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4-4 12:46 PM 编辑
腾讯网 Aug 20, 2015
2015年 第4期 | 总4期
本期编辑:周梦琼
慰安妇的“眼泪”
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然而在“慰安妇”这一问题上,日本政府至今立场模糊。近日,路透社记者前往中国和韩国拜访了多位曾为“慰安妇”的妇女,历史的面纱又一次被事件的相关者揭开。
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然而在“慰安妇”这一问题上,日本政府至今立场模糊。2011年12月,韩国市民团体在日本驻首尔大使馆门前设立了慰安妇少女铜像。铜像高约1.2米,被雕塑者为一名10岁的女性坐在椅子上望向使馆方向。之所以塑造这个年龄的女性形象是因为与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女性年龄相当。在韩国,238名曾是“慰安妇”的妇女走上台来,诉说着她们被欺凌的过往。所有的幸存者都得到了来自政府的救助,但只有47名幸存者依然活着。REUTERS/KIM KYUNG-HOON 编辑:周梦琼
几十年过去了,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抚慰好痛者的疤痕,不论是身体上,抑或是精神上。学者们至今依然在争论着当年“慰安妇”的数量,有学者认为,当时日本军队中“慰安妇”'的总人数,最高限应为30万人,最低限应为20万人,但已经确认身份的只有200多人。12名韩国幸存者住在政府为“慰安妇”妇女们专门建造的救助屋。在救助服务中,有专门的照料人员和医护人员治疗她们的伤病。图为Gil Won-ok,1927年出生于朝鲜,1940年被迫前往中国的日军慰安所。期间她患上了梅毒,体内开始生长肿瘤,一位日军医生摘除了她的子宫,使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每个周三,Gil Won-ok都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前往日本大使馆外抗议,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妇”正式道歉。
渐渐地,她获得上百人的支持,参加集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她慷慨激昂的呼吁,不仅重拾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更在为其他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捍卫历史的正义鼓舞打气。
陪同Gil Won-ok参加每周三集会的韩国学生,头上别着统一的黄色蝴蝶结,以示支持。黄色蝴蝶寓意抛开精神上的痛苦,自由地展开翅膀飞翔。
韩国人金福洞(音)在她15岁的时候被日军抓走。她回忆道,在工作日,她每天被迫为大概15名日军提供性服务,而在周末,她被迫在慰安所里,服务的人数要超过50人。她曾被抓去中国、香港、苏门答腊、爪哇、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直到日军投降,她才得以从深渊中解脱。如今,她选择公开承认自己的惨痛遭遇,而不是因羞赧当一个将历史尘封的人。在她面前展示的一幅画作,描述当年她14岁时被日军抓走充当慰安妇的情景。
在一次周三抗议的活动中金福洞(音)在做演讲,一名民众紧握着她的手。
Lee Ok-sun,出生于韩国釜山,1942年被抓去中国的一个停机坪当作“慰安妇”,后又被日军强行抓至其它多个地区的慰安所。
在救助屋里,Lee Ok-sun展示了一张自己年轻时的照片。照片摄于1947年,日本投降的第二年,那年她计划在中国申请一个国籍。战争结束后,Lee Ok-sun因担心自己的“慰安妇”经历被他人耻笑而羞于回乡,所以留在了中国,直到2001年6月才返回家乡。
Lee Ok-sun现在是一名天主教徒,宗教使她可以暂时忘记过去的悲惨记忆。她现在居住在光州,由韩国政府免费提供的求助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