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6-03-29
洋骗子为何在中国吃香?
近日,媒体曝光清华大学会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实际为冒牌货。其实,类似“山寨罗”这种老外在中国行骗的事情早已有之。之所以屡屡发生,除了行骗者善于伪装自己、利用热点事件吸引眼球,也与部分国人过度“崇洋媚外”,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关。
近日,媒体曝光清华大学会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实际为冒牌货。其实,类似“山寨罗”这种老外在中国行骗的事情早已有之。之所以屡屡发生,除了行骗者善于伪装自己、利用热点事件吸引眼球,也与部分国人过度“崇洋媚外”,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关。图为清华大学官网上发布的校长会见“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奥利弗的照片,后来又被删除。
受经济学者宋鸿兵《货币战争》的影响,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近几年来在国内备受追捧。而拥有同样姓氏、实则毫无亲缘关系的奥利弗·罗斯柴尔德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在中国以罗斯柴尔德家族后人自居,四处行骗。除了清华大学,浙大、盘古智库等知名机构也纷纷中招。图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和奥利弗一起参加活动。
早年间,不少洋骗子并非单独瞄准中国人欺诈,而是首先炮制出一个宏大虚无的产品或者概念,然后在全球兜售,在中国则与一些本地骗子合伙进行欺诈。19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美国人斯科特·摩格推出了一个名为“拥有一片美国”的活动,销售象征着美国50个州共50平方英寸的土地证书,并宣称所售土地受美国法律保护。图中红圈处为摩格当年在美国地方报纸上刊出的广告,一份土地售价不到30美元。
当年,国人要想办理美国签证是难上加难的事。彼时,摩格正在中国寻求代理,其找到的合作方和黄牛散播传闻说,有了土地证书以后方便办签证。一时间,在北上广等地,大量不明真相的民众通宵排队抢购这张2000多元的证书,甚至连《纽约时报》也曾以《中国人购买美国梦》为题描述过这场热潮。但最后除了让摩格和炒家大赚一笔外,此证其实毫无价值。图左为中英文对照的证书,图右为鹰卡木牌。
1980年,美国人丹尼斯·霍普利用法律漏洞,宣称对月球有拥有权,出售月球土地,加州政府还为其颁发了“月球土地所有权证书”。全球数百万人花钱购买,让其获利上千万美元。不单如此,他还在世界多地开设所谓“月球使馆”,授权销售。图为丹尼斯·霍普。孙军/视觉中国
2005年,借着神六发射成功带来的太空热,霍普授权中国男子李捷在北京开设“月球大使馆”,公开叫卖月球土地,价格约为1亩地50元。但开售不到10天,“月球大使馆”就被北京市工商局查封。不过,李捷并没有消停下来,他出人意料地宣布自己为月球背面的最高管。霍普在得知此消息后,立马宣布解除李捷的代理权,两人就此决裂。图左为“月球大使馆”挂牌,图右为霍普和李捷出席开售仪式。
移民火星计划则是近年来又一个典型的例子。2013年,一家名为“火星一号”的荷兰机构宣布,将在2023年从网络报名的志愿者中海选出两男两女共四名地球人,他们将在培训后飞往火星,成为第一批地球移民。图为该计划宣传海报。
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招募计划,吸引了中国上万人参与,光报名费就一共交了十多万美元。但该机构又同时宣称,申请提交后,报名费一概不退,这让许多打退堂鼓的人抱怨不已。图为2013年4月22日,“火星一号”创始人巴斯·兰斯多普在纽约召开发布会。
在赚足眼球的同时,包括NASA在内的多路专家都对该计划提出了质疑,称其为一个吸金的商业真人秀,根本不靠谱,是一场骗局,但仍挡不住众人的热情。图为2015年2月,“火星一号”计划公布100人候选名单,四名华人入选,来自邯郸的农艺师李大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准备火星移民,李大鹏还花了700多元钱购买关于火星、太空和宇航的书籍。东方IC
相比于那些动辄月球、火星的高大上骗局,最为常见的还是那些感情骗子。这种利用自己的老外身份在国内欺诈的案例可谓是屡见不鲜。图为2011年,济南警方抓获非洲某国犯罪嫌疑人。据侦察,嫌犯一般专盯中国女性下手,通过自称为富二代等骗取信任后,再进行骗财骗色,几年来共诈骗数百万人民币。视觉中国
2015年,有中国女子在网上发帖曝光,一名老外冒充美军驻阿富汗将军与其在交友网站相识后,以儿子患癌为由要求她汇款数万支付医药费。图为该男子伪造的身份照片。
此外,还有一类洋骗子比较特殊。他们纯粹为迎合中国人欺诈中国人而出现。2010年,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刊文报道了加拿大作者米奇·莫克希雷在中国冒充专家的经历。他和另外5人以人均1000美金的报酬参加“免费三日山西行”,并承诺“与山西的省长、官员、公司和商人交流的机会”,作者称,在这趟“面子”旅行中,“我们外国人仅仅是这个游戏的小卒”。图为2010年8月,在山西一场论坛中,一个外国人被要求上台,接受媒体采访。魏一帆 摄
这种租白人充门面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比皆是,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2011年,一个美国姑娘发文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如何冒充“美国小姐”,到中小城市“巡演”。她会在不同的场合冒充不同的身份,但是都很受当地人追捧。图为2011年9月,敦煌葡萄节上邀请的各国选美冠军进行走秀。据称,这些人的全部故事都是虚构的。中新社记者 杨艳敏 摄
洋骗子之所以能在中国大行其道,其实很大程度上与部分国人好面子、盲目媚外脱不开干系。2015年12月,“美国人”卢勇大闹赴美航班,自称宾州州立大学教授。经查证,他实际是在宾州下属社区学院任职,但却被西南财经大学聘为短期教授。虽然西南财大即时解除了二者的聘任关系,但这种为学校面子而打脸的事件却成为一则笑话。
图片编辑 : 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