我们在相互看不清的黑夜里,又冷、又饿、又渴。

肖兵把水递给杨坤云。

杨坤云说,“我不渴”。

他又递给了赵国涛。

赵国涛说,“我只是冷,并不渴”。

就这样,推来推去,大家都不愿意喝,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都想把这点水留给对方喝,可直到天明,水依然一滴没少。

他回忆道,“这一夜,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相对避风的地方,紧紧的抱在一起,可还是冷的发抖。天亮了才发现,大家靠着睡了一宿的地方竟是坟墓。但我们没有一丝的畏惧,因为身旁有战友。”

“那一年,我们所在的部队扑灭了10多场大火!”他的眼睛里突然兴奋起来。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记不清烈火的凶猛,扑救的艰难,火场的艰辛,但我们都记得那些情,很真。

每当回忆起那些带有温度的场景,依旧会泪涌眼眶……当兵9年的过程中,有时也会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每当想到这段情,却又觉得我的收获比失去多。火线的印记最美,战友的情谊最真!

时光荏苒,念随天涯。变化的是我的战友们已奔赴五湖四海、进入不同行业;不变的则是火场上的这段情谊始终念念不忘、时常回想。

因为我们在和平年代曾经并肩战斗在火线上,在青春年少时就学会了温暖彼此!

我们是火线上的战友,这段情,一辈子。

-完-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9: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1.jpg
2016年3月16日至24日,四川省凉山州3起森林火灾接踵而至,武警凉山森林支队200名官兵在熊熊烈火中舍生忘死鏖战8个昼夜,将大火扑灭。木阿诺(中)和马向豪跟着侯班长向前推进时,大火烤在脸上就像被刀割一样。右边是大火,左边是断崖,后方在复燃,他们的处境难以想象。木阿诺说,“我真有从断崖跳下去的想法,但看到前后战友都在忍受着疼痛前进,如果自己在这时候退缩他们一定会很失望,最终我坚持了下来,和他们一起突破了火线。”




2.jpg
一直在扑打火头的杨小辉,突然转身要求战友用水枪在他脸上喷水,他发出长长的怒吼后,继续向前扑打。曾有战士如此描述火线上的感受:“火场上的高温烘烤是最难受的事了,我们在里面就像蒸笼里的馒头一样,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打湿又被高温烤干;面对火头时,整个人身上水分仿佛都被蒸发了一样,口干舌燥,浓烟导致呼吸困难;防护服被高温烤的发烫,与皮肤紧紧贴在一起。”




3.jpg
1995年出生的杨峰是直属大队的一名灭火骨干,每次执行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扑打火头时,地表火突然形成了树冠火,杨峰转身焦急寻找着自己班上的新战士。杨峰说,“当时火太大,热浪很容易把我们灼伤,因为新兵是第一次上火场,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4.jpg
马向豪(右)和战友们向火场北线推进两公里时,瞬间风向突变,已被扑灭的后方出现大面积的复燃,仅几秒钟就形成了树冠火,大火团团围住扑救人员。“热浪侵蚀了我的每一个毛孔,浓烟吞噬着我的双眼,恐惧让我失去了理性,一个劲儿四处乱跑,始终找不到突破口。”马向豪说,“当时脑子里全是暗恋许久的那个女孩,我想这次回不去了,我想我是最后一次想她了!突然出现一只手一直推着我往前走,直到脱离危险,对,那是我并肩战斗的战友,我很庆幸,活着真好。”




5.jpg
侯正超和战友们在阻止火灾向原始林区蔓延时,左眼飞进了火星,已无法睁开,他强忍疼痛,一手抓着身边战友,一手拿着风机,凭着意识对火头发起冲击。火线扑灭后,战友木阿诺帮他清除木渣。




6.jpg
侯正超的手被树枝刮了一条口子,卫生员简单帮他包扎后,他继续投入战斗。在火场,每名战士的身上都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伤口,有的甚至连自己什么时候受伤的都不知道,火灭了,才感到疼痛。




