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507期:暴力医院
网易图片 2016-05-10 06:52:02
中国医疗体制的积弊激化了医患矛盾。医患关系陷入危机,医疗差错、意外、语言冲突都可能导致医患间信任解体,演变成暴力事件。医生不该成为医疗体制弊端的牺牲品、替罪羊,承担民众的怨气和怒气。编辑/封摆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被患者砍成重伤,抢救无效于7日辞世。病人为25年前的烤瓷牙变色砍陈医生三十余刀,随后跳楼身亡。该病人有精神病史。陈医生被袭事件本身反映的更多是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监管问题,而非医患关系。然而陈医生之死成了导火索,引发了医护界反弹。舆论爆炸的背后是激烈的医患矛盾和医护界多年来无处发声的痛楚。图为5月7日当晚,市民为陈仲伟举行烛光追思会。
据新华社报道,十多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率年均上升22.9%,每所医院年均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仅2014年就发生155起。图为2000年8月17日,一名与医院有过医患纠纷的病人泼硫酸伤医务人员,伤者被送去抢救。邱焰/视觉中国
看病难、看病贵是公众对医疗体制最深刻的印象。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76亿人次,大医院门诊一天问诊次数上万。长达数小时的排队,短短几分钟的问诊时间成常态。图为2014年9月1日,上海,一个男人在医院外等候治疗时在椅子上睡着了。REUTERS/Aly Song
部分医疗收费不合理,个别医生缺医德的现象也动摇着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图为2007年3月15日,一位老者在活动现场投诉自己在某医院花费2千多治脚疾没效果,引来不少媒体关注。南方都市报 严明/视觉中国
深受体制折磨的患者一有怨气就可能会爆发。图为2012年8月30日,在北大学医院第二住院部,大厅旋转门玻璃上、大厅外的地上,都被人用红漆涂上了“还我公道”的字样。法制晚报 王贺健/视觉中国
医院暴力的另一面是辛苦的医生。2003年至2013年,每千人中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70%以上;可执业医师数却增加不到30%,这意味着医生的人均工作量增加了约1.33倍。图为2015年6月9日,北京协和医院,早晨不到7点,早晨排队的人。
据新华社调查,北京某大医院门诊部每个医生平均小时要看接近20个病人。图为2013年11月21日,湖州长兴人民医院。晚八点,医护人员将患者推入急诊。布他/东方IC
拿医药回扣,收红包的医生是极少数。大部分医生收入不高,据《医药界》杂志2014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8成医生月薪3000元左右。图为2016年4月14日,上海,摄影师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室拍摄选题照,看到一位医生为脑颅手术患者做术前准备,席地而跪工作。王亚东/视觉中国
"每一起医患冲突的细节都不尽相同。2013年12月9日下午3点左右,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发生发生了一起病患家属聚众打砸事件,近百人用事先准备好的砖头木棒打砸医院一楼大门和接待大厅。Reese Caviezel/东方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