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0

[好摄之徒] 用镜头扯开现实的遮羞布, 看看灵魂到底能遭遇些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12-03 芭莎艺术

“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将来会受到什么创伤,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明明是富婆偏要睡大街的故事——

Diane Arbus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足的家庭,兴许是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她在灵魂上有一种对苦难的痴迷与思考(why?)即使前半生过着在世人眼中标准幸福的日子,有和她共同从事时装摄影的丈夫、有富足的生活、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但在一次分娩过程中,她的怪癖暴露出来——Diane 要求不使用麻醉剂以便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分娩的痛苦,这种对苦难的迷恋从未从她身上消失,生产后不久她便患上忧郁症。



Diane Arbus《自拍》

Diane Arbus《画着黑脸的男孩》,1975


忧郁症的到来加深了她对生命的哲学思考,随着时间推移她开始正视自己内心对变态、畸形人、变性人、残疾人、侏儒、裸体主义者等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与喜爱。

Diane Arbus《走向屋顶》


一天,她和一个摄影师朋友走在大街上,看着街上的一个畸形儿,她说,“我要拍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失败者,我要拍邪恶的东西。”几年之后她与丈夫解除了合作关系,开始了自由的摄影生涯,即使没有人承认她,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拍摄之路。


Diane Arbus《三胞胎在她们的房间里》


她背着相机,一直游走在纽约的大街上,地铁里,去拍那些她所感兴趣的人,她把她的生活扔到了不见天日的地下,结识那些生存在社会边缘的或者是被社会遗忘的那些人,她仿佛是在经过半生后终于回到了“家”。

Diane Arbus《妓女》

Diane Arbus《在草地玩耍的姐妹》


Diane Arbus《 无题》


对于Diane 来说,摄影是一种意图,而非记录,是一种思考,而非视觉表达,这让照片有了灵魂。 Diane 的摄影行为几乎是一种哲学性的思考,而非视觉表达。在她的作品里的人总是充满着让人不舒服的神情,那种悲伤到灵魂深处的眼神,以及低俗的穿着,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惊世骇俗的。


而她的作品第一次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的联展中展出时,摄影部门的管理员必须每天一清早去擦掉人吐在上面的口水。当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无法接受,认为她的作品是肮脏而极不道德的。


Diane Arbus《怪兽粉丝俱乐部的五个成员 》,1961

Diane Arbus《 无题》


Diane Arbus《三个伙伴》


Diane Arbus《无题》


Diane 所拍摄的这些人物,也许每个人都曾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 却是最不愿意多看一眼的景象。然而她却将他们的表情、心理停滞住了,好像等着与你打照面,交谈那些命运所造成的悲剧事件。

Diane Arbus《躺在床上的女人》


Diane Arbus《无题》


在舆论的压力下,1971年,48岁的diane在自己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盐酸,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开了自己的双腕,以一种极为仪式化的方式结束了她戏剧化的一生。 她留在日记本上最后的词语是“最后的晚餐”。

Diane Arbus《无题》

Diane Arbus《两个双胞胎在街上》

Diane Arbus《挎着包包的女人》


Diane Arbus《 两个在街上的孩子》


而这也是她会永留青史的原因:让人透过她所拍摄的对象去思考命运与悲剧,思考自己与别人,思考正常与不正常的界线。也或许压根就没有所谓的界限,一切界限不过是愚蠢的社会所强加的,我们总是用非正常眼光对待那些社会边缘人,我们回避他们,嫌弃他们,视他们为异类,Arbus在一个演讲会上这么说着: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未来会将会受到什么创伤,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

Diane Arbus《带着面具的孩子》, 1961


正是自己对人生谜语的解答,她的一张张照片却是对正常人提出另一道谜题,多半人是没有勇气回答出的。而
Arbus正是那个为我们扯下这块现实遮羞布的人。人?不,或许
是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8 07:52 PM , Processed in 0.0440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