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2016-06-07
女兵的“密语”青春
我们是武警四川森林总队的通信班女兵,平均年龄21岁。每天,我们在成都,“舞动” 着通往各地林区的一根根光缆,与部队上下进行“密语”通联,每年互联3000多次,保证部队随时通信畅通。摄影/程雪力
我们平均每天转接300多通电话,要求在3秒钟内从通讯录中找到想要的号码,并转拨出去。拿起听筒听到第一句话,就要判断出对方是谁。这就需要练就扎实的口、耳、脑、手功,还要掌握听音识人的本领。
数百个电话号码、数百条勤务用语、各种代号以及通联密语,我们都必须熟记于心。通信班几乎每个人都做过同一个梦:梦里背密语和电话号码,像科幻片一样嘴里不停地吐数字,脑袋周围全是数字。几天下来,我们能背100多个电话号码。
另一门“必修课”是普通话,这曾是副班长彭艳(看报纸者)。彭艳说,她第一次接转电话,神经一紧,号码、勤务用语全忘了。对方说,请讲普通话。班长王培安慰她,并给她标好拼音,让她跟着电视主播练。后来,她的普通话还得到了首长的表扬呢!
“从小像男孩,声线低、音色浑浊……工作却要用甜美的声音,我快疯了。班长让找撒娇时嗲嗲的感觉,天哪!最烦嗲嗲的,穷尽办法依然不会。”上等兵王士文(左)说,一次,班长听见她和奶奶通话时声音很温柔,让她在话务员岗位上接电话时,想着对方都是家人,最终才搞定这个大难题。
每天,班长王培(右)会带领大家训练三个半小时普通话,听广播、读报纸、对着镜子练表情。她说,转接电话时,表情能传递到电话的另一方。图为上等兵徐研泽(左)跟着班长王培练口型和微笑。徐研泽一心想当刑警,当兵缘起于一句话:“当兵考刑警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我们经常要去野外与基层部队互联互通。战友们常说,我们是森林灭火指挥作战时的“耳鼻口”,是号令千军的“信息台”。一秒钟的延误,一个字的差池,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每周星期日晚饭后,大家召开班务会,检查小结一周的工作。
常年守在枯燥乏味的通信岗位,心理拓展训练让我们感到轻松愉悦。一次拓展训练中,姜宏太(左三)和小伙伴们笑得前仰后合。
军中的女孩,体力不必说,我们班扛水之类的粗活从来都由“女汉子”廖娇搞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