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8|回复: 3

[史地人物] 【鹅眼】第57期:凤凰苗家两场年轻人的婚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3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23 11:11 AM 编辑

腾讯网  Nov 24, 2015
2015年 第57期 | 总57期
摄影:杨抒怀 编辑:田野

凤凰苗家两场年轻人的婚礼

第一次到凤凰古城,感受到的不再是民风淳朴的边陲小镇,迎面扑来的而是一股包装后的商业化气息。我总想找到过往存在的痕迹,总想用镜头记录在时代进步催生下改变的民俗生活,捕捉我们曾经熟悉如今却被忽视的生活片段。这次到凤凰,走进了苗寨。踏过灰黑色的石阶,吃着糍粑去赶集,确确实实把自己揉进湘西。这是摄影师的一次私人探索,要讲述的,是喜事,有田野、山川相伴的喜事。


1.jpg
9月,湖南凤凰苗家,西式与中式、传统与现代,摄影师刚好记录下了两场年轻人的婚礼。图为9月12日早上8点18分,湖南凤凰县都里乡椿木坪村,一大早就穿戴好传统苗族服饰的龙自芳,面对湘西的大山,静静地等待着她的新郎龙保新。这天是苗族人龙保新与龙自芳结婚的日子。两家人从前一天起就开始准备着。(图/文 杨抒怀)




2.jpg
9月11日,在凤凰麻冲乡吉枪村新郎龙保新的老屋中,家人正在杀猪。这一天,他们杀了两头猪,一头留在家里,一头和彩礼一起送到女方家中。




3.jpg
在新郎的家里,为迎娶新娘龙自芳准备的7万元彩礼、苗银、一套婚礼服装和一把红伞都已经挂好在红木棒上。




4.jpg
新郎家也已经做好了糍粑。




5.jpg
出嫁前,新娘龙自芳的母亲在给女儿缝制嫁衣。在苗家,女儿出嫁前母亲就会提前准备嫁衣。苗绣是苗家女子自幼学习的一项技艺。一件精美的嫁衣要经过长时间的缝制,通常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如果要加绣一些装饰品,又要花费更久。




6.jpg
凤凰麻冲乡吉枪村,接亲的婚车出发。凤凰苗族的这场农村婚礼,既可以看到植根于土地的传统元素,也可以看到城市中的现代元素。




7.jpg
在新娘家,晚上大家在一起吃饭,男女方亲戚共坐在客厅,轮流向新人表达祝福。龙保新父亲用苗语说,请女方父母放心女儿嫁到他家来,夫妻俩今后要努力打拼。




8.jpg
凤凰麻冲乡吉枪村,新郎接亲队伍挑着猪、烟酒等彩礼出发。




9.jpg
到了凤凰都里乡椿木坪村,在对歌过程中,新郎以一首《我想大声告诉你》告诉新娘“你一直在我世界里”,新娘则以一首《最浪漫的事》回应新郎,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10.jpg
一名身着苗族服装的姑娘正在用手机拍照。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新郎唱完便冲上前去,对着新娘脸颊一吻,大方显露出自己内心的甜蜜。




12.jpg
晚8点,新娘家在屋门前的田坝上摆起宴席,招待前来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




13.jpg
哭嫁结束后,吉时已到,新娘即将出门。哭嫁是苗族传统婚俗,表达新娘对父母的不舍与感谢。




14.jpg
第二天凌晨,领头的司仪高举着火把,为一对新人照亮前程。




15.jpg
凌晨5点,迎亲的车队行驶在凤凰的山路上。满眼所见皆是无边的青翠山脉,氤氲的雾气萦绕其间,神秘又壮观。




16.jpg
余萌和刘翰墨几年前都在长沙上大学,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外语,从同学到恋人,从恋人到新人。他们远离了湘西老家,他们不再循规蹈矩,而是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在家乡办一场西式婚礼。9月1日早上7点48分,凤凰县城,即将开始人生一段全新的旅程,新娘余萌起得很早,梳洗打扮,着红妆,等新郎。她一共准备了两套婚服,一套大红色还有配套的红盖头,一套洁白的拖尾婚纱。




17.jpg
新娘家楼下已经放起了鞭炮。出发前,新娘余萌掀起盖头做了一个萌萌的鬼脸。




18.jpg
早上6点,接亲的花桥已到,余萌被姐夫抱上花轿。




19.jpg
一路上轿夫都在“颠轿”,一旁的新郎只能不时地说好话,发烟巴结轿夫不要折腾新娘。“颠轿子”是苗族的婚俗,颠得越厉害,就越吉利,以后小俩口的日子就越风调雨顺。




20.jpg
花轿中的新娘向外张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新娘进家门前,新郎的家人将准备好的火盆摆放在家门口。新娘要从炭火盆上慢慢跨过去,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会越过越红火。




22.jpg
在凤凰古城一家婚纱影楼,余萌一早就赶过来化妆。她说:“今天的仪式都是包给婚庆公司,这样家里人轻松些,而且他们专业。”




23.jpg
婚纱和结婚用的很多物品,余萌都是从网上买的。如今的苗家年轻人很多会考虑买钻戒,她们觉得钻戒比银饰更时尚。




24.jpg
在西式的婚礼仪式上,害羞的新娘低下了头。余萌迎着《婚礼进行曲》,对刘翰墨说:“我愿意!”




