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4|回复: 2

[军事] 《出鞘》2015-12-21:从印度引进S400系统 谈俄对中印军售态度的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1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军事 2015年12月21日 22:31


1.jpg
据外媒报道,印度紧随中国脚步,于近日批准斥资60亿美元采购5套俄制S-400“凯旋”防空系统,而之前外媒报道称中国购买4-6套S-400系统的总价是30亿美元,同为苏/俄军火的大买家,中印两国在向俄购买武器时往往遭遇不同的待遇,本期的出鞘,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一话题。




2.jpg
众所周知,俄(苏)中军售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苏蜜月期,而俄(苏)印军售开始于1960年代,苏联对印出口米格21战机。其实早在1962年,印度就已在寻找一种可以与巴基斯坦的F-104星战士对抗的战机。当时,三种机型成为印度的备选——法国幻影III、美国F104和苏联米格-21。




3.jpg
印度希望能在购买整机的同时完成技术转让。他们首先选中了幻影III,但法国货高昂的单价以及法国人不愿意转让技术谈判破裂;而美国拒绝在没有政治附加条件下向印度提供F-104战机,于是廉价和可以技术转让的米格-21就显得非常诱人,尽管印度认为米格-21的性能在三者中是最差的。




4.jpg
当时,印度首先要求苏联提供1个中队的整机,并帮印度建立3个航空企业——纳西克制造机身、科拉普特制造发动机、海德拉巴制造航电设备。印度造的第一架米格-21于1966年开始装配,前几批飞机均装苏联发动机。1969年印度制出国产发动机。1970 年印产米格21国产率达60%。




5.jpg
于此同时,中国引进和仿制米格21的道路却比印度崎岖的多。虽然米格21还在研制之中时,中国就与苏联签订了引进该机的合同。然而合同刚签不久,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中止执行合同。然而1961年3月间,赫鲁晓夫又致信毛泽东称愿提供米格21战斗机和生产技术资料。




6.jpg
考虑到国防事业急需,中方随即派刘亚楼率空军代表团赴苏,达成了购买引进协定。同月,苏联政府又主动提出中国对苏欠款可推迟偿还并不计利息,1961年4月间双方就此达成协议。中苏关系的好转不久便因1961年秋苏共召开二十二大时双方在政治上的意见分歧而转向恶化。




7.jpg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时,赫鲁晓夫为争取中国支持,曾对中共中央表示赞同对印度实行反击,中方出于当时的政治观点仍批判苏联采取的是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赫鲁晓夫出于报复,于同年11月间在米格21战机的技术资料还未最后交齐时便停止这一援助项目,中苏军贸从此中止。




8.jpg
此后,中国利用手头的几架原型机、一批散装部件和少量错误百出的资料开始对米格21进行仿制,当时被称为62式战斗机。1964 年,首架进口部件组装机试飞成功。1966年,改称歼7的国产化米格21试飞成功,然而歼7却没有进入大批量量产,直到1979年全国也只有数十架歼7。




9.jpg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依旧延续着苏联时代对中印两国军售区别对待的原则,印度于1986年从俄罗斯购入8艘基洛级877EKM型潜艇,于1986至1991年陆续服役。之后,印度又追加了两艘877EKM型潜艇,其中最后一艘在生产时就已经按更先进的基洛级636型潜艇的规格建造。




10.jpg
1994年中国向俄罗斯签约购买2艘基洛级877EKM潜艇,1996年,中国又与俄罗斯签约购买两艘基洛级 636型潜艇,成为636型的首个国外客户。2002年中国又进一步购买8艘具备潜射3M-54E导弹能力的636M潜艇,并在2006年左右对首批两艘636型潜艇加装了潜射导弹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看起来中国在引进基洛级潜艇一事上,似乎终于比印度先进了一回,然而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就借中期维修的机会,陆续为印度将9艘早期的基洛级 877EKM型潜艇升级为636型的水平,合约价值8000万美元,被改造的潜艇被称为877Ⅲ型,印度掌握潜射型基洛潜艇的仍然早于中国。




