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0

[电脑数码] 这里要谈的是阿里云的“七年之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4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01-24 科技茱比莉 新周刊


今年,阿里云正好七岁。明明一个“翩翩少年”,可笔者偏偏要说“七年之痒”,这又从何谈起呢?


先来看看“七年之痒”一词的来历:七年,人的细胞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其实,七年,也足够一个企业的脱胎换骨。


如果,企业无法冲破“七年之痒”的平庸倦怠,无法度过“七年之痒”的危机考验,那么它的未来仅仅是生存而已,永远不可能在江湖中“神一样”的存在。


2009年上班的第一天,阿里云有了自己的第一行代码。如今,阿里云七岁了,它不仅成长为中国第一大公有云企业,且连续几个财季超过100%的高速成长。

这本来已足够耀眼,但作为中国公有云领域的标志性企业,笔者认为阿里云那时仍旧欠缺点什么……


欠缺点什么呢?



1 七年之痒:DT这个题怎么破?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几次美国本土的企业级用户大会,无论是本土企业或是跨国企业,消费级用户或是企业级用户,政府类用户或是私人企业,当它们都开始不约而同地分享如何利用数据获得惊人业绩的时候,笔者心中就会产生莫名的不安:中国还在扎推云计算呢,美国又已经领先进入大数据时代了。


毕竟,云计算再具颠覆作用,也只是承载大数据的平台;手机企业之间撕逼再热闹,也只是大数据的入口;互联网商业模式再创新,也只是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数据映射……所以,大数据是什么?


按照阿里董事会主席马云的话说“大数据是石油”,这也是他为什么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各种场合强调从IT到DT这个理念,阿里集团本身对大数据价值的看重和利用可见一斑。




但问题是,这只是阿里集团内部的大数据应用,其他企业是否也能如阿里一样利用大数据呢?尽管大数据作为概念在中国早已开始热炒,但中国在真正的数据技术和工具平台领域一直缺位。


这句话似曾相识? 七年前的版本或许是,其他企业是否也能如阿里一样利用好云计算?


因此,七岁的阿里云如果仍旧强调IaaS层的云存储、云计算、CDN,降价策略……布局未免平庸,步子未免太小,它应该承载得更多……


1月20日上海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在七岁伊始的第一个重磅发布,就是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平台”,这应该就是阿里云突破“七年之痒”破题DT时代的答案,或许也是中国企业突围云计算,迈向大数据的起点。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真正兑现从IT到DT的开始。





2 七年之痒:“双11同款”就够吗?


阿里云此次集中发布了“数加平台”的20余款产品,覆盖数据采集、计算引擎、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应用等数据生产全链条,并用了“领先业界三年”这一相当自信的提法。




一个初来乍到的“数加平台”,就能超过其他传统软件巨头应用市场多年的大数据平台?


阿里云资深总监常亮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以“算的起,算的快,算的准”来诠释“领先业界三年”:


算的起,自建Hadoop集群的成本是数加平台的1.5倍,国外计算厂商AWS 的EMR成本更是数加平台的5倍;


算的快,阿里云在Sort Benchmark的排序竞赛中排名第一;


算的准,阿里十年数据技术和算法经验的积淀,比阿里云的“岁数”还大。








“人工收割和收割机”是阿里云资深总监李津的形象提法,用以对比传统大数据平台和阿里云“数加平台”的不同:


前者规模不够大,只能算商业智能(BI),它们不具备“为什么”和“完整场景”。没有把所有的场景“穿在一起”,而是将数据绝大部分落在报表上,数据的潜力远未挖掘。


如果抛开这些专业提法,用户对阿里云品牌信任度的第一落脚点,基本来源于“双11”的技术表现。的确,“双11”不仅是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也是业界印证阿里技术模式的试验场。对于不少用户来说,阿里云能提供“双11同款”就足具说服力。


但“双11”的核心是电商、交易和物流,“双11同款”在其他行业能行吗?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的回答就颇有代表性:


“不少人会说阿里在银行业并不专业,支付怎么能比得过银行,但我们做了支付宝;不少人认为阿里做电商怎么做得过传统实体,但我们做了淘宝天猫;不少人说阿里做云计算怎么比得过原来的IT厂商,但我们做了阿里云……所以这个世界的变化很大。几千人的滴滴团队VS.几十万人的出租车公司,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


公有云的大量用户多是互联网企业、游戏企业、初创企业,他们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型企业,传统的大型行业用户如何“原力觉醒”呢?




“该醒的会醒,不想醒的就让他睡着好了”李津答。


李津认为这是老问题:尝试新事物有人敢有人不敢太正常了。而且永远都是没有历史包袱的小企业新企业最先尝试,最后一定是大企业大机构。


“当初移动电话只被看作固定电话的补充,但到谁都没有想到,移动电话会发展到今天不仅是电话,而是意味着整个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就像我们所有人当初认为电商就是玩玩的嘛,买卖二手闲置用品就可以了,但是现在的发展超乎想象。”


在大势所趋下,创业企业和小企业永远是驱动变革的中坚力量,这也是新一轮新牌的开始。


最后,笔者还是那句话,七年一次脱胎换骨,如果一个企业无法冲破“七年之痒”的魔咒,那么它的未来仅仅是生存而已,永远不可能有自己的“江湖地位”。


今年,就看七岁阿里云如何表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1 01:42 AM , Processed in 0.0600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