25.jpg
婚礼现场,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余萌和身穿传统服装的外婆拉起家常。




26.jpg
现在农村的80、90后适婚年轻人多出去到一线城市打工或求学,他们思维活跃,不安于现状,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穿着前卫、热衷线上交流、娱乐生活丰富,对于结婚也是如此,他们需要自由恋爱,婚礼也追求另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喜事·时光
文/杨抒怀

第一次到凤凰古城,感受到的不再是多年以前沈从文笔下民风淳朴的边陲小镇,而是一股迎面扑来的包装后的商业化气息。从身边走过的不再是一个小丫头、一条大黄狗、一位老人,而是匆匆而过的人流,镇上近些年平添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酒吧,里面放着听起来些许文艺的曲子,是有些逃离世俗生活的意思,这些小情小调总能满足文艺青年的幻想。

这种变迁,可喜可悲,是好也是坏。可喜的是,这座古镇与外界交流多了起来,现代工业的文明成果在这里也能享受到;但是有些根植于土地上的东西,都在这场时代进步、生活变迁里土崩瓦解。

在土崩瓦解的废墟中,我总想找到过往存在的痕迹,总想用镜头记录在时代进步催生下改变的民俗生活,捕捉我们曾经熟悉如今却被忽视的生活片段。这是摄影师的一次私人探索,我不想将生活片段一一呈现,那样看似面面俱到,但也容易浮于表面;看似能铺织社会全景,但难以触摸到大地的纹理脉络和质地。

这一次,我要讲述的,是喜事。有田野、山川相伴的喜事。

如果时代是一轮太阳,那喜事必定会在大地留下变迁的影调,而生活于此的人们对之不易察觉,甚至熟视无睹。我也只是想去捕捉那熟悉又被忽视的农村喜事,以此希望能窥视湘西变与不变的民俗生活。所以记录它必然是朴拙的,但也是最靠近原本,喜事还给民俗,把民俗还给湘西。

于是,我便从农村婚礼去开始,去记录并留下一片生活的光影。

这次到凤凰,走进了苗寨。踏过灰黑色的石阶,吃着糍粑去赶集,确确实实把自己揉进湘西,才有了后面的感受过一场苗族婚礼,认识过真正的凤凰人。

9月,湖南凤凰苗家。西式与中式、传统与现代,我刚好记录下了两场年轻人的婚礼。

苗家传统婚礼

沈从文说:“湘西人民欢喜朋友。”在湘西苗寨的那几天,有时午饭时间走在青石阶上,门口一位老奶奶见了便问:“吃午饭了吗?”但我与她素未谋面。有时走在寨子里的路上,树下一小伙接到树上丢下来的梨,正准备坐下吃时,看到我便伸出拿着梨的手,问:“要来个梨吗?”此前,我也并未和他有过任何交流。人与人之间少了因为害怕拒绝而建筑的冷漠和保护色。我对这个地方,突然有了好感。

9月12日早晨6点,车队一条龙排开与朝霞做伴,行驶在凤凰蜿蜒的山路。这天是苗族人龙保新与龙自芳结婚的日子。

好事接近,这家人前一天起早就开始准备。

为了能赶上新郎家中杀猪的时候,我们早早就出发。山路十八弯,崎岖不平,上下颠簸,偶尔溅起一道高高的黄泥水。但满眼所见皆是无边的青翠,两旁山峰林立,氤氲的雾气萦绕其间,颇为神秘又壮观…… 

凤凰苗族的这场农村婚俗,既可以看到植根于土地的传统元素,也可以看到城市中的现代元素。新娘的妹妹杨倩说自己以后结婚,可能就不会像这次这样。

当吊脚楼里飘出了白色婚纱

很多时候,在湖南乃至中国更多的地方,是西式婚礼与民俗婚礼互融合的场景。在湘西也不例外,当身披白色婚纱的新娘子提着绣边的拖地裙摆,奔跑在古朴的麻石街上时,我知道,有些东西就在发生着变化。余萌就是其中的一位。

9月1日早上7点48分,湖南凤凰县城。新娘余萌早早地就起床,在木质吊脚楼中梳洗打扮,她一共准备了两套婚服,一套大红色还有配套的红盖头,一套洁白的拖尾婚纱。等着化妆师抹完最后一笔口红,她就腾地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走到镜子前上下打量着自己,一会儿凑近镜子看看自己的妆容,一会儿又站在远处侧身看看自己美不美。旁边的伴娘一直在打趣,说她等不及把自己嫁出去了。

余萌和丈夫几年前都在长沙上大学,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外国语,从同学到恋人,从恋人到新人。他们远离了湘西老家,学外语专业出身的他们不再循规蹈矩,而是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在家乡办一场西式婚礼。仪式上,余萌迎着《婚礼进行曲》,对丈夫说:“我愿意!”

现在农村的80、90后适婚年轻人多出去到一线城市打工或求学,他们思维活跃,不安于现状,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穿着前卫,热衷线上交流、打游戏、K歌,对于结婚也是如此,他们需要自由恋爱,婚礼也追求另类。

我参加过多场凤凰的农村婚礼,既有庄严起誓,互换戒指,热烈拥吻;又有苗家的“拦门对歌”“骑大马抬花轿”,“按老法”让新娘晕轿的传统元素。对于早已接受了城市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农村年轻人来说,这正是社会变迁过程中一个过渡阶段的缩影。就文化而言,西式与中式的文化在中国,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乡村的“碰头”不是代替式的冲突,而是融合式的共存,构成这个过渡时期独特的文化。

而我们,正是坐在花车里的新人,等待新生活的开始,前方是未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2 11:49 PM , Processed in 0.0701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