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到2016年2月28日,艺术家尹朝阳携30幅作品在韩国首尔的THE PAGE GALLERY举办个展——"寒山"。这是艺术家继2011年展出"MANIAC"系列之后,第二次在韩国举办个展。


艺术家尹朝阳
尹朝阳此次展览主题为"寒山 Cold Mountain",字同中国唐代僧侣寒山,但这里意味着抑制情感以淡然视觉与自然呼吸的绘画态度。尹朝阳的画如同僧侣寒山的诗,蕴含着与自然呼吸的佛教哲学意义,是对他非人称绘画的隐喻。

尹朝阳《枯木图 》, 布面油画, 250x200cm,2013年
尹朝阳的创作是仔细观察哲学思维与艺术如何相遇,与此同时表现出画作所承载的时代审美。所以他为了画他自己的图画,广泛学习了东西方现代美术和中国古画,接近了其根源。然后抱着自身炽烈的思维从画面出发,反应了具体的大自然动机。这份原生态的坚持与从容一直贯穿于尹朝阳的艺术之路。
"没有艺术理想,只是为了离开,在那看不到希望。"——尹朝阳
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一个普通家庭的尹朝阳,在最初的成长过程中深刻地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和无情。绿水青山环绕的村庄跟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一样,显露着饥渴的嘴脸,而离开这里是所有年轻人唯一的选择。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叩开了中央美院的大门,然而四年之后从央美毕业的他仍没有摆脱生活的窘境。

尹朝阳《秋寺石崖 》,布面油画,180x220cm,2015年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美院在四年里给你的那种安全感和光环已经全部都没有了。而且我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能接受的单位,所以基本上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尹朝阳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尹朝阳《窠石图之二》, 布面油画, 170x300cm,2013年
心里还抱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尹朝阳花了三年的时间将学校里面的东西消化,然后去寻找一个方向,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媒介。最终,他的第一次尝试选择在1999年参加《新锐的目光——1970年前出生的一代》艺术展,并以此作为开拓日后艺术之路的起点。
"作为造型艺术,每位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最后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形。"
尹朝阳在日后的访谈中,除了谈到自己在绘画学习的启蒙过程中受到过西方从古典到当代许多名家的启示及影响,同时也不讳言地指出,自己更多地吸取了培根和里希特的风格。

尹朝阳《古道二 》,布面油画, 170x250cm,2013年
在培根扭曲变形的肖像作品当中,尹朝阳看到了"在人的表皮下面,隐藏着一个结构"的特色,不但以此作为反刍培根风格的重要概念,更有意借此发现他个人的"结构"。
相对于尹朝阳的"公共空间"类型的创作,肖像画更能体现他的内在特征。他出自理想主义立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纵横自如的绘画技艺和在吸收各种影响之中不断调整与变化的语言风格,都在这个题材里得以集中体现。尹朝阳的肖像画突显的是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挣扎与对抗,尽管内心经常充满压抑、挫折、愤怒与冲突。

尹朝阳《层崖古寺》, 布面油画, 140x280cm,2014年
尹朝阳以青春身体的再现作为切入当代中国绘画的重要起点。他把人物或肖像的表层皮肤,当作感应当下时空的接收器,借此呈现抗拒伤逝却又无可奈何的气息,显露了对于时间的敏感度。从个人身体的时间出发,尹朝阳进一步将其扩展为时代性、历史感,甚至是面对天地寰宇的永恒空间意识。
"我宁可往回走一点点,或者说当我想走得更踏实的时候,我会回到原点重新把路再确认一遍,但终将驶向没有人烟的地方。"
作为70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尹朝阳向来以现实主义手法和悲剧性的英雄主义色彩著称,他的《青春残酷》、《神话》等系列人物肖像呈现的迷茫、伤感、疲惫、崇高、悲愤、理想、永恒等,让人明显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毫无疑问,他是属于那种牛犊顶橡树类型的艺术家,给自己预设某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并且直面挑战,从不避实就虚、绕道而行。

尹朝阳《月光山 》, 布面油画,90x160cm,2013年
其实,尹朝阳总是在转型。从《青春远去》、《神话》、《失乐园》,到《佛像》系列,每一次转型都目标明确、风格迥异。《佛像》系列让他把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反思引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上。因此,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关注应该在尹朝阳的逻辑之中。

尹朝阳《白山》,布面油画,74x100cm,2015年
但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运动及其理论造势甚嚣尘上的今天,尹朝阳倾力推出一系列山水风景作品这一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让他再次将自己置于夹缝中:一边是奇峰险峻的中国传统,一边是乱象丛生的当代艺术。

尹朝阳《寒山》, 布面油画,250x250cm,2013年
然而尹朝阳的选择很简单:他选择独善其身,永远只听凭自己的直觉不迁就别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心里的那座高山在哪里,什么是所谓的"取法乎上"。
"艺术家的职业要求决定了你必然要深入到自己灵魂深处,把它给裸露出来,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哪怕他平庸、猥琐甚至有时会显得很懦弱,易受伤害,但有些时候也会很勇敢、很无畏,我相信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的时候它会具有一种真实的力量。"

尹朝阳《卧石观云》,布面油画, 200x750cm,2013年
从他的这些色彩饱满瑰丽、不趋时流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在与中国传统精神世界持续碰撞中的自我超越与升华,更可以看到在中国当下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一位敏感而深沉的中国艺术家,循着自己的赤子之心拨开重重迷雾,不断走向更真实、更深厚的"自我"的精神历程。
"执著于用绘画来抒发理想的人,拥有在这个浮躁社会里少有的勤奋。"
在这样浮躁的社会里难得的是,一个人能对绘画语言有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比如说他对绘画性的不懈追求,他对平面化有意识地强调。最有意思的是他的创作速度,尹朝阳曾透露他创作的速度,有时候是一天画一张,甚至包括那些尺寸特别大的画。他解释说:"因为每一张画需要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用很快的速度完成创作,需要在短时间内调动自己体内的所有因素,除了对对象的把握和认识之外,也包括自己的体力、精力、情绪等,虽然是对自己能力的强有力挑战,但成功率也会更高。"

"寒山"展览现场
批评家、策展人朱其曾评价他说:尹朝阳的绘画开启了7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青春感伤的抒情主题,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作为"青春残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写实主义绘画中具有重要位置。
尹朝阳的绘画把对青春的表达置于一种人性反省的重要位置,并且对于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了感性化的一般概括。这种境遇通过一种戏剧性的视觉和叙事的张力,表达了这一代人在后意识形态时期所处的人性困境和自我矛盾性。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时光再次回到90年代,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尹朝阳面对的是对个体存在的承担。他像1990年开始涌现的大多数"盲流"艺术家那样,进入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平房空间。
那时候,尹朝阳顶着一头凌乱茂密的头发,眼睛里流露出坚毅的目光。"那个早晨没有雾霾,阳光清澈。我们故意在没有洗脸之前拍照,原生态。"

现在的尹朝阳和二十五年前的小伙子相比,青涩尽褪,显露出的是岁月积累下来的成熟和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那个停留在相纸上、不需要洗脸的自信小子,他如炬的目光却依然可以穿透时间的雾霭,直抵今日艺术家看似平和的作品之中。

尹朝阳《层岩丛树》,布面油画, 150x200cm,2013年
尹朝阳——"寒山"
2015年12月8日-2016年2月28日
THE PAGE GALLERY
地址:THE PAGE GALLERY (# 205), B2 Galleria Foret,
85 Wangsimni-ro,Seoungdong-gu, Seoul, Korea
(韩)首尔市城东区往十里路85 Galleria Foret B2
THE PAGE GALLERY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