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mstrong
B-36B是第一种完整配置的B-36,该机与B-36A的不同之处在于换装6台3500马力、带喷水加力的R-4360-41“巨型黄蜂”发动机,该发动机比-25增加了500马力,缩短了B-36B的起飞滑跑距离,并稍稍提升了该机的实用升限和巡航速度。B-36B配备了更先进的电子设备,用AN/APQ-24轰炸/导航雷达取代了B-36A的APG-23A。B-36B可挂39000千克炸弹,比B-36A增加了6350千克,总重148778千克。
多炮塔怪物
B-36B装备了6座遥控可收放炮塔,每座配备两门20毫米M24A-1机炮,除此之外在机鼻和机尾还各有一座配备两门20毫米M24A-1机炮的不可收炮塔,使该机成为迄今为止自卫火力最强大的军用飞机。6座可收放炮塔成对安装在B-36B的前机背、后机背、以及后机腹内,炮塔固定在一个折叠吊架上,吊架通过连杆驱动,在不使用炮塔时可把炮塔收入机身,然后炮塔所在的滑动舱门关闭以减小阻力。射击时,舱门向两侧滑动打开,然后吊架复位使炮塔突出于机身。每门20毫米机炮备弹600发(机鼻炮塔除外,每门机炮备弹400发),理论射速在750发/分~850发/分之间。机鼻炮塔通过安装在机鼻右下侧的半球视野光学瞄准具遥控操纵,6座可收放炮塔由安装在6个侧气泡舷窗(前乘员舱上方两侧各一个气泡,后机身上方和下方两侧各一个气泡)内的摆动式瞄准具和旋座式瞄准具遥控操纵,尾炮由AN/APG-3雷达瞄准,尾炮手舱在后乘员舱后方。与B-29和B-50不同,B-36B的每座炮塔都有各自的瞄准站,炮手并不能切换炮塔。

从B-36B升级而来的一架B-36D,机身炮塔已经全部升出,可以看到在前机背、后机背和机腹共有6座炮塔,各安装两门20毫米机炮,自卫火力空前


这个机身中段模型很好地展示了B-36独特的收放炮塔结构和滑动舱门

机背炮塔收入机身后的样子


机背和机腹炮塔的折叠支架
机身炮塔瞄准站安装在气泡舷窗内部,机身上方和下方的每座瞄准站都配备了一个反射式瞄准具、遮阳镜、以及负责向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前置数据的自由陀螺。每个瞄准站都有环形准星作为计算瞄准具出故障后的备份。B-36B上炮塔配套摆动式瞄准具,下
炮塔配套旋座式瞄准具。

前机身左上炮塔的摆动式瞄准具

下方炮塔的旋座式瞄准具
机鼻炮塔瞄准站有一个水平安装的双棱镜潜望镜瞄准具,炮手通过目镜观察时,旋转棱镜把手就能获得完整的半球视野。但机鼻炮塔的左右旋转角度只有60度,俯仰角度还更小一些。

其貌不扬的机鼻炮塔
雷达瞄准尾炮塔的最大旋转角度为80度,B-36B的尾部APG-3雷达能向后炮塔瞄准站提供目标距离、方位、高度、以及与轰炸机的相对角速度,比光学瞄准具更精确,而且能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中使用。在射击时,APG-3的雷达天线会自动来回扫描直到发现目标,然后炮手退出自动扫描模式,手动锁定一个目标,之后雷达就会自动跟踪该目标并忽略其他目标。

B-36B的尾炮塔以及上方的APG-3雷达

尾炮塔实现了全自动化射击,尾炮手只要盯好雷达显示器并选择目标射击就行了
每个瞄准站都有独立的机电式计算机来解算射击诸元。炮手使用光学瞄准具套住目标后,计算机会指挥炮塔转向正确方向,然后炮手手动输入轰炸机目前的高度和速度参数,计算机会解算出目标相对轰炸机的距离和速度,以及目标方位角和俯仰角变化率等射击诸元,炮手只管射击就行了。

