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一直在学习有关日本国宪法的知识。日本政府于1946年11月公布了日本国宪法。明年就是宪法制定70周年,而国会刚刚通过、涉嫌“违宪”的安全保障法。以此为契机提前学习一下宪法知识,肯定不是坏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虽然以记者的身份报道了20多年的政治与外交事务,但对日本国宪法的理解竟是如此肤浅,不禁深感惭愧。从小到大,我身边的人始终都在说“宪法十分重要”。在学校里,老师也讲到了宪法的重要性,但讲授的内容仅限于其前文和规定了天皇地位的第1条,以及宣誓放弃战争的第9条。
▲《日本国宪法》手稿第1、2页
在报道政治新闻的过程中,我经常接触过有关“违反宪法”、“符合宪法”等诸多观点,但这些讨论往往仅停留在了表面。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民众都没有对宪法所具有的深层含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因此,我决定把宪法的“成长经历”作为学习的切入点。安倍首相及其亲信大多都认为“日本国宪法是美国强加于日本的”,因此修宪是一个政治目标,也是政治家长久以来的梦想。那么,“强加”的说法到底属实吗?从结论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日本国宪法是由美国人制定的。GHQ(驻日盟军总司令部,下同)的25名工作人员仅用9天时间就把它创造了出来。但是,制定日本国宪法并不是他们的愿望,只是因为日本人不愿做这项工作,他们才不得不完成了这个任务。
▲GHQ所在地,摄于1950年
详细讲来,日本在1945年投降时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在日本人的理念中,接受波茨坦公告单纯地意味着无条件投降,但它其实还包括了很多其他内容。特别是关于“战后”问题,该公告要求日本告别军国主义,以一个和平国家的身份回归国际社会,开拓富裕的生活之路。总之,日本在战后的道路上,必须要宣誓“作为一个和平国家谋求发展”。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和战前拥护霸权行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划清界限,制定新的宪法。这是GHQ及其背后的联合国的意愿,麦克阿瑟自然也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当然,围绕着天皇制存废问题,联合国内部也是意见不一,麦克阿瑟属于维持天皇制的一派。这样一来,就更需要尽早制定宪法,剥夺天皇的政治权力,将其放在一个无害的位置上,以避免其被当作战犯受到起诉。
于是,麦克阿瑟要求当时的币原首相立刻推进宪法制定工作。在后者组建的调查会中,以国务大臣松本丞治为中心的政府官员撰写了新宪法的条文。然而,新条文几乎可以说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翻版,在内容上完全脱离了波茨坦公告的精神。
1946年2月1日,每日新闻以独家报道的形式公开了日本政府的新宪法案。这一天是周五,当翻译成英文的草案被送到GHQ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麦克阿瑟的心腹之一、GHQ民政局长惠特尼在看到日本政府的新宪法案后,马上让部下加以评论,并在当天晚上送到了麦克阿瑟的手中。从那一瞬间开始,为了制定出当今的日本国宪法,GHQ展开了行动。
2月4日,GHQ在东京本部召开了紧急会议,与会者是民政局的25名成员。民政局长惠特尼准将开门见山地说道:“大家要从现在开始起草日本国宪法。”
这意味着,GHQ率先参与到了宪法草案的制定过程中。
这一行动的原因就在于每日新闻的那篇独家报道。被公布于世的日本政府新宪法草案内容过于保守,令麦克阿瑟与惠特尼在忧虑的同时,想到了亲手创造宪法草案这一便捷的办法。具体到两人之间究竟是谁提出了这个想法,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在2月4日的会议上,写有宪法基本路线的麦克阿瑟备忘录被分发到了25名与会者手中,其作者到底是麦克阿瑟还是惠特尼,目前尚无定论,令历史学家烦恼不已。
当时的日本政府由币原喜重郎内阁当政。看到每日新闻的报道后,GHQ担心地向日本政府发出了询问。2月12日,宪法问题调查会委员长松本丞治宪法担当国务大臣、吉田茂外务大臣给出答复,表示将把日本政府拟定的新宪法草案交给GHQ。麦克阿瑟等人计划,到时候要反过来把GHQ的宪法草案交给日本政府。如果用一个拳击术语来表达,那么这是一个漂亮的“反击”。
从这种想法中,能够隐约看到军人而非行政官的做派:向对方展现出具有压倒性的“胜利”优势。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体现出了一种军事作战思想。
GHQ民政局的25人被分为小组,分别负责“天皇”“战争”“人权”“地方行政”“司法”等内容的撰写。这25人并非都是军人,有很多都是为了制定对日占领政策而被召集来的大学教授与研究者。他们从未参与过法律的制定过程,更不用说宪法的制定了。然而,当时的GHQ集结了众多持有强烈自由思想的理想主义者,以及美国社会中的顶级精英。在各自负责的领域中,他们试图实现当时全人类都在追求的理想。
