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第496期:圈养鲸鱼
网易图片 2016-03-29 08:53:17
50年来,美国海洋公园成为了一个十亿美元级别的产业,虎鲸表演是海洋公园一个庞大的利润来源,4亿多游客曾观看过表演。由于美国社会不断的反对,2015年加州议会通过议案,要求“海洋世界”停止虎鲸表演。“海洋世界”于2016年3月17日宣布将停止虎鲸表演,终止圈养繁殖虎鲸。我们对鲸鱼、海豚的喜爱导致了海洋公园的诞生,现在也推动着海洋公园的消亡。编辑/封摆 (谢芮奇对本期亦有贡献)
日本残忍捕鲸,而更多国家用爱的名义圈养鲸鱼成为了帮凶。虎鲸是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如今全世界有54只虎鲸被关在8个国家的12个海洋公园内。据统计,至少163头虎鲸死在了海洋公园里。图为2014年3月19日,加州“海洋世界”虎鲸“欢迎”观众。REUTERS/Mike Blake
一切开始于1965年6月,一位西雅图水族馆的老板梦想和虎鲸一起游泳。他花8000美金买下了一只虎鲸,驯化了她,取名为纳姆。3个月后,已经有几万人看过纳姆的表演。不到1年,纳姆因为肠道感染去世。图为一只鲸鱼被捕。
自此,西雅图水族馆意识到巨大的虎鲸表演市场,开始捕捉虎鲸,把它们卖给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园。他们从空中寻找鲸群,然后用快艇和炸弹把鲸群逼到海湾中,在出口处张开大网。这就是一个价值十亿的连锁表演产业的开始。图为运输一条鲸鱼。
这个产业链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提利”(Tilikum)。1983年11月2岁时,雄性的“提利”在冰岛附近海域捕获,后来落户加拿大一家海洋公园,1992年被卖给奥兰多“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发现“提利”已经让两头雌鲸怀孕。一头成熟能够交配的雄性,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提利”的售价高达100万美元。图为2014年3月19日, 加州圣地亚哥,孩子们观看玻璃缸里的鲸鱼。REUTERS/Mike Blake
“海洋世界”的一个成功要素是它获得虎鲸的方式从野外捕捉变成了自行繁殖。1985年,奥兰多“海洋世界”诞生了第一头活下来的虎鲸幼崽。在那之后,“海洋世界”主要依靠圈养繁殖,并且掌握了给虎鲸人工授精的技术。图为2004年12月21日,加州圣地亚哥,虎鲸产子瞬间。
然而“海洋世界”以人工授精的方式近亲繁殖虎鲸造成了许多先天性残疾虎鲸的幼年夭折。图为温哥华,动物保护者抗议一只鲸鱼宝宝在水族馆出生1小时即死亡。
虎鲸的平均寿命高达50年,最高可以达到90年,海洋公园里的虎鲸却常常活不过20年。多重原因造成了虎鲸的短命。其一因为只能在浅池活动导致虎鲸背鳍受重力影响受伤、残疾。健康的虎鲸背鳍是挺立的,而海洋公园里的虎鲸背鳍100%都是疲软坏死的。图为“提利”透过玻璃看着驯兽师。
虎鲸在海洋里一天要游超过160公里,在海洋公园里被囚禁的虎鲸相当于人类终身处在一个房间里的大小。虎鲸有时一天会环绕海洋公园的池塘游1400圈以上,才能达到曾经在海洋里的活动量。2016年3月17日,法国海洋世界,驯兽师和鲸鱼在表演。REUTERS/Eric Gaill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