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米其林,到底是卖轮胎的,还是评餐馆的?|
米其林:不会评餐馆的美食权威不是好轮胎
法国的米其林公司最早的确是卖轮胎的,评餐馆也是为了提高轮胎的销售量: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期间,米其林大力推广一种新型生活模式“汽车旅行”,还将地图、餐馆、加油站、旅馆、修车厂等各种与汽车旅行相关的信息收集成册,免费提供给顾客,以鼓励出行——照着《米其林指南》出门逛吃逛吃,逛得多了,轮胎就消耗多了不是?梦厂得说,这招曲线培养回头客的手段,真是太鸡贼惹……
1900年贩售于巴黎世博会的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然而商家奸诈,消费者也不傻,早期的指南内容太庞杂,久了就沦为鸡肋的广告宣传册了。米其林不得不再发大招,将内容精简分化:绿色封面的版本主要集结地图、旅馆、加油站等旅行实用信息,而红色封面的则旨在发掘高品质美食餐馆,还在1931年正式确定了“米其林三星分级评选”这一具有历史意义和权威性的餐馆评级标准。此后,一年一评的《米其林红色指南》便成了欧美餐饮界的金科玉律。
今年最新法国本土版《米其林红色指南》
▽ | 说米其林是金科玉律,凭啥?|
2013年西班牙新星级餐馆主事庆祝合照 每一位餐饮业工作者都以摘得米其林之星为荣
这个问题梦厂也纳闷过,哪家馆子好吃,不该是食客说了算吗?怎么米其林就有资格一锤定音呢?来,跟梦厂一起了解一下米其林评星的制度和过程,你就懂了~
无数餐馆梦寐以求的米其林荣耀之星 (梦厂觉得它们……长得有点萌)
《米其林红色指南》将餐馆按烹饪水准分为三个星级: 一星级 ★ A very good restaurant in its category (在同类当中十分出众的好餐馆)
二星级 ★★ Excellent cooking, worth a detour (厨师手艺高超,值得绕道前往) 三星级 ★★★ Exceptional cuisine, worth a special journey (菜品精美绝伦,值得专程前往) 特别说明:米其林是面向大众(特别是旅客)的用餐指引,所以使用了“顺路”、“绕路”、“专程前往”作为一星、二星、三星的分档关键词。
这种标准乍看很虚,然而却是经过一群极为专业又严谨的评审反复评测的结果。米其林的“美食密探”个个背景傲人,烹饪、饮食营养、餐饮管理专业的学位至少占一样,有相关从业经验者优先。这还只是基本,待通过各种专业测试之后,他们还会被送到法国米其林总部接受长达3-6个月的特殊培训,最终合格者,才算具备能力和资质,去评鉴一家餐馆的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准。
米其林美食评审:“哥品的不是菜,而是餐馆的B格。”
对评审分外严格的甄选,保证了《米其林红色指南》的专业度和科学性,而要求评审“时刻保持隐匿”,则维护了米其林评级的客观与公正。这条要求看着简单,其实很坑爹,无时无刻不在考验评审的演技、耐性和自觉。
要像普通食客一样遵守餐馆规矩,老实埋单,木有特权
每一道繁复稀奇的菜都得强记在心,不得记录引人注目
倘若需要进入后厨窥探,也不能让店家识破身份
严禁与记者媒体或餐馆公关接触,以防受贿而吃人嘴短
一旦暴露,就得改名换姓乔装打扮,或者与同事换岗 再不行就隔个五年十年再去……(这是真的!!!)
以上种种看似下馆子实则无间道的行为,每人每年都得来那么200多次,因为米其林规定,想要保住星级的餐馆至少要被续评2-3次,而有望升星或者撤星的餐馆,更需要4-8次的反复考察确认。然而分布全世界的米其林星级餐馆少说也有500家,评审却不足100人,所以他们一个月里倒有仨星期生活在飞机上,就为了赶去餐馆打分……
《料理鼠王》中严苛挑剔的美食密探和他的格言 如果对美食不是真爱,这么心累的考察工作谁做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