7.jpg
灭火持续6昼夜后,王浪军(左)和易泽阳互相推让身上仅剩的一个馒头和一根火腿肠,他们都想让对方多吃点。这么多年来,他俩在火场上一直这样照顾彼此。




8.jpg
扑火间隙,战士们就地休息。烘烤胸前热,风吹背后冷,他们拥在一起互相取暖。




9.jpg
大火向彝族群众的住处袭来,森林战士全力阻止火灾蔓延,保住了老乡的家。“火场大妈”不辞艰辛、用尽全力背负灭火用水以及1000多人的热饭爬上海拔2500米的火场,因为她们知道连续灭火几天的战士还在山上,坚守火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除了“火场大妈”以外,还有平均65岁左右的几位大爷,他们是当地的“向导”,是最熟悉山路的人,有了他们,战士可以尽快到达火线,少走很多弯路。




11.jpg
连续3昼夜灭火的战士代晋恺已筋疲力尽,当地群众养的一只名叫“子弹”的狗用舌头轻轻帮他“洗脸”。
大火终于扑灭。战士们回到营区各行其事,有的吸烟、有的洗澡、有的给爸妈和女朋友打电话,总之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李俊超靠在墙角抽了一支烟,他说,“每次打火回来,吸烟时无比轻松,感觉自己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12.jpg
大火终于扑灭。战士们回到营区各行其事,有的吸烟、有的洗澡、有的给爸妈和女朋友打电话,总之这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李俊超靠在墙角抽了一支烟,他说,“每次打火回来,吸烟时无比轻松,感觉自己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13.jpg
一名脚上长满水泡的战士说,“大火扑灭后,下山才感觉到从脚上传来疼痛,把鞋脱下,看到的是一双沾满鲜血的双脚,我躺在地上,不想走,也走不动了,抬起头,才知道身边的几个战友也和我一样,忍痛把鞋穿上,跟上了在前面的战友。”




14.jpg
2013年2月27日,凉山木里县依吉乡,连续鏖战6个昼夜的森林战士实在太累了,在海拔4300米、零下15摄氏度的雪地里都能熟睡。深夜,太冷,代理排长张凯(中)在大家前后架起了两堆火,而这一宿他再也没睡了。




15.jpg
2015年3月8日,傅雪(右)轻抚杨小辉的眉毛,直到火灭,杨小辉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眉毛被燎去了大半。他俩是火场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战友 。




16.jpg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战士攀爬悬崖上火场,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千米深渊,滚石倒木时而下落,他们心中的恐惧不可言喻。危机时刻战友拉一把,救起的就是一条性命。2016年3月17日,四川喜德火场,刘飞帮扶战士爬山。




17.jpg
2015年5月15日,灭火骨干二班长侯志鹏带领本班人员扑救四川石棉悬崖上的火线时,火场上方出现滚石,他把副班长鲁福陶推开了,自己却跌入了沟谷,导致左小腿粉碎性骨折。在根本没有路的原始森林里,战友们用简易担架小心翼翼地将他送下山。侯志鹏咬牙忍受着身上的阵阵剧痛,却一声都没吭。武警森林部队组建至今有60名烈士牺牲在抢险一线,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18.jpg
武警凉山森林支队有一个不成文“规定”:每名战士生日当天,班长都会悄悄买蛋糕,送祝福。2016年春节是新战士唐卓的18岁生日,班长王新星买了一个蛋糕,一瓶饮料,加上一群战友,就是一个温馨的生日。




19.jpg
2015年9月5日,杨小辉(中)经过两年的磨砺,今天就要离开部队了。他在火场的好搭档傅雪(左)用力揪他的耳朵,他们都很舍不得离开对方,但又无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jpg
杨小辉在军旗告别仪式上,摘下警衔、领花和帽徽,却久久不愿放手,这是他在灭火现场的那双“老手”。




21.jpg
2014年11月24日,老兵退伍。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些曾在火场上患难与共的硬汉在别离的夜晚,也热泪盈眶。




22.jpg
列车缓缓驶出站台,一直奋战在森林火灾一线的老兵向前来送行的战友敬上军旅生涯最后一个军礼,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乡征程。




23.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03:42 PM , Processed in 0.0871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