B-36各炮塔设计范围俯视图
B-36B的机组编制人数一般是15名,其中包括正副飞行员、雷达操作员/投弹手、导航员、飞行工程师、两名无线电操作员、3名前炮手、5名后炮手。

B-36B的飞行工程师座位,密密麻麻的仪表
1948年7月18日,第一架B-36B首飞,其性能好于预期,平均巡航速度可以维持在488千米/时。在战斗全重102965千克时,B-36B的最大速度可达613千米/时,实用升限为12950米。

第一架B-36B 44-92026
B-36B安装了斯佩里K-1轰炸系统,该系统的早期型基本上就是改进过的AN/APQ-24轰炸/导航雷达。K-1轰炸系统允许B-36在投弹航线中实施规避机动,这对二战期间的美国轰炸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它们只能水平直飞目标。K-1系统的核心是一台西电制造的AN/APS-23雷达和一部法兰德Y-1光学轰炸瞄准具,两者都配备了斯佩里SRC-1机电式轰炸计算机,所以既可以用雷达也可使用光学瞄准具进行投弹瞄准。法兰德Y-1是一种垂直安装的可伸缩潜望镜瞄准具,所以无需安装传统的光学平板玻璃轰炸瞄准窗。K-1系统的斯佩里SRC-1轰炸/导航计算机(有时也被称为A-1或AN/APA-59)可通过雷达或光学瞄准具计算出轰炸机与一个可识别地标的相对位置并自动跟踪该地标,而且具有侧风补偿功能。投弹手做侧风补偿操作时,先用准星对准瞄准点,等待目标在侧风作用下偏离准星,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再把准星重新对准准瞄准点,计算机以此计算出侧风风力,然后把该参数用在轰炸瞄准的规避机动补偿和准星校准上。在整个瞄准过程中,K-1系统会不断计算和显示地速、地面航迹角、风速、航向、以及飞机的经纬度坐标。
B-36B中的18架可以投掷贝尔VB-13“塔松”遥控炸弹,每架飞机可挂载两枚。“塔松”炸弹是在二战时期英国“高脚杯”巨型炸弹基础上发展出的自由落体遥控炸弹,长7.62米,直径1.37米,重5440千克。炸弹呈雪茄形,在重心位置安装有一个环形升力翼,尾部安装一个八角形环形尾翼。炸弹由无线电遥控的方向舵/升降舵及4个气动控制陀螺稳定的副翼操控,炸弹尾部有曳光管,方便B-36B腹部遥控站的操作员用摇杆控制炸弹飞向目标,整个过程都要目视操作,不能穿云轰炸。

VB-13“塔松”遥控炸弹,背后是一架B-50轰炸机
成长的烦恼
1948年11月,卡斯维尔空军基地的第7轰炸大队首先接收B-36B,该部队之前已经装备了B-36A。到1948年末战略空军司令部在卡斯维尔空军基地已经部署了35架B-36。

夜间正在维护的B-36B 44-92044
1948年12月5日,B-36B执行了一次6880千米的远程任务,除爬升和下降段外,B-36B在12190米的高空飞了14小时,平均巡航速度488千米/时。不过这个纪录很快就被B-36B在另一个类似的任务中打破,平均速度提高到513千米/时。
1948年12月7~8日,第7大队的一架B-36B完成了以此持续时间35.5小时的任务,从卡斯维尔飞到夏威夷进行模拟轰炸后再返回,该机向夏威夷附近的海面投掷了4500千克炸弹,这次任务的总航程超过了12800千米。
第二支B-36B部队——第11轰炸大队(重型)不久后也在卡斯维尔形成战斗力。

卡斯维尔的B-36B四机编队,场面壮观
1949年1月20日,卡斯维尔起飞了5架B-36B飞越华盛顿特区,庆祝哈里·杜鲁门宣誓就职美国总统。
1949年1月29日,斯蒂芬·狄龙少校驾驶一架B-36B在莫洛克空军基地上空创造了19050千克的载弹量纪录,当时该机挂载了两枚“大满贯”巨型炸弹,被分别在10670米和12190米的高度投下。
2月15日,杜鲁门总统视察B-36轰炸机,11架B-36在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进行了飞行表演和静展。

