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还是那个香格里拉 只是因为到了阿若康巴就有了不一样的天空
 ▲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大门
扎巴的餐厅在14年的古城火灾中作为隔离带被拆除了(目前正在复原中),而在古城另一端的阿若康巴则安然无恙地保存了下来。13年开业的阿若康巴到如今已经成了香格里拉的一个典范,很多做酒店或民宿的人都喜欢先来这里取经,看看壁炉是怎么设计的,研究研究墙体是用了什么材质……对于这种不速之客,扎巴往往也不会拒之门外。阿若康巴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扎巴心中的香格里拉是独一无二的。
◆ “来吧,朋友”,阿若康巴不只是一个驿站

位于龟山脚下的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原本是一个土司的老家,却在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成了扎巴的“乃仓”,作为朋友的主人更是慷慨地一口气就给了扎巴20年的无偿使用权,这样的交情现在看来实在难得。

▲入门的通道  在门口的一段酒店故事中敲开南索达的大门,一段长长的廊道直达藏式的前台。左手边的壁炉从早烧到晚温暖着整个大厅,却丝毫没有乌烟瘴气。两边下沉的地方是下午茶的区域,每天15:00-18:00,每个住店客人都能在这里享用到免费的糕点、果茶、普洱等等。

▲前台 越往里走藏式的元素便愈加浓烈,佛像摆设、背景印花、雕刻、色彩……挂上员工们送上的洁白哈达、喝下暖暖的姜茶,舟车颠簸的心就此安了下来。
 ▲适合朋友聚餐的私人用餐室
 ▲酒吧外的观景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得不远处龟山公园的夜景
里面的院落就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从古城的人来人往中脱离出来,又藏进一种藏式的宁静安逸里。有独栋的小餐厅,除了藏餐,印度菜也是一绝;有酒吧,在酒吧外的平台上可以烤火、舞蹈、看星空、看古城最璀璨的夜景;有会议厅,当然在那么休闲的地方,希望你永远都用不到会议这项功能;还有一个有壁炉、有长桌的独立小房间,特别适合人多的小团队小火锅聚餐。  ▲别有特色的钥匙包和门锁
 ▲洗漱区
 ▲铜质的洗漱盆,两旁的鼓是扎巴的收藏
17间客房被安置在不同的四栋木屋里,三层阁楼的套房最有特色。一把手工艺的钥匙包打开一个古老沉重的门锁,几许期待后的客房并没有让人失望。客房的地暖已经被提前开启,即使光脚踩上去也是暖和的;铜质的水龙头几秒钟就能出热水,不需要等待;泡澡的浴缸和淋浴间是分开的,卧室的小角落里还藏着一个独立的化妆间。  ▲卧室
 ▲客厅
 ▲典雅的饰品柜
把卧室的窗帘打开,晚上躺在床上就可以直视龟山公园的夜景;白天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可以晒到暖暖的太阳,如果需要电视的陪伴,还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的剧目。或许你还应该知道洗手台两旁的鼓、以及房间里面的摆设基本都是扎巴自己的收藏。因为早在南索达庄园诞生的两三年以前他就萌生了要创建一处“乃仓”的想法。 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 地址:香格里拉县古城金龙街东廊15号(近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 电话:0887-8881006(联系时请说是在Feekr上看到哒)
◆ 隔壁的唐卡中心,一幅唐卡的时间实在不足以尽兴 
▲唐卡中心 ▲学员们准备早餐 唐卡中心先于阿若康巴就已经在了,这是扎巴的一个文化保护项目,当然也是一个公益的举动,因为学生来这里学习唐卡的食宿是完全免费的。现在一共有9个固定的学员,还有2名分别来自香港和青海的短期流动学员。


唐卡的绘制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学员告诉小飞君每一道工序都相当繁复。据说学好唐卡少则四五年,多则十来年,忽然很崇拜学员的毅力和淡然。  非周末时间游客也可以参与到唐卡的课程学习中,老师或是年长的学员都特别热心。围着火炉,对着画册,或许一幅画的三两个小时会成为你从未有过的宁静片段。
◆ 距离古城15分钟车程的称尼村,是扎巴的家乡也是远离了城镇化的原始小村落 ▲称尼村 
▲高大的青稞架子 
▲建设中的青旅 扎巴的家乡就在离古城只有十几分钟的称尼村,是一个离城市不远又保留了原始味道的小村子。村民的房子依旧是旧时的藏式土屋,青稞架子上堆积着过冬的粮草,只有几户人家,往远处看去是一片熏黄的平坦。在这样的地方进行藏民家访,一定能够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民族味道。要是明年五六月份来,扎巴跟小鹏一起开的青旅也该迎客了,这里应该会成为下一个背包客的驻扎地吧。
◆ 尼西黑陶,吃罢黑陶火锅再亲自做一个黑陶

▲尼西村(图片来自网络) 
▲尼西黑陶(图片来自网络) 在香格里拉每吃一次黑陶火锅,就会听当地的藏民提一次尼西,而被问及香格里拉有什么特色体验时,扎巴恰好也优先推荐了这个地方,那么不如就别错过了这个地方。大概没有多少游客会在意这个小小的村落,除非你追随那门失落的手工艺——黑陶而来,这项已经沿袭了一千多年的手工艺,曾经一度备受冷落,但当地的藏民却依旧坚守着传统,相比于吃黑陶火锅,或许跟着老藏民们学做一个黑陶更让人记忆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