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7|回复: 0

[史地人物] 两会特别策划:《中国人家》之北京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1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3-11 03:52 PM 编辑

新浪图片  2016年02月29日 23:09


1.jpg
家,是一个抽象的情感概念,却也是一个具体到可以丈量的真实空间。若按功能划分,一个“家”中最核心的区域便是客厅。在近2个月的采访中,我们走进60个中国家庭,在客厅这个空间为他们拍摄家庭合影。6座城市,60个家庭,60张合影,拼出一幅最写实的“中国人家”图景。




2.jpg
张沫凡,25岁,网络红人,因为经常发一些瘦身与化妆的微博,慢慢在社交平台上积累了几百万粉丝。几年前她就开始创业,现在事业随名气一起处于上升期,她希望自己在未来认识更多不同领域的人。虽然是北京人,但她的家人在云南生活,于是她自己在屋里养了猫和狗,沙发上也摆满玩偶。




3.jpg
刘世林,80岁,老北京人,在后海附近的胡同里住了大半辈子。他的屋子里堆放着各种乐器,平日里就好和老邻居们一起玩玩音乐,有的乐器他不会演奏,却会修理。女儿住在家里照顾他,孙女如果工作不忙也常回来看望。每天和老邻居们下棋、遛弯、玩音乐,老人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4.jpg
李海涛(右一)在北京的一家国企工作,目前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客厅是一家人最集中的活动区域,他与父亲、母亲、岳母、妻子和孩子拍下了这张合影。2015年,他和妻子有了第一个孩子,由于夫妻俩平日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只能让双方老人都来北京帮忙照料小孩和家务琐事。




5.jpg
龙国瑞与妻子刘婷婷在2015年迎来了孩子的降生,开始跨入为人父母的人生新阶段。在孩子出生后,他们把客厅的沙发与茶几都挪到了边上,腾出一块空地铺上软地板,给孩子打造出一整片的的玩耍空间,还配备了小型滑梯等玩具。周末时,经常有亲戚朋友的小孩来一起陪伴玩耍。




6.jpg
陈磊,30岁,在互联网企业工作,从上大学起已经在北京待了12年。几年前,父母卖掉老家的楼房,凑了首付在北京买下这套五环外的房子。今年,陈磊和妻子为把退休的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生活,置换了一套足够两代人共同生活的三居室。虽然改善了住房条件,但每月过万的房贷着实压力山大。




7.jpg
刘忠坐在即将出租的房子客厅里,等待房屋中介来取钥匙。墙上的空相框等待新入住的租户放入照片,两边的柜子也已基本搬空。他的房子只有一居,但因为地段和精致的装修,可以租到6500元/月,适合情侣和小夫妻居住,这几年基本没有空置过。




8.jpg
张国红夫妇是河南安阳人,2003年到北京来找工作,一待就是十几年。张国红和妻子师翠红都在一家小区物业公司工作,收入还可以,但两个孩子读小学和高中的开销不小,所以生活只能尽量朴素一些。眼下最让张国红发愁的是,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儿子未来怎么在北京读初中。




9.jpg
吴仲未从事IT行业,妻子强宁在建筑事务所工作。2015年有了孩子后,吴仲未选择大部分时间在家处理工作上的业务,也便于照顾小孩。对吴仲未夫妇来说,有了孩子以后生活开支反而减少,比以前更有计划的去积蓄,也减少了出门旅游的次数,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是他们当前最重要的事。




10.jpg
郭悦,江西人,2010年研究生毕业,工作两年后来到北京,一直从事着喜欢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2015年她搬进东四十条附近的胡同里居住,感受着老北京的氛围。虽然居住空间狭小,还是尽量留出了练习古琴的地方。她上班只需骑车十几分钟,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保证了生活质量。




11.jpg
黄丽娜从事编辑工作,女儿妙妙已经快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但是他们住的小区附近没有合适的幼儿园,夫妻俩本想今年换一套房子,但因为近期的房价的大幅波动又有些犹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1 05:03 AM , Processed in 0.072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