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7|回复: 0

大寂法师关于阿罗汉之果位退失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9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6-4-29 11:49 PM 编辑

弟子對阿羅漢是否有退,有想法,如下:

師父:阿彌陀佛

   在部派佛教「阿羅漢有無退轉」時有爭議,在第一,有部說「阿羅漢斷煩,非令煩惱全無」,《俱舍論》以為「阿羅漢煩惱已盡、永斷」,故阿羅漢不起煩惱退。第二,有部說「阿羅漢起煩惱退失阿羅漢果」,《俱舍論》以「阿羅漢無退阿羅漢果,而鈍根阿羅漢退失現法樂住」將有部「阿羅漢起煩惱退失阿羅漢果」的看法區分出「阿羅漢有退」和「阿羅漢起煩惱退」兩個層次來。

《俱舍論》:「經部師說:從阿羅漢亦無退義。彼說應理。云何知然?由教、理故」。8有部以三世法實有、法體恆存論證了阿羅漢有退,《俱舍論》在教說、教理上是採取經部師的說法,在教理方面其曰:

若阿羅漢有令煩惱畢竟不起,治道已生,是則不應退起煩惱。若阿羅漢此道未生,未能永拔煩惱種,故應非漏盡。若非漏盡,寧說為應,是名由理。9
《俱舍論》以為:證得阿羅漢果其對治道令煩惱畢竟不起,已「永拔煩惱種」故不會退起煩惱。若還會退起煩惱,則是能令煩惱畢竟斷的對治道未生,未能「永拔煩惱種」,如此則不應稱為阿羅漢。

  《中阿含經》:「我不說一切比丘行無放逸,亦復不說一切比丘不行無放逸。云何比丘我說不行無放逸?若有比丘俱解脫者……所以者何?此賢者本已行無放逸。若此賢者本有放逸者,終無是處。是故我說此比丘不行無放逸。若有比丘非俱解脫。有慧解脫者……此二比丘我說不行無放逸。云何比丘我為說行無放逸?若有比丘非俱解脫,亦非慧解脫而有身證……見到……信解脫……法行……信行……此諸比丘我說行無放逸」。故《俱舍論》以為:佛不對無學阿羅漢說不放逸,只對有學說不放逸。因為阿羅漢已不會再有退失,有學者會退失,因此佛只對有學者說不放逸,故證阿羅漢無退。

    而師父只用有部,《大毘婆沙論》說有五種具體的事情〈一、營事業。二、樂戲論。三、和諍訟。四、好遠行。五、遇長病。〉讓阿羅漢退下來答覆,是否容易失其平衡解答這位發問者的問題?

師答:

當世親為發問者解釋十一根或九根證阿羅漢的歧異時,世親並沒有那麼反對阿羅漢會退下來的,你再看一次我發的文章便知。不然,他根本不用解釋十一根的合理性,只需宣稱十一根是錯誤的即可。

智者大師也是認為阿羅漢有退墮的問題,上《釋禪波羅蜜》時有看過。有退法阿羅漢,有不退法阿羅漢,不是全部的阿羅漢會退。當我解答時,是從一位師父為弟子的道業著想的角度,所以提醒他有阿羅漢退墮的問題,我們都不是阿羅漢,更會有退墮的問題,所以修行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阿羅漢退墮的問題,早在《雜阿含經》就講了,佛陀提到一位名叫瞿底迦(Godhika)的阿羅漢,由於有過六次退墮的經歷,擔心再次退墮,因此舉刀自殺以進入涅槃。

雖然有部主張羅漢有退,但並沒有說所有的羅漢都有退。從這一點來看,有部對阿羅漢的神聖性仍存有許多敬意。有部的「阿羅漢雖斷煩惱,猶有餘習」的說法,基本上是符合佛意的,也是不容致疑的,也是符合大乘佛教的說法。其實,經中多處明說,聲聞只斷煩惱,不斷習氣,緣覺也只能清除少分習氣,唯有如來才真正徹底地斷除一切煩惱習氣。雖然就解脫而言,聲聞與佛並無多大差別,但聲聞與佛在許多威德力方面畢竟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他們的區別之一就體現在習氣的斷除與否上。

永遠不要忘記我們是以大乘佛法為最高依歸,我們不隸屬於南傳上座部,只要還沒成佛、未臻圓滿,未達最終極目標,便還需努力進取。在進取中,如果稍有所放逸、懈怠的話,便有退墮的可能性。阿羅漢雖已斷除煩惱,證得解脫,但畢竟未臻圓滿,離佛果還尚遙遠,還須長時間的加功用行,用功過程中,便有退墮的可能性。因此,說阿羅漢有退,並非沒有道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11:25 PM , Processed in 0.0287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