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10 11:46 PM 编辑
摄影/田建明 编辑/王崴 2016-06-03 腾讯图片
圆梦童真
文/田建明
“我的梦想是跳舞,因为跳舞使一个人有气质,使一个就算很穷、穿得不好的人看起来比有钱的、穿得像公主的人更美丽。”这是一所打工工子弟学校602封“梦想来信”里其中一封信里的一句话。这封信的作者叫朱益卓,一名来自山东的10岁女孩,跟随着在工厂打工的父母来到浙江嘉兴。她又紧接着写下:“但是这个梦想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花钱……”
去年“六一”,嘉兴市义工协会在打工工子弟学校——嘉兴市蓝翔实验学校做活动时,义工章张海鼓励这些孩子写下他们各自的梦想,投入“梦想信箱”。学校总共1700多名学生,让义工们惊讶的是一下收到602封来信,有些字写得歪歪扭扭,或者用拼音替代,却难以掩盖其中的童真烂漫。
和朱益卓一样喜欢跳舞的马雨蝶写道,“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我只能跟着电视里练。”每一个童年都有梦想,但是因为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成长环境的局限,“梦想”更多地变成了“不敢想”,越长大越现实,最终离年少时的梦越来越远。
义工张嫣等人将这些梦想梳理,分为艺术类、科学类、警察、老师、医生五大类别,筛选出在家庭环境等方面有代表性的10位小朋友,决定先帮助这些孩子做一次“圆梦”活动。同时,义工们也给其他592名孩子一一回信,鼓励他们勇于追梦,并打算在以后用其他方式陆续地再帮助更多的孩子。
“圆梦”活动在嘉兴义工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确定了5名“梦想导师”,他们分别是医生沈佳君,主持人孙庆华,警察徐煜维,科技馆馆长朱建民以及舞蹈老师郭瑶。自今年2月25日起,每名“梦想导师”带两名怀揣相应梦想的孩子,逢周末进行“梦想体验”,学习相关技艺,全程有其他义工协助支持。
3月19日,10名孩子来到嘉兴大剧院看《琪琪的红舞鞋》儿童话剧,其讲述了一个名叫琪琪的女孩,通过自身一系列努力,化解了家庭的误会,舞蹈梦想最终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鼎力支持。看到琪琪在爸爸妈妈支持下学舞蹈的一幕,台下坐着的年仅9岁的诚诚开始抽泣,义工张嫣一把把他拽过来抱在怀里。
诚诚老家在安徽,他来自单亲家庭,和爷爷奶奶在嘉兴生活,爷爷是装修工,奶奶是环卫工,工作之余,两位老人还负责照顾她生活起居。诚诚看过一本《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他的梦想是造一艘宇宙飞船,在海、陆、空三种条件下都能游走。
除了观看儿童话剧这样的集体活动,5个“梦想团队”更有各具特色的活动,如“梦想导师”朱建民和张嫣等义工,为诚诚和同样心怀“科技梦”的胡嘉明安排了观看科幻电影,引导阅读科技图书,到科技馆参观、体验,以及学习航模制作等。与此同时,警察组为两名小朋友安排的课程是练习《擒敌拳》,舞蹈老师则为两名小朋友《筷子舞》,教师组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学习诗朗诵和相关礼仪知识,医生组的内容同样丰富多彩:学习就医流程,体验中医文化,身着手术衣走进手术室,近距离体验外科手术的神圣与庄严……
5月21日,在嘉报集团一楼大厅,5组10名小朋友为到场的家长、老师、义工等100余名观众做“梦想秀”汇报演出。朱益卓和马雨蝶,穿着粉色的裙装翩翩起舞,经过近3个月的排练,她们的《筷子舞》已跳得炉火纯青,她们说,“很累,但很开心。”侯诚诚与胡嘉明,身着宇航服,向观众大方地展示并介绍自己制作的“神舟号”飞船模型,他们感到“很自豪”。其他组,也分别带来了诗朗诵、小品等节目展示自己的圆梦成果。
10名农民工孩子是整场“梦想秀”的演出主角,另有其他学校的小朋友给他们做“暖场嘉宾”。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梦想秀”汇报演出在童声《最好的未来》中落幕。
虽然这段令人不舍的“梦想之旅”结束了,希望这些生活在他乡的孩子们的梦能够继续“圆”下去。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