12.jpg
接下来要提一下时常被广大军迷时常提到的,俄罗斯对中印出口苏30战机时的区别对待。即出口中国的苏-30MKK型战机与出口印度的苏-30MKI战机的不同。毕竟,中印两国的两型苏-30战机从引进之日起就时常被拿来作比较。而现在这两型苏-30在高原狭路相逢,处于对峙当中。




13.jpg
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机发展自俄罗斯苏-30M战斗轰炸机,编号中M代表“多功能”,K为“出口型”,I是英语印度(India)的首字母。该机最显著的特点是安装了鸭翼和先进的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发动机喷管可以作上下15度的转向调整,使苏-30MKI能够进行许多非常规的机动动作。




14.jpg
苏-30MKI上12个挂点上的武器总重可达8000KG,是早期苏-27的两倍。能携带几乎所有的俄制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包括电视指令制导的Kh-59M远程空地导弹、电视制导的Kh-29T近程空地导弹、Kh-31A和Kh-31P反舰和反辐射导弹、主动雷达制导的R-77空空导弹等。




15.jpg
苏-30MKI的无源相控阵雷达、R-77主动雷达弹、三翼面+推力矢量发动机的超机动性,可应对超视距空战和近距格斗。理论上,携带布拉莫斯导弹的苏-30MKI,以提斯浦尔或贾布瓦为圆心,以1500千米的作战范围和450千米的射程为半径,中国的川、滇、藏乃至重庆、兰州都在威慑范围内。




16.jpg
而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苏-30MKK型战机设计来源于共青厂(KNAAPO)研制的苏-27SMK。与苏-27SK相比,苏-27SMK在机翼根部添加两个载重2000公斤的挂架,以挂载KH-59ME等大型空地导弹。并增装空中加油系统。但该机当时并没有得到中国空军的认可。




17.jpg
1990年代,中国空军开始寻求具备远程多用途作战能力的战斗轰炸机,要求该机能执行空优、对地攻击等多种任务,以提升机队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以达到建立精干空军的目的。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苏-30MKK几乎是唯一选择。不过中国在选择厂商的时候,并没有选择IAPO,而是选择KNAAPO。




18.jpg
毕竟,当时的伊尔库茨克厂与印度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而1990年代中期它几乎破产,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实力大为削弱。而共青城厂在与中国合作苏-27SK项目时关系良好,同时其在销售苏-27SK时得到大量利润,人才队伍稳定,并在研制苏-35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技术经验。




19.jpg
当然,这也与当时俄不肯出售给中国更先进的苏-30MKI战机有关,虽然印度盲目追求先进性,让俄在苏-30MKI上堆积了很多并不成熟的设备和设计,使得战机稳定性不佳,成为了“小白鼠”,但毕竟获许自行组装苏-30MKI,而中国在引进苏-30MKK时提及自行组装生产,则被断然拒绝。




20.jpg
而在重要陆战兵器坦克的生产上,俄罗斯(苏联)对印度与中国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印度方面从T-55、T-72、T-90坦克一路走来,都获得了在国内建厂自行组装生产的权力,而俄罗斯(苏联)对中国坦克技术的主动输出,在T-55被仿制成59式坦克时代便基本走到了尽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俄中、俄印军售之所以出现这种泾渭分明的不同,其实是有原因的。从政治上讲,中俄是两国相邻的大国,历史上又多有恩怨,所以在军工领域,很难做到不“留一手”。从生意上看,一直处于逆境中的中国军工反而学习能力更强,倾囊相授的后果往往就是逼得“师傅”走投无路。




22.jpg
而印度军工没有像中国军工这样长期处于被封锁、购买渠道单一、国防压力巨大的环境中,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体如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中国引进S400比印度便宜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不出口中国,中国钻研一些年,也会得到差不多性能的武器,到时连销售的机会都没有了。




23.jpg
对印度来说,则会踏实的跟着“老师”继续走下去,就像普京访印时,莫迪曾说:“即使印度的选项已增加,俄罗斯仍旧是我们最重要的防务伙伴。”S400和T-50的交易就可见一斑。而中俄军事合作的未来,不管俄是否再“留一手”,主流都将是合作开发。本期的出鞘就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6 11:53 AM , Processed in 0.0458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