杜鲁门总统视察B-36轰炸机

他还钻进B-36A 44-92010体验了一下
1949年3月,一架B-36B创造了43小时37分飞行15450千米的航程纪录,其中有8047千米是挂着4500千克炸弹飞行的。这架飞机从沃斯堡横穿美国飞到蒙大拿州明尼阿波利斯大瀑布,然后转向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杜鲁门总统正在此地度假。在返航途中B-36B把炸弹扔在了墨西哥湾,然后飞回大瀑布,再经由华盛顿州斯波坎返回沃斯堡。
1950年9月,最后一架B-36B交付。
B-36B的体重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增长,这对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遥控炮塔和20毫米机炮十分复杂,故障频发。这套自卫武器系统是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制造的,一开始由于炮塔和机炮存在缺陷而推迟交付,导致B-36A出厂时没有安装自卫武器。炮塔交付并安装完毕后却又因为缺少20毫米弹药导致武器测试被推迟到1949年中期。甚至到了1950年2月,第8空军的指挥官还在抱怨许多B-36B的机炮无法正常射击。
B-36B在服役之初遭遇的许多问题对于复杂的新飞机来说并不稀奇,由于零部件短缺,轰炸机部队在要紧关头只能拆卸一些B-36B的零件来维持其他B-36B的飞行。此外,该机的尾部支架、推车和千斤顶之类的地面支援设备也一直供不应求。B-36B机队本身也处在不断改装的状态中,飞机不是在进行升级就是在等待改装,实际上直到1952年这些飞机才达到完全的作战能力。

出于各种原因,B-36B机队直到1952年才达到完全的作战能力
康维尔共制造了73架B-36B,其中64架被升级为B-36D,在外翼段下方增加了4台通用电气J47-GE-19涡喷发动机,1952年重新交付美国空军,编号改为B-36D或RB-36D。
B-36B的性能参数
发动机:6台3500马力普惠R-4360-41“巨型黄蜂”气冷星形发动机。
性能:最大速度613公里/时(10516米),巡航速度325公里/时,初始爬升率460米/分,实用升限12954米,作战升限11826米,作战半径6019公里,最大任务时间42.43小时,13156公里。
重量:空重63793千克,战斗重量10328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41067千克。
尺寸:翼展70.10米,长度49.40米,高度14.22米,翼面积443平方米。
武器:机身6座可收放炮塔以及机鼻和位炮塔每座安装2门20毫米M24A1机炮,共备弹92000发。正常载弹量32659千克,最大载弹量39000千克。
喷气拐杖
B-36早期型被批评最大速度不足以及起飞滑跑距离过长。1948年10月5日,康维尔建议在B-36外翼段下方安装两对涡喷发动机来解决改问题。涡喷发动机可辅助B-36起飞和轰炸航线的最后冲刺,对航程影响很小,因为B-36在巡航中可以关闭涡喷发动机以节省燃油,此时发动机吊舱的前端盖板会张开堵住进气口以降低阻力。

康维尔提交的“喷气拐杖”想象图,这张图是用B-36B的照片进行修改的

涡喷发动机吊舱的式样,进气口盖板可张开以降低巡航阻力
B-36D是第一种安装这种“喷气拐杖”的型号,该机的外翼段下方吊舱中安装了两对通用电气J47-GE-19涡喷发动机,吊舱外形和波音B-47“同温层喷气”的发动机吊舱很相似。喷气式发动机使B-36D的最大速度增加到700千米/时,实用升限增加到13715米,滑跑距离也缩短了近610米。

装上4台J47-GE-19涡喷发动机后,B-36就变成了10发飞机
1949年1月4日,美国空军批准把64架B-36B改装成D型,首架B-36D原型机改装自B-36B
44-92057,该机加装的是4台艾利森J35-A-19发动机而不是后来的J47-GE-19。1949年3月26日B-36D原型机首飞,由于发动机吊舱出现了振动问题,多以康维尔在挂架内侧增加了斜支撑架。B-36B的改装相当成功,美国空军在1949财年又订购了额外的B-36D,并把B-36B合同的最后4架(44-92095~92098)指定为B-36D交付。

