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3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770期:农民工夫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9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19 08:21 AM 编辑

腾讯新闻  2014-11-04


1770.png




1.jpeg
2014年9月22日,贵阳一工地,王启成、韦坤翠夫妻俩从事扎钢筋的“活路”。王启成站在2米多高的钢架上用铁丝加固钢筋柱,妻子韦坤翠作为帮手,在钢架下递材料:双脚站定,弯腰、拾材、踮脚、传递,每次20多斤,每天重复几百次。这对年过不惑的农民工夫妻为了能给儿子在城里买套房、跳出农门,加入了全省120万农民工大军行列。(贵阳晚报记者 胡波/文 徐其飞/图)




2.jpeg
王启成很少让妻子站在比他高的地方工作,但韦坤翠会在丈夫下来休息的时间爬上丈夫站的位置干活,。夫妻俩每天8点开工,18点收工,中午可以休息两小时,不过,俩人通常只休息一个小时就开工,夜里还会加班1个多小时。




3.jpeg
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使韦坤翠的肤色如同钢筋上的锈色一样。王启成老家在贵州册亨县威旁乡大寨村,这是一个不足200人的布依族寨子。8年前,作为该村走出去的第一批农民工,王启成夫妻二人跳上前往城里的客车,寻找新的未来——在老家种地,微薄的收入让他们难以维系生活。




4.jpeg
站在脚手架上,韦坤翠突然扭头望向广东方向。她说她偶尔会想起在广东打工的两个儿子。儿子在深圳一家工厂里打工,用孩子的话说,城里是彩色的,老家只有黄土、烈日和山包包。至今想起这话,王启成仍旧心酸,自责没能给娃娃一个好的生活。




5.jpeg
王启成爬脚手架时,妻子韦坤翠不时提醒他要小心。王启成说,不会再回家种地,他用“在城里有希望”来表达自己对于城市的期待值──哪怕曾被拖欠工资,哪怕知道自己融不进城市的生活,哪怕乘公交时被人另眼看待,他觉得自己可以为孩子“成为城里人”铺路——在省城买套房,给儿子。




6.jpeg
整天的劳累让回家路上的夫妻俩再无多余的精力说话。有时,他们也会为当初进城务工的选择感到迷惘,如果孩子真成了城里人,那自己呢?但第二天,他们依旧走进工地忙碌,妻子依旧站在脚手架上偶尔看着远方自语:“那是我们当年进城的方向。”




7.jpeg
回到宿舍,面对隔壁“邻居”的热情招呼,王启成似乎也无力回应。




8.jpeg
不少下班工人等不及洗澡就已跑去食堂吃饭,韦坤翠通常先洗漱干净再去吃饭。




9.jpeg
来自思南县的安勇波夫妻俩是整间宿舍里最年轻的钢筋工人,夫妻两人每月能挣1万多元,每天最想念远在老家的4岁孩子。




10.jpeg
听听布依族歌曲,是夫妻二人每晚不多的闲暇时光。他们也看电视,是一台看不清牌子老电视,“娃娃应该像电视剧里的人,在城里过好日子。”韦坤翠喃喃地说。




11.jpeg
王启成夫妻俩人一天能赚600多元,为能在第二天上班时有充足的精力,俩人唯一的奢侈就是晚上花40多块钱吃一锅肉,并喝点小酒解乏。




12.jpeg
在只有20多平米的狭窄空间里,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友,大家早已相熟,如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
发表于 2016-4-19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9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入挺高的啊, 在进步! 应该象美国一样体力劳动也该有相对体面的收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0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4 02:14 AM , Processed in 0.0627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