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来,中国人的脸
新浪图片 2016年04月19日 21:45
百年来,中国经历了数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人的脸和浑身上下透露出的精神气质也在不断变化。这组图片选自《中国照相馆史》,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照相馆师傅留下来的。它们能从无数被历史淹没的照片中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中国照相馆史》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著者仝冰雪。
摄影术由西方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人就在中国建立了照相馆。中国人自己开办照相馆,有确切的文字记录是在1859年。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正式开启了照相馆时代。早期照相馆除了拍摄人像,也拍摄风光和民俗。图为1900年前后,上海丽华照相放大公司外景。
香港是中国照相馆最早的策源地,广东人是最早的一批摄影术的传播者和照相馆的开办人。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照相馆老板和师傅会“成为市面上受人尊敬的人物”,但相比于非富即贵的顾客来说,照相馆工作人员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图为1900年前后,上海某照相馆的摄影师和顾客。
中国照相馆是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地发展起来的。一些人在香港学到了技术和办馆经验,回广州、福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开办新馆。后来,内地一些省份的人到大城市学习照相术,照相馆便在各地建立起来。图为1880年前后,香港美璋照相馆,“雅集图”,此照为摆拍的外销商品。
早年,中国人视照相技术为妖术,认为相机能“摄魂”。在清末各地的教案中,有些爱好者因为会摄影,被人认为信奉洋教而遭迫害;在义和团运动中,更有大批照相馆被拳民损毁。因此,有的照相馆为了生意,说拍照片摄去的是“衰运”!图为1890年前后,武汉荣芳照相馆,俩女子肖像。
在没有专门官方摄影机构的年代,当朝权臣、显贵利用照相馆拍摄的肖像进行自我宣传,或政治公关,照相馆则把权贵的肖像作为本馆技术、实力,甚至社会地位的公关显示。中国第一个拍摄照片的权臣是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图为1896年李鸿章、李翰章兄弟合影,上海光绘楼照相馆。
独轮车。上海耀华照相馆,1900年前后。上海耀华照相馆雄踞上海滩照相业之鳌头,老板施德之强调自家照片能够专注人的“精神”:“……然遇技艺生疏之人,仅能照其面目,而不能照其神情。本主人考察五大国照相家精华,凡拍一照,可将其精神一一拍出。”
青楼女子合影。汉口利康照相馆,1900年前后。清末民初,妓女、政客肖像成为照相馆的招幌。名妓名伶敢尝风气之先,是照相馆最重要的顾客群之一。青楼女子选择佳日联袂去照相馆拍照,送给交好客人,是一种绝佳的实用广告。供图|仝冰雪
缠足女子和自行车合影。上海耀华照相馆,手工着色,1905年前后。供图|仝冰雪
上海耀华照相馆室内景,1908年前后。这本是耀华照相馆在招待室内摆拍的一幅中国人吃饭的情景照片,作为对外侨的商业销售使用。但无意当中,为我们再现了耀华照相馆内的珍贵场景,从墙上悬挂的照片可以看出,耀华照相馆可以放大巨幅人物肖像了。图文|仝冰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