1949年3月26日B-36D原型机44-92057首飞
1949年7月11日,首架B-36D生产型首飞,1950年8月美国空军接收了首批B-36D并在埃格林空军基地展开试飞。到1951年6月,康维尔已经交付了26架B-36D。1951年8月,最后一架B-36D交付。
B-36D用K-3A轰炸/导航系统取代了B-36B的K-1系统,后者由于电子管频繁出问题而可靠性不佳,B-36B执行的任务中有1/4因种种雷达故障而被迫终止。B-36B在之后的现代化升级中也改装了更可靠的K-3A系统。K-3A系统由法兰德Y-3潜望镜式轰炸瞄准具、改进型斯佩里A-1A轰炸/导航计算机、改进型西电AN/APS-23雷达组成。斯佩里A-1A计算机可在1430米~15240米高度范围、0~1407千米/时地速范围内使用。法兰德Y-3潜望镜式轰炸瞄准具了提供4倍放大倍率和76度视场,瞄准具的镜头前向旋转角度为90度,后向35度,左右两侧各54度。西电AN/APS-23雷达配备了改进型快速扫描天线、高清晰度雷达显示器,数据储存管(用于显示静止雷达图像)、K波段可调高频头、以及平嵌天线。雷达可做360度扫描或40~180度扇区扫描,使用不同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重复频率时的探测范围是8~320千米。1.52米天线的旋转速度为60转/分,在9140米高度时可探测320千米开外的大型城市,对船只的探测距离是80~160千米。APS-23雷达具备抗干扰能力。B-36D的尾炮塔火控雷达是AN/APG-32。

B-36D的内部布置
B-36D用向两侧打开并折叠的炸弹舱门取代了滑动舱门,新舱门可在2秒内打开或关闭。B-36D还采用了全金属蒙皮的控制翼面,并在外翼段安装了软式油箱。该机的
最大起飞和降落重量分别增加到167829千克和161932千克,最大载弹量也增加到39000千克。

B-36D用向两侧打开并折叠的炸弹舱门取代了滑动舱门
当然,最大39000千克的载弹量是通过挂两枚19500千克的巨型炸弹才能达到。B-36D的典型挂载方案有3枚9980千克炸弹、或4枚5440千克炸弹、或12枚1800千克炸弹、或28枚907千克炸弹、或132枚227千克炸弹。这种挂载能力超过了当时的所有轰炸机,直到越战时期经过“大肚皮”改装的B-52D出现后才被超越。

B-36的弹舱大而深

19500千克的MK17氢弹,1000-1500万吨TNT当量

当然,B-36也能挂载19050千克重的常规炸弹
1951年1月16日,6架B-36D从卡斯维尔空军基地飞往英国,在缅因州石灰岩空军基地短停后降落在皇家空军莱肯希思基地,20日编队返回卡斯维尔。这是B-36首次飞出美国之外。12月3日,B-36飞向法属摩洛哥,第11轰炸联队的6架B-36从卡斯维尔起飞后不着陆飞到了西迪苏莱曼。
B-36的大多数问题逐渐得到明确和解决。B-36早期型的主要问题是燃油系统漏油,由于电力系统也不可靠,所以喷到泄露的燃油后经常导致起火。为此康维尔改进了油箱,采用更好的密封措施来阻止泄露,并改进了电力系统,降低了地面加油作业的起火危险。该机起落架和壁板失效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但是直到1951年10月,B-36D的自卫武器系统表现仍然差劲。1952年4月,空军实施了一系列射击测试来确定武器系统故障的原因,7月测试结束,结论是K波段雷达难于操作和维护,炮手训练不足。

