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2

[史地人物] 【记忆图刊】高考中断的那些年:白卷也能上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中断的那些年:白卷也能上大学
2016年06月06日 17:58


1.jpg
人们都知道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从此大学向中国各阶层打开了读书之门。在此之前的十年里,“高考被扔进垃圾堆”,学习再好也上不了大学。与之相对应的怪现象是:如果出身好,满足一定的条件,不用考试就能上大学。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文革之前中国的高考又是怎样的?




2.jpg
在民国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高校采取自主命题、单独招考的形式,一个学生同时收到好几份录取通知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新中国成立后,最初沿袭民国的招生办法。1952年开始实行高考制度,在全国统一考试选拔人才。图为1949年,燕京大学学生欢迎解放军入北平城。




3.jpg
1952年开始的全国统一招生是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雏形。而从1953年到1965年,政审制度始终伴随高考制度左右。很多学生政审不合格,也就失去了考试的机会。图为1954年,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学生。




4.jpg
政审主要审核政治历史、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当年即使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孙女也难过政审这一关。孙穗芳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在1955年她没能进入任何大学读书。她给祖母宋庆龄写了信,宋庆龄说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出路。幸好第二年她有了大学可上。图为1955年北京街头的学生。




5.jpg
当时高校招生时先看政审结论再看考试分数。政审结论基本分为四类:1、可录取机密专业;2、可录取一般专业;3、降格录取;4、不宜录取。出身地富家庭或者右派家庭,或有海外关系的学生基本上都在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之列。图为1956年,大连,大学生宿舍里的女生。




6.jpg
1957年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高等学校的学生,据北京市的调查,大多数是地主、富农、资产阶级以及富裕中农的子弟,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出身的还不到20%。全国恐怕也差不多。这种情况应当改变,但是需要时间。”图为1958年,北京市青年学生游园会。




7.jpg
到了1966年,文革来临,中国高校几乎全部沦陷,学生全部“停课闹革命”。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长征队的学生们参加大串联,从上海前往井冈山。这是他们学习毛主席语录的情景。




8.jpg
1966年10月22日,大连海运学院“长征红卫队”成员(左起第二、四、六人)来到北京大学进行革命串联,与北京大学的红卫兵一起交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他们宿舍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像。




9.jpg
1966年,南京大学溧阳分校政治系的革命学生。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引人注目。




10.jpg
196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基本上没有跳出资产阶级考试制度的框框”,因此,“必须彻底改革”。图为1966年6月,北京大学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966年6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废除高考制度,“要彻底把它扔到垃圾堆里”。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教育模式被定性为“培养了资产阶级的接班人”。图为文革期间,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的学生,她们曾经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倡议改革旧教育制度。




12.jpg
北京师大一附中师生,拥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决定。




13.jpg
听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的消息后,北京四中师生抬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到街上游行。他们曾经倡议废除旧的升学制度。




14.jpg
1967年7月,《人民日报》载文全面否定了建国17年来的教育,说其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教育的一套破烂”。刘少奇被认为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后台。他的主要罪过是:大搞“智育第一”、“技术至上”等。图为1968年,复旦大学学生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




15.jpg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指示,指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长达10年之久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展开,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初中高中毕业生,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图为北京六十中的毕业生学习毛主席最新指示。




16.jpg
1968年,毛泽东指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就是著名的“七二一”指示。图为1968年,出席空军飞行学习班的部分同志。




17.jpg
1970年,为落实毛泽东“七二一”指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 图为1970年,清华大学欢迎工农兵新学员入学。




18.jpg
“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成了大学录取方法。大学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不需要通过考试。图为1970年,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复旦、同济等大专院校学习。




19.jpg
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旧大学”(简称“上、管、改”)。图为七十年代,某地推选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高举“工农兵上大学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旗帜迈入大学校门。




20.jpg
1973年进行了文革期间唯一的一次“高考”,各省推荐的工农兵学员都进行了高校入学统考。这一年,辽宁人张铁生出了名,他在考卷后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说自己“不忍心放弃生产”而复习。于是他以“白卷英雄”之名被高校录取。图为1973年的张铁生(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9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在1970年至1976年七年时间里,全国共招收工农兵学员94万人。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引下,推荐很难有公正可言。图为1976年5月清华大学工农兵学员。




22.jpg
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高考恢复了,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图为1977年高考考场。




23.jp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05:16 PM , Processed in 0.0791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