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司马牛牛 编辑/邹怡 2015-12-25 腾讯图片
“栋笃”未必笑
撰文/司马牛牛
“到时间啦。”晚上8点22分,站在一旁的长发歌手忍不住再次提醒。钟永明看了看表,回了一句,还有十分钟,然后又继续他的“自言自语”。钟并不是一个“自语妄想症”,他其实是在表演“栋笃笑”,只不过表演的地方不在剧场也不在酒吧,而在街头。等钟永明结束之后,长发歌手要接着在这个“黄金地段”卖唱,这是他常年卖艺的“地盘”。
这是周六的晚上,在广州天河区闹市人来人往的街头。那些人来人往却和钟永明无关,他们极少会回头注意一下钟永明。
这是钟永明第一次在街头卖艺,时间是2014年的8月23日。作为广州乃至全国唯一的一名全职在街头表演“栋笃笑”的人,钟永明以此为荣,但是在他的栋笃笑背后,没有欢乐,只有无奈与挣扎。
当晚,在一个栋笃笑爱好者的QQ群里,有人直言:看了40分钟,很无聊,还糟糕过老师讲课。如同一盆冷水浇向燃烧的柴火,钟永明决定静下心来,重新“闭关”修炼。
当然也不是一无所获。收拾东西准备赶夜班车回从化乡下时,他发现地上的帽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放进了十块钱。“这可是我41个月以来的第一份工资,做栋笃笑的第一份收入,对我个人来说太有历史意义了!”钟永明后来在微信里和笔者说,他还说这十块钱他是不会花的,要“留下来做纪念”。
41个月前的2011年3月,钟永明从一家外资模具企业辞职,决定全身心投入去做栋笃笑。辞职前,他独自一人走到在山上,思考了一整天。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并说自己三年之内都不再考虑终身大事时,父亲生气地把一张桌子拍散了散架。家人显然无法理解他的决定。1998年,钟永明高中毕业,开始打散工,做过“泥水佬”,做过“走鬼”卖过衣服,期间他一直自学英语。2003年,他去一家企业应聘做翻译,结果还是被安排到流水线上(这些经历后来他都写进了栋笃笑的故事里)。直到2007年,他才好不容易进了那间模具厂,从事和英语相关的“项目协调工程师”职位,才结束了“月光族”的穷困生活,开始有了点积蓄。
往上追溯钟永明的经历,我们才容易理解他的决定。中学时代的钟永明一度迷上了演讲,那时候,做一名演说家一直是他的梦想。随着后来毕业进入社会,到处打工,眼看着离梦想越来越远。在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栋笃笑,当年埋下的种子再次发芽。栋笃笑”是源于西方的一种的表演艺术,最初由香港艺人黄子华引进并发明了这个粤语词汇作为译名。栋笃笑大多以调侃的形式讽刺时弊,反映社会百态。擅长英语的钟永明发现自己很喜欢这种表演形式,通过网络他也很方便地向一些外国的喜剧大师直接学习,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去创作和表演栋笃笑。
如果换做他人,可能只是以此作为业余爱好,但是钟永明有自己的时间观。他说如果用业余时间来做栋笃笑,那么现在一年可以做的事就会变成需要六年。对他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应该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什么最有价值?梦想。在他的电脑显示屏的上端贴着一张纸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勉,岁月不待人”。
“闭关”之后,钟永明重新走上街头。尽管抱有热情,但现实依然无奈。钟永明曾对最近三个月的“经营状况”做过一番统计:六至八月他一共出来卖艺16次,其中零收入11次,有收入的最少一次是0.1元,最多一次的是20元,总收入29.6元,另外收到过饮料、食物若干。而每次出门的成本,钟永明也心中有数:如果是早上出发来广州,一天下来包括交通、饮食等的支出最少是82元,如果下午才出门,则可以压缩到60元左右。这时候,他的积蓄已经用光,靠家人的接济维持生活,他不得不一边寻找兼职一边继续做“梦”。
钟永明曾经有个一次机会。一家卫视的喜剧真人秀栏目进行海选,钟永明争取到面试,并实地表演了一段栋笃笑参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发挥好,第一轮就被淘汰。无奈地,钟永明只好继续回到街头。一切还是不如人意:三个月,十六次卖艺,收入不到30元,还不够一趟来回的车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否靠坚持就能等到有缝合的可能?
9月15日,钟永明在朋友圈上发了一条公告,他打算在中秋节的前一天在家门口做一场栋笃笑,算是给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和同学一次汇报。在此之前,他的父母一直不知道栋笃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懒得去解释。这一次,他说希望获得周围的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梦想坚持下去。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