1952年9月1日,龙卷风袭击卡斯维尔基地,导致两架B-36D在地面相撞
1953年8月和9月,第92重型轰炸联队实施了前往远东的首次大规模飞行,访问了冲绳和关岛基地。这次飞行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实施的,用来显示美国在远东地区维持军力的决心。1953年10月15~16日,第92联队离开华盛顿州费尔柴尔德空军基地,前往关岛进行为期90天的部署,这也是首次B-36联队成建制海外部署。
B-36只开3发或4发也能飞得很好,所以机组在巡航时常常关闭部分发动机以降低油耗,“喷气拐杖”也仅在起飞或向目标冲刺时使用。

B-36十发全开飞行时的景象
几架B-36D被改装成轻量化的高空轰炸机,被拆除了除尾炮塔以外的所有自卫武器,以及所有非必须的飞行装备和设备,机组编制也减为13人。这些飞机也被称为B-36D-III。轻量化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进行总体减重,第二阶段进行进一步减重但仍保留自卫武器,第三阶段拆除武器使B-36能达到15240米的飞行高度。
康维尔共制造和改装了90架B-36D,其中26架为全新制造,64架在圣迭戈工厂升级自B-36B,最后一架B-36D于1957年退出现役。
B-36D的性能参数
发动机:6台3500马力普惠R-4360-41“巨型黄蜂”气冷星形发动机,4台2359千克推力的通用电气J47-GE-19涡喷发动机。
性能:最大速度706公里/时(9790米),巡航速度362公里/时,初始爬升率674米/分,实用升限13777米,起飞滑跑距离1341米,作战半径5673公里,航程12070公里。
重量:空重73197千克,战斗重量113534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67829千克。
尺寸:翼展70.10米,长度49.40米,高度14.22米,翼面积443平方米。
武器:机身6座可收放炮塔以及机鼻和位炮塔每座安装2门20毫米M24A1机炮,共备弹92000发。正常载弹量32659千克,最大载弹量39000千克。
变身侦察机
RB-36D是B-36D的专用照相侦察型,外表和B-36D基本相同,但机组编制增加到22人,多出来的7人负责操作和维护照相侦察设备。RB-36D的前弹舱安装了一个配备14部相机的有人增压舱,舱内还有一个小暗房可供照相技师冲洗胶卷。2号弹舱内可挂载80枚T86照明弹,3号弹舱可以挂载11356升的可抛副油箱,4号弹舱安装了“鼬鼠”电子对抗设备。RD-36D保留了标准型的自卫武器,增加的油箱使该机的续航力提高到50小时。

RB-36把前弹舱改成了增压照相舱,图为各种照相机的安装位置

全手动拍摄,拍摄完毕后可立即冲洗底片

RB-36D 44-92686
RB-36D最多可安装23部相机,主要是K-17C、K-22A、K-38和K-40相机。44-92088还测试了一种特别的73.15米焦距相机,编号也改为ERB-36D。这部相机使用两镜反射系统实现长焦距,能在12190米的高空拍摄到地面的一个高尔夫球,该相机现在保存在美国空军博物馆。

测试巨型“波士顿照相机”的RB-36D 44-92088

在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的“波士顿照相机”,以及44-92088
与B-36D相比,RB-36D机身表面的天线数量更多,并增加了4个大型天线罩,一个在前起落架前,3个在4号弹舱所在的机腹。

RB-36D的机腹天线罩示意图
首架RB-36D
44-92088在1949年12月18日首飞,仅仅是B-36D首飞后的6个月,此时还没有安装涡喷发动机。RB-36D实际上比B-36D早几个月进入战略空军司令部服役,1950年6月3日南达科他州拉皮德城空军基地的第28战略侦察联队接收了第一架RB-36D。
康维尔共制造了24架RB-36D,其中7架原本是作为B-36B订购的。RB-36D都装备了第28战略侦察联队,但由于备件短缺,RB-36D直到1951年6月才完成作战准备。1951年5月最后一架RB-36D交付。
一些RB-36D也进行了减重改装,去掉了除尾炮塔以外的所有自卫武器以及大多数的火控电子设备,机组也从22名减少为19名,该机的编号也改为RB-36D-III。1954年2月~11月间康维尔实施了该机的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