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Jun 25, 2014
藏民治沙
本期编辑:钱明
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出品
摄影报道/山姆哥
若尔盖草原上的巴让一大早就用拖拉机拉着家族男女老少到治沙点进行劳作,陪同他们的还有零星骑着摩托车的少年和骑马而来的康巴汉子,这片草原上活跃着“因治沙而聚集的族人”。这次治沙的部分费用,来自腾讯公益“还牧民一片草原”的筹款项目。腾讯公益3171位网友共同捐出的62980元钱,帮助牧民采购草籽并落实扎琼仓牧民之家的部分物资。
若尔盖草原海拔在3500米左右,黄河上游流经这片湿地。如今,黄河依赖的高原水塔正干涸,沙子吞噬着牧民的家园,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被漫天的沙尘所替代。在沙化最严重的麦溪乡,夏季放牧点已经变成一片连绵的流动沙丘。这沙丘距离黄河只有两三公里,是在过去十几年里逐渐连接成片的,现在它延绵几十公顷,就像一片沙漠。
这次治沙点选在巴让所属的牧场 ,治沙的白色大帐篷搭在阿妈夏季牧场的黑帐篷旁边 。 巴让的兄弟们都指着黑帐篷自豪地说:“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治沙点是一片山丘下裸露的一大块沙地,按照沙化程度不同 ,可以分为三类 : 一类是流动沙丘 ,这是最严重的沙化,占8.2% ;一类是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 ,约占沙化面积的15%;其余是散布的点状沙地,若不及时治理,很可能会扩散。这块沙地,在过去几年扩展迅猛。
2010年开始治沙种草时,巴让带领着大家在沙地上播撒种子,风一起,种子就被吹到围栏的旁边去了,成活率不到3成,后来牧民开始了解种草如同照顾农作物一样需要农耕技术,于是实验出条播的方法。
条播是一个看似简单 ,却非常有效的种草挖沟的方法 。 锄头是特别定制 ,下尖上宽 ,人拿着木头柄轻轻一划,就能在沙地上划出一条深沟,原理同内地春牛耕地一样。巴让说,是经过了近三年治沙经验的总结,才有了现在条播这样成熟的方法。
很快,沙地被画上了一道道痕迹,如同春播的良田。在条播拉出的沙沟里,撒上搅拌好的草种和肥料,盖上沙,播种的初步程序就完成了。这次治沙的面积大约100亩左右,相较以前的自然村公共草地的治沙面积小得多。这样除了以前的公共草场的治理,还有由家族甚至是几家人联合在一起治理草原的不同的模式出来,这样可以保证治沙和草原管理的多元化。
德科老人今年82岁 ,是巴让的母亲 ,老人虔诚地撒种 ,然后在跪着用双手扒拉着覆土 ,就像是磕长头朝圣 。 在她年轻的时候,草里还能藏小孩,但现在这些草原已经不存在了。在很多已经沙化的村庄,车子开不进去,沙化治理也无从谈起。
巴让号召大家收集回来的垃圾没有地方处理,填埋对草原不好,烧了老人就会出来说,垃圾的臭烟会触犯神灵。老人对草原充满敬畏,弄得我们无所适从,只有在烧垃圾的时候,请喇嘛过来念经。
治沙种草是第一步,草种和草种的配比是来自四川省草原科技研究所的技术:70%的燕芒麦混合30%当地生草种,燕麦保证第一年的成活率与固沙的具体要求,一年后,麦子不长了,剩下30%当地草种,慢慢沿着表皮盘结、生根在沙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