例如,人权小委员会由3人组成,其中犹太女性贝雅特·西洛塔年仅22岁。她幼年在日本长大,始终致力于改善日本女性的人权状况。在当今的日本国宪法中,关于女性与人权的条目比其他内容要多,可以说就是她的功绩。
▲贝雅特·西洛塔,日本,1946
但是,在仅仅9天时间里制定出一个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成员们在日本收集了世界各国的宪法。在那个时代,研究外国宪法的日本大学并不多,因为在当时的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就是一切。大学里虽然设有解释与说明宪法的学科,但宪法比较学并不存在。
即使如此,一些具有良知的学者还是背着政府收集并研究着外国的宪法。GHQ从他们手中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宪法条文,并急急忙忙地把其中合适的部分“剪切”在了日本国宪法之中。但反过来看,一部融合了全世界先进宪法优秀条文的宪法诞生了。这或许算是一种因祸得福。
GHQ通过日夜突击制定出来的日本国宪法草案在2月13日早上终于完成了。到了最后,所有人几乎都在熬夜。早晨刚刚打印出来的草案,被送到了GHQ总司令麦克阿瑟与民政局长惠特尼手中。
这一天,吉田茂外相、松本丞治宪法担当国务大臣、白洲次郎GHQ联络事务局次长3人在外务大臣官邸中等待着GHQ代表的到来。由松本大臣主导制定的日本政府宪法草案就握在他们手中。
惠特尼抵达外务省官邸后,制止了正要将日本政府版宪法草案交给自己的吉田茂。他说:“没有这个必要,还是看一看我们准备的宪法草案吧。是否接受是日本政府的自由,但如果不接受,我们就只能向全体国民直接寻求判断。”
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吉田在看过GHQ版宪法草案之后,脸色变得十分苍白。天皇将不再是国家元首,只是日本的象征……草案中还有许多超乎当时日本人想象的内容。
▲占领军当局制作的新宪法宣传画
“请你们考虑一下。”话毕,惠特尼便和同行者来到了官邸中的庭院,给吉田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与此同时,美军的轰炸机低空掠过了官邸上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上演了一场令人憎恶的演出。
当然,宪法的筹划制定工作是由日本人进行的,但在占领体制下,这只不过是一个表象,日本实际上并没有选择。对于将国民卷入战争的政府当局与天皇,民间已经掀起了不满的漩涡。通过不断推行民主化政策,GHQ已经在民众之间获得了很高的威望,其制定的宪法草案也显然会更受欢迎。最重要的是,日本正处于盟军的占领之下,无法从正面反抗GHQ的意志。最终,麦克阿瑟先于日本在9天时间里制定出宪法草案的作战取得了胜利。
从这一过程来看,日本国宪法无疑是由美国人制定的。但是,该宪法的内容十分优秀,并具有先进性,是同时代的日本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创作出来的。另外,至少在当时的那个时间点上,在GHQ民政局工作的美国人都是拥护自由思想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制定出来的宪法与其说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更多的是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省,其中蕴含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人类应该实现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本的一位宪法研究者提出的“日本国宪法是美国送给日本的礼物”的说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加藤悦郎漫画《天降的赠物》
关于这部宪法,安倍晋三首相和部分保守派人士认为它是“强加”而来的,试图亲手制定日本的“自主宪法”,这一点已是人尽皆知。宪法的年龄逐渐大了起来,对于其中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部分,进行修订是无可厚非的。在战后制定的各国新宪法中,至今仍未进行任何修改的只有日本国宪法。宪法即使再优秀,也和圣经、古兰经这样的宗教圣典不同,是可以进行修订的。
然而,如果修订的出发点仅是因为它是外国“强加”的话,那么持有这种主张的人也就太不懂历史了。宪法的确是由美国人写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在当时也是日本人实现新生、回归国际社会的必不可缺的存在。同时,我认为,对于那个时代的日本,那样的和平宪法肯定是必要的。所以,也可以说,当时的国际和政治环境就是日本宪法的作者吧。
【注】本文原标题《美国人还是日本人?日本国宪法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