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增:1927年生,河南安阳人。抗战时在“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薛友开:1927年生,现居河南安阳滑县。1942年灾荒,在邻村同伴的介绍下参加了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在冀鲁豫军区,被分到31旅93团2营1连。薛友开在道口经过短暂新兵训练。在内黄安阳与滑县孫县作战。先后经历国共内战,去过朝鲜战场,1958年转业到河南滑县汽车运输公司。
杨振家:1916年生,现居河南安阳。抗战期间,在冀南军区7旅19团1营1连1排,后来到129师学习,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河北省南宫县作战。
王连绪:1923年生,现居河南安阳。1938年,王连绪和父亲逃荒到山西,加入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军部当勤务员,后来跟“八路军”的摩擦中被俘虏,加入贺龙部队,也参加百团大战,抗战胜利后返回老家。
马洁英,又名马兴武:1924年11月出生,现居河南省濮阳县老城区西大街。1939年年仅15岁便投笔从戎,加入晋冀鲁豫边区抗战保安司令部所设的军人干校青年队。1940年加入黄埔军校18期1分校,两年后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40军39师116团1连任排长,在一次战斗中腿被打断,被百姓救起后送至西安陆军医院,出院后在68军119师356团5连任排长,1949年强渡台湾失败后部队被打散,辗转回到老家。由儿媳妇和孙子照顾。
石尽祥:1919年生,河南濮阳人,抗战时在国民革命军“中央直属高射炮团”。
卢喜才:1907年生,现居河南濮阳南乐县。家贫无法成婚,到距家不远的大名县龙王庙丁树本的独立团当兵,两年后升为连长,由于卢喜才的姐夫是共产党,所以卢喜才也被怀疑是共产党,被打并赶出独立团。后来求自己亲戚冀鲁豫军区2区副区长杨勇汉介绍,到驻扎内黄井店4区机枪连当上了一名轻机枪手,后来到刘伯承129师重机枪连任班长。先后在河北南宫,大名与内黄,安阳与日军作战。后来内战时受伤在孫县住院,伤好后不愿打内战回到了南乐老家。
宋兵福,又名宋兵夫:1922年生,现居河南濮阳南乐县。1942年,,因为河南家乡灾荒,无法生活,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加入冀南军区7旅19团1营1连。后被推荐考取了延安大学学习。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在陕西延安附近跟日军作战,也与胡宗南部经常摩擦。1950年复员回到了老家南乐谷金楼乡宋村。
翟位东,字旭初:1920年生,现居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1938年在河南禹县考入黄埔1 6期7分校步兵科,在西安王曲上学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第四集团军1 7师,师长是耿志介,翟旭初去了运输连当少尉排长,第一次作战是在汜水伏击两辆“老日”的运输车,运输车由伪军护送。翟旭初所在部队缴获了十几支步枪、一挺轻机枪,全部上缴师部,师部当时在郑州。后被派回河南招兵。
翟耀宗,字绍光:1914年生,现居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台陈镇。1942年毕业于农专职业学校,后加入西北军抗战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5战区第68军暂编36师2团5连,任军需上士,后被调到师政治部任准尉司书,工作内容是书写、收发及通讯指导等(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曹承斌,湖南衡阳人,副主任是伍成刚,秘书丘锷岺,第一科长王宏模,南阳人;第二课长王如琛,禹县人,徐汉卿湖北孝感人)。曾在信阳、南阳、老河口一线对日作战,特别是在湖北云阳一役,与日军作战取得胜利,翟耀宗所在部队移防开封陈留一线。时任师长崔贡琛,副师长张公干(二人均为中共党员,解放后在政府和